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科技创新最前沿的深圳,对传统产业放大招了!
刚刚,深圳召开了一场发布会——推动传统产业向 " 新 " 向 " 智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聚光灯打向服装、珠宝、眼镜等传统产业。
足足 12 条针对传统产业的重磅政策,目标相当明确,力争 3 年左右推动传统产业总规模突破 7000 亿元。
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深圳坐拥华为、大疆、腾讯等高科技巨头,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为什么要为传统产业专门召开发布会,还推出多条重磅举措?
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发布会上透露了一组数据,令人震撼——很多人没想到深圳传统产业的实力,也如此强悍。
深圳服装产业品牌数量、产品市场占有率、上市公司数量 " 包揽 " 全国第一;
黄金珠宝行业年工业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全年黄金提货量约占上海黄金交易所的 70%;
中高端眼镜产量约占全球 50%;
拥有 7 家中国钟表 " 十强企业 ",获评 " 中国钟表之都 ";
......
过去,人们往往只看到深圳的高科技,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片土地上扎根深厚的传统产业根基。
此次发布会发布的 12 条举措,正是为传统产业量身定制,从政策到资金,从技术到人才,可谓是覆盖产业的全生命周期:
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强化基金赋能打好多元投资组合拳
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
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
用好各类专项资金助推传统产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 " 三品 " 战略打造超百个爆款产品
强化宣传推广擦亮深圳传统产业 " 金字招牌 "
举办系列高端展会赛事打造行业风向标
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助力企业开拓市场
统筹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 " 一站式 " 服务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完善引育体系汇聚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从表述中,即可见深圳的决心之强、力度之大,比如政策方面:
优化产业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部门联动、市区协同,围绕服装、黄金珠宝、家具、眼镜、钟表、皮革等领域,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更震撼的是这一句:
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分层次、分阶段、分场景的支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前所未有的力度早有端倪。
今年 3 月,深圳市委主要领导就先后到龙岗区调研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工作、龙华区调研服装产业及大浪时尚小镇规划建设工作。
大浪时尚小镇(来源:深圳龙华)
短短一个月内密集深入传统产业一线调研,足见深圳对传统产业的高度重视——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
有人可能不理解,深圳已经是高科技之城,为什么还要狠抓传统产业?
其实,这一切正是顺应产业转型升级之举。
四十五年前的深圳,还是一座边陲小镇,在 " 杀出一条血路来 " 的时代号召下,靠 " 三来一补 " 和 " 贴牌代工 " 赚得了第一桶金。
从水贝的黄金珠宝作坊,到大浪的服装加工厂,从横岗的眼镜生产线,到龙岗的家具车间 ...... 这些不起眼的传统产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悄然生长,最终长成了支撑城市经济的 " 隐形支柱 "。
此后,深圳进行了多轮产业升级,从深圳代工、深圳制造升级到今天的深圳智造。
现在的深圳传统产业,比如我们前文提到的服装、钟表、黄金等行业,已然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创新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高端制造集群。
更重要的是,它们一头连着千企万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转型升级,不是 " 可选项 ",而是 " 必答题 "。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当前全球产业链竞争已从单一技术转向体系对抗,深圳既是经济特区,又是先行示范区,不仅需要新兴产业狂飙突进,也需要传统产业更上一层楼。
只有让科技赋能传统,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轮驱动。
这恰是深圳的优势所在,深圳既有顶尖的科技资源,又有成熟的制造场景," 人工智能 + 传统产业 " 在这里具备最强的落地能力。
对此,已经有不少成熟案例:
商汤科技帮助周大福打造黄金珠宝 AI 垂直大模型,提升售后服务响应速度;
华为推出 "1+2+N" 全屋智能综合解决方案,可满足前后装多场景需求;
欧瑞博以自研 HomeAI 大模型为核心,创新高效热泵回收存储技术,构建集空调、地暖、热水器等于一体的家庭能源系统 ......
这背后,是深圳打出的一套 " 组合拳 ",政策、技术和资金,一个都不能少。
第一招,给政策。
2024 年,深圳深入实施 " 技改 8 条 ",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今年 3 月,《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 — 2026 年)》发布,明确提出要打造 " 场景应用最开放、算力供给最普惠、产业生态最健全、创新创业最便捷 " 的产业发展环境。
第二招,给技术。
目前,深圳已建成鹏城云脑、深圳开放智算中心、人工智能生态源头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基础建设,持续发力算力供给,同时支持打造工业模型、工业语料库、工业智能体、工业软件,形成丰富的人工智能生态要素。
下一步,还将推出 " 训力券 "" 语料券 "" 模型券 " 等政策工具,帮助企业低成本获取资源,降低应用门槛。
第三招,给真金白银。
设立了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扶持计划,对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融合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给予资助,符合条件的项目,按照项目审定费用的不超过 20% 给予补贴,单个项目最高可达 500 万元。
各区也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龙华坚持 " 数字 + 时尚 ",罗湖瞄准 "AI+ 珠宝 "。
(来源:深圳发布)
或许,城市真正的强大,并不在于有多少 " 独角兽 ",而在于它的产业生态是否足够多元、包容、有韧性——既能孕育出改变世界的科技巨头,也能托举起千千万万 " 老树新花 " 的传统产业。
全面发展、百花齐放,才是深圳的底气所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