作者 | 铅笔道 华泰诗
近日,来自广东广州的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 极飞科技 ")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这次其二度冲刺资本市场,极飞科技曾于 2021 年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因战略调整与 2022 年 5 月主动撤回。
极飞科技的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无人机(比如能自动喷药、撒肥的飞天机器人)、农业无人车(在地上跑的耕地机器)、农机自驾仪(给拖拉机装上 " 自动驾驶 " 脑子)和智能农场设备(用传感器监控土壤、水分啥的)等。
其无人机一天能喷上千亩地,比人工快 10 倍,还省 30% 的农药和 90% 的水,这样农民省钱、省力。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于 2024 年度极飞科技以 10.7% 和 17.1% 的市占率在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让我们来看看农业机器人有哪些新的市场需求?
01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1982 年出生于福建三明,自小就对航模与机器人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他成为程序员,连续三年斩获微软 MVP 奖项,还担任了微软(广州)NET 俱乐部主席等职务,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技术专家。
但在代码与程序之外,飞行始终是他无法割舍的情结——这份对 " 升空 " 的执念,为后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2007 年,彭斌带着一群同样热爱飞行的极客,在广州创办了极飞科技的前身 XAIRCRAFT,最初只是生产航模卖给发烧友,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
彼时的无人机行业还处于萌芽期,彭斌先后尝试过科考、巡检、物流等多个商用领域。
他们曾与顺丰合作完成 5 万多架次的物流无人机试飞,却最终发现:" 改变物流行业的是大数据和分拣机器人,不是无人机 "。
在大疆凭借消费级无人机迅速崛起的 2010 年代初,极飞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2000 万美元融资即将耗尽,团队一度走到十字路口。
命运,在 2013 年迎来了转折。
02
2013 年的新疆之旅,成为彭斌创业生涯的 " 命运拐点 "。
在这片广袤的棉田里,他亲眼目睹了传统农业的痛点。农户背着药箱人工喷洒农药,效率低下且易中毒,而农村劳动力正随着城镇化加速流失。一个念头突然闪过他的脑海:" 无人机能不能帮农民干活?"
说干就干,彭斌就地取材,用可乐瓶、泡沫盒和随身带的无人机,拼凑出一台简易植保飞行器,在田间完成了首次试验。
看着飞行器精准喷洒的轨迹,他意识到:中国作为农业超级大国,20 亿亩耕地背后是万亿级的植保需求。更关键的是,当时国内几乎没人涉足这一领域,这是极飞避开同质化竞争的机会。
这次顿悟让彭斌确立了 " 为行业找技术,而非为技术找行业 " 的理念。他叫停其他业务,带领团队 All in 农业赛道,把研发室直接搬到了新疆的农田里。工程师们挽起裤脚下地,亲身感受土壤湿度、作物长势,只为做出 " 皮实耐造、能解决问题 " 的产品。
03
2014 年,XAIRCRAFT 正式更名为 " 极飞科技 ",全面聚焦农业科技的转型。
但初期推广异常艰难:农户看着这个 " 像路由器的小东西 ",眼神里满是怀疑,甚至以为是传销骗局。
彭斌没有急着卖产品,而是组建 " 植保服务队 ",免费为农户作业。农忙时人工一天只能喷 30 亩地,极飞无人机能喷 300 亩,还能省一半农药,实实在在的效果渐渐打动了农户。
2015 年,极飞科技发布首款植保无人机,成立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业植保服务团队;2016 年推出 P 系列植保无人机,发明的智能离心雾化技术解决了药液浪费问题;2018 年,P30 植保无人机斩获多项国际大奖,市场占有率突破 50%。
随着技术迭代,他们的产品从单一无人机扩展到农业无人车、遥感设备、智能灌溉系统等全链条装备,服务覆盖 872 万农户、6 亿亩农田和 42 个国家。
到 2020 年,极飞科技拿下 12 亿融资。
04
极飞科技产品主要包括四大类:
农业无人飞机:这是公司的拳头产品和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已形成了自动驾驶技术、空间数字化技术、AI 技术、智能喷洒和播撒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智能农场系统技术、工业设计技术和物联平台技术等一系列先进的底层核心技术。
农业无人车:与无人飞机互补,专注于果园、温室等地面场景的精准喷洒和运输 。
农机自驾仪:可安装在拖拉机、插秧机等传统农机上,实现自动驾驶,完成精准播种、开沟、起垄等作业 。
智能农场物联产品:包括智能相机、智能阀门、智能施肥机等,用于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实现灌溉、施肥等自动化管理 。
这些产品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让农民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精准、高效的无人化作业。
极飞科技最重要的产品是农业无人机。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农业无人机在极飞科技总收入中的占比分别是 78.6%、81.2%、87.8%、88.5% 和 89.0%。
这款产品通过高精度 RTK 定位技术,其飞行路径可以精确到厘米级。用户只需通过手机 App 规划好作业区域,无人机便能全自主飞行,智能规划最高效的路线,并能自动避开障碍物。
其搭载的智能离心雾化喷头,能将药液打成均匀的微小颗粒,在旋翼产生的下压风场作用下,均匀覆盖到作物的正反面,大大提高了农药利用率,减少了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
招股书显示,在亚洲水稻产区,过去 1000 亩水稻田的农药喷洒需要 10-20 人连续作业 5-10 天;而使用极飞农业无人机后,仅需 1-2 名操作员在 1-2 天内即可完成,同时还能提升产出 5-10%,节约农药 20-30%,节水约 90% 。
除了喷洒农药,通过更换不同的任务模块,它还能化身为播种能手(睿播系统)和运输小能手(睿运系统),实现精准播撒种子、肥料,甚至在田间地头进行短途物资运输。这种多功能性,使其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 " 刚需工具 " 。
在市场地位上,极飞科技不仅是中国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农业无人机的重要玩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 年它在全球农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份额为 10.7%,排名第二;在农业无人机细分领域,市占率达到 17.1%,也是全球第二。
