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传统节日有了新仪式
" 中秋公司不发月饼,发奶茶!"
最近,有一家公司给员工发喜茶 " 流心奶黄波波冰 " 当中秋福利,被全网艳羡了。这杯中秋限定的 " 液体月饼 ",每年都会引发一波消费热潮。
而前几天,喜茶又把酱油加入奶茶,新品 " 酱香白脱碎银子 " 同样引发大量打卡。
看似 " 黑暗料理 " 却意外热销,年轻人的需求变了?
喜茶 " 月饼奶茶 " 火出圈过传统节日有了新仪式
中秋前夕,一杯 " 月饼奶茶 " 火成了打工人的新宠。
小红书上有人晒帖:公司终于想明白了,与其发便宜月饼被嫌弃,不如直接请大家喝喜茶——结果几百杯 " 流心奶黄波波冰 " 三分钟就被抢光。
不得不说,喜茶这杯近乎完美演绎了奶黄流心月饼的 " 奶茶版 ":
打底的奶黄酱顺滑细腻,夹着黑糖波波的嚼劲和饼干碎的脆感,口感层次丰富却不腻,消费者还可以根据喜好选择甜度。
中秋节来上一杯,可以说,既有节日的仪式感,又避免了传统月饼 " 甜度刺客 " 的负担感。
上述帖子发出后,引发了大量网友热议:
" 提前预定中秋那天就喝这杯!"
" 今年中秋不收礼,收礼就收波波冰。"
" 终于被懂了,强烈建议年轻人多的公司都学起来。"
其实这款 " 流心奶黄波波冰 " 并不是新面孔。早在 2019 年,喜茶首次尝试把广式奶黄月饼的味道融入奶茶。
2019 年上新的流心奶黄
咸蛋黄的沙感、奶黄的甜香与黑糖波波等多种风味结合,让它在当年中秋迅速出圈,成了不少年轻人的中秋必喝 " 白月光 "。
近几年,每逢中秋,社交平台上总有批忠实粉丝 " 求回归 "。
喜茶之外,我看到大胡子冰可可今年也上新了两款可以喝的 " 可可月饼 ":流心奶黄红茶珍珠冰和流心奶黄绿茶珍珠冰,同样受到不少消费者追捧。
" 月饼奶茶 " 看似 " 黑暗料理 ",却被消费者追成传统节日新的仪式感,折射了什么产品趋势?
从粽子到青团" 时令味道 " 被装进奶茶杯
" 月饼奶茶 " 走红,说到底还是年轻人的需求变了。
他们既不想放弃在特定时节享用传统小食的仪式感,也希望熟悉味道中有新鲜元素和惊喜。
奶茶恰好成了连接传统与潮流的一种载体,不少品牌通过创新产品,让很多传统味道以更灵活、更新颖的方式重获了年轻人的喜爱。
比如今年端午节,喜茶推出芒椰糯米饭,把清甜芒果和椰香糯米搭配做成奶茶,甚至放入一整片粽叶,网友戏称 " 龙舟都开进奶茶里了?"
这款产品从 2021 年端午首次上新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掀起打卡热。
今年清明前后,饮品圈还掀起了一轮" 青团热 ":
茉沏推出青团厚抹茶和青团奶绿,CoCo 都可回归上新茉绿小青团,古茗用龙井新茶做出龙井香青团,蜜雪冰城也做了青团椰椰。
网友热评:" 爱青团人有福了 "" 从小就吃青团,放进奶茶里别有一番滋味 "" 喝到了家乡的味道 "。
元宵节的时令小吃汤圆也被做进奶茶。茶满方庭就上新过一款汤圆桂花酿,芝麻包心粉圆软糯香甜、一口流心,桂花香混合酒酿的清香,网友评 " 比单独的汤圆好吃一百倍。"
从米布到甜酱油地域小吃借奶茶走向全国
时令小食之外,茶饮品牌还纷纷瞄准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传统小吃。
比如云南当地人从小吃到大的米布,早期是一种大米制成的婴幼儿辅食,后来演变成一款街头人气甜品。
云南的寅乐萃将其做成鲜奶米布茶,入口米香混合奶香茶香,还带一点 Q 弹口感,收获大量好评。
奈雪也推出织云米布宝藏茶等产品,上线即火,品牌影响力 + 众多门店,让这款地域小食火速被全国消费者认识。
贵州的传统冰品 " 冰浆 ",也被品牌玩出了新花样。
原本是把水果、冰、糯米混合打成沙冰,再撒上黄豆粉、花生等小料的清爽甜品。如今,贵州品牌去茶山将其创新演绎,打造成了门店的招牌饮品。
淡马茶坊、茉酸奶、书亦烧仙草等品牌则创意地将其搭配酸奶,推出羽衣酸奶冰旋、酸奶糯糯系列、甘蓝酸奶贵州冰浆,广受消费者追捧,让这款小吃成功走出贵州。
阿嬷手作甚至把北京特色早点豆汁儿融进奶茶,用 " 三重豆香 " 挑动消费者的尝鲜欲,强烈反差也为新品带来大波自来水传播。
而就在最近,喜茶新品 " 酱香白脱碎银子 ",把云南人常用来拌凉米线、卤面的甜酱油放进了奶茶,和白脱牛乳一起打入芝芝云顶,酱香与奶茶的反差引发大量关注。
" 本以为是整活,结果真得挺好喝 "。
从粽子、月饼到青团、再到米布、冰浆、豆汁儿,这些原本出现在特定节日或特定地区的味道,被茶饮品牌创新演绎进一杯饮品中。
对年轻人来说,过去只能在节日或家乡吃到的东西,如今能随时从一杯奶茶里找到新体验。
创新,回到一杯饮品的真功夫
无论是融入时令小食,还是地域特色小吃,创意饮品受到消费者广泛追捧,折射出消费需求的变化,年轻人不想丢掉熟悉的味道,但也不满足于老派的吃法。
对品牌来说,把特色小食装进奶茶是一个挺有用的创新方向,能制造社交话题、抓住消费情绪,打造差异化卖点,更多传统小吃都可能成为新茶饮的灵感仓库。
归根到底,这一波看似花哨的 " 由食变饮 ",并不只是跟风做节令款,而是品牌对需求变化的一种响应,一种产品创新方向。
过去靠联名和话题就能爆火的时代在退潮,新茶饮正回到一杯饮品的真功夫,回到产品本身就是流量的竞赛场。
只有那些有新意又足够好喝的产品,才能持续抓住消费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