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座城 前天
一夜之间,杭州爆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小长假第一天。

你们,此刻,在哪里(堵)玩呢?

我们的小伙伴,已经率先抵达杭州。

明知道小长假,西湖的人快要被挤到西湖里去,挤爆了。

但,还是来了。

去年到杭州 5 天,同事在这吃胖了五斤。

一个广东人,更是对饱受群嘲的西湖醋鱼赞不绝口。

在老馆子里吃过了杭州的片儿川、豆浆、油条、豆腐脑、东坡焖肉、宋嫂鱼羹、杭三鲜、西湖莼菜汤……后,

打从心底为杭州 " 美食荒漠 " 辩上一辩。

同事除了爱上杭州的美食,还有杭州的美。

这不,小长假第一天,又冲了。

在杭州人心中最舒服的季节里,来感受杭州独特而松弛的另一种美。

满城桂花,一夜之间全爆开!

这第一要紧事儿,必定是跟着杭州人的脚步,去赏桂。

打唐代起,杭州人就有了赏桂习惯。

岁岁年年,三秋桂子,铺出杭州的锦绣烂漫和诗情画意。

▲杭州打桂花  。摄影 / 教主

这赏桂的老牌地方,必然是满觉陇。

待满觉陇的步道上,迎来和桂花一样密度的赏桂人。

意味着,杭州最美好的时节,到了。

趁着好秋桂好时光,梅见联合 30 多位艺术家们将艺术展搬到了桂花树下。

所以啊,这个国庆假期。

在 20 多度的天气里,一边赏桂,一边看艺术家们笔下的桂花之美。

接着,到街头巷尾大 " 醉 " 一场。

醉在撩人的秋风里,醉在艺术家们的潮流里。

亦醉在杭州人,对生活之美的诠释和创造之中。

满觉陇上

秋风沉醉的生活美学

9   月底,满觉陇的路上还带着夏末的余温,10 月初,刚刚好。

本地人的赏桂不会赶周末的热闹,他们偏爱清晨七点的石屋洞,或是选理安寺的水雾时刻。

每三分钟喷发的轻烟里,百年桂树的香气会漫成看得见的云。

当年古人,大概也同样为这秋日沉醉。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下「山寺月中寻桂子」,北宋,满觉院僧众开始有意识地在寺院周边种植桂花。

契合佛教「天香」的意象,让赏桂带上了一丝生活的禅意。

再往前追溯,就能知道杭州人又为何偏爱满觉陇。

这是一座古老的村子,位于西湖之西南,南高峰与白鹤峰夹峙之间。

吴越时期,这里多有小型佛寺,其中有一座 " 圆兴院 "。

后名 " 满觉院 ",意为 " 圆满的觉悟 "。

到了明代,这里成为杭州桂花最盛的地方。

明代戏曲大家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写——

" 桂花最盛处,惟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衖者,其林若墉若櫛,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蹇入山看花,从数里外便触清馥。"

一时间,文人雅士亦纷至沓来,将满觉陇与龙井、南山并列,誉为西湖赏桂最佳处。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沉醉在这片杭州之秋。

桂花年年开,现在的杭州人,也没辜负这份馈赠,悟出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活之美的探索。

杭州人赏秋,不着急。

一如老一辈说的:" 桂花又不是赶趟儿的买卖,它要等凉快了才开,就像人要等心定了才懂赏秋。"

是啊,心定了,才能将生活的美酿造出来。

今年国庆期间,满觉陇还有新的惊喜。

30 多位艺术家将带着自己的作品,在桂花树下进行免费展出。

这也是梅见,送给杭州的一份秋日之礼。

当美成为杭州人的习惯,那么艺术自然而然地发生。

不是美术馆里的令人高高仰望,而是当你身在桂花雨下,身在这杭州城里,任桂香满陇时,此身已入画。

桂花雨下

以身入画的艺术表达

这次的梅见城市艺术展,说来也妙得很。

像是一场大型的生活实验,当桂香与酒香碰撞,味道可以带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引发回忆,亦给未来留下深刻印记。

不管在未来哪一天,你一定会想起,

在满觉陇的小径处,在秋风微醺的时刻,那因味道而延申的美好。

一叠桂花糕,一杯梅见,就够回味很久很久。

想起王小波说的,一个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不正是杭州的真实写照么。

杭州人即懂得打一杆子桂花雨,制作一屉桂花糕,泡一杯桂花茶细品,也懂得吟诗作画,用当代艺术,去表达。

这些种种,塑造了杭州城的气质,低调而松弛,朴实而高级。

因为最顶级的审美表达来源于生活,又悄无声息地融入生活。

人行桂树丛中,沐 " 雨 " 披香,意趣十足。

第一幕,邀你入画来,如这秋风桂雨迎面相拥。

展览入口处有一面镜子,当你看到它时,已是镜中人。

画中有桂花的千姿百态,亦有艺术家们关于秋天和桂花的不同解读。

这次来的艺术家们,很有看头。

国家书画院程兴林先生为艺术展书写主题字,揭开 30 多幅隐于树下名作的大幕。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吴昌硕的《桂花图》。

这位与齐白石比肩的艺术家,海派四大家之一,这一次展出的是其代表作,书法与桂花同在画中,呈现了一个热情豪迈的金石世界。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艺术作品

值得期待的,有国家一级美术师郭舒,

展出的作品是《秋