05
近年来极飞科技的财务能力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收入方面,其总收入从 2022 年的 6.05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6.14 亿元,并在 2024 年实现 73.4% 的大幅增长,达到 10.66 亿元 。2025 年上半年,收入为 7.45 亿元,同比增长 2.1% 。
盈利能力,极飞科技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分别录得净亏损 2.54 亿元和 1.33 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它在 2024 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 7040 万元。这一积极势头在 2025 年上半年得以延续,净利润达到人民币 1.31 亿元,同比增长 49.1%。
近年来,海外市场正成为其新的增长引擎。数据显示,其海外收入从 2022 年的 1.46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7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59.4% 。
公开数据显示,极飞科技已先后获得 7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成为资本、高瓴创投等知名机构,天融信、中国联通等产业集团,背后有钜派投资等众多上市公司 LP。
客户方面,其客户群体广泛且分散,因此主要依赖经销商模式进行销售。
在往绩记录期间,来自经销商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96.6%(2022 年)、97.4%(2023 年)、99.4%(2024 年)及 99.6%(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其经销商网络已覆盖全球近 60 个国家和地区,合作经销商超过 900 个。
值得注意的是,极飞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均为独立第三方,2024 年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 21.5%,最大客户占比为 7.0%,不存在对单一客户的重大依赖 。
06
目前,该领域在国际竞争格局中,中国创新正引领全球变革。
农业机械化曾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拖拉机、收割机等传统农机均诞生于西方国家,并长期主导全球市场。然而,在以智能化、电动化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技术革命中,中国企业正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
招股书指出,中国虽不是最早将无人机应用于农业的国家,却是第一个实现大规模应用的国家。
得益于中国复杂的耕地环境(覆盖平原、水田、丘陵等多种地形)和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电子和新能源产业链),像极飞科技这样的中国龙头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锤炼出了性能先进、稳定可靠且极具成本效益的产品。
这种优势正在转化为全球竞争力。
在美国,传统上依赖专业飞行员驾驶固定翼飞机进行喷洒作业,但飞行员群体正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员萎缩问题。极飞科技的无人机以其安全性高、操作门槛低、喷洒更精准的优点,有效填补了这一劳动力缺口 。
在巴西,与动辄上百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地面撒药车相比,极飞的无人机不仅购置成本显著降低,作业效率也更高,且不受地形限制,农药利用率可提升 20%-30% 。
可以说,在农业无人机这一细分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展现出从 " 追随者 " 到 " 引领者 " 的转变,正在将 " 中国智造 " 输出到全球的田间地头。
07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农业机器人市场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过去的痛点正在被解决,而新的市场需求也随之而来。
新机遇:从单一工具到智慧生态。
1、需求的根本驱动力—— " 无人种地 " 问题愈发严峻。
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更是全球性的历史性需求 。招股书预测,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将从 2024 年的 1.4 亿锐减至 2050 年的 3000 万水平,降幅近 80%。经合组织(OECD)等发达经济体的劳动力短缺问题更为突出。
这意味着,农业机器人不再是 " 锦上添花 " 的工具,而是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 " 雪中送炭 " 的刚需品。这将是一个万亿级蓝海市场。
2、技术融合,构建 " 农业大脑 "。
市场已不满足于单个机器人的自动化,而是呼唤一个能够统筹全局的 " 智慧农场 " 生态系统。
例如极飞科技正是顺应这一趋势,计划打造一个深度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让农业无人机、无人车、智能灌溉系统、田间传感器等所有设备互联互通 。
未来农民的角色将彻底改变,他们不再是繁重的劳动者,而是智慧农场的 " 管理者 "。通过一个 App,他们可以实时监控农田的各项数据。
例如,当巡田无人机通过 AI 图像识别发现某片区域出现病虫害后,系统可以自动调度喷洒无人机前往进行精准点杀,同时智能灌溉系统会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求自动调整浇水量。这种 " 机器人协同作战 " 的场景,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3、场景延伸,跨界应用潜力巨大。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成熟,其应用场景正从核心的 " 种、管、收 " 环节,向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渗透,甚至跨界到其他领域。
比如极飞科技推出的 " 睿运系统 ",让无人机承担起农产品短途物流运输的功能。而其最新发布的 R 系列无人车,已被应用于广东的蚊媒消杀工作,展示了其在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这种 " 一机多用 " 的平台化趋势,将极大地拓宽农业机器人的市场空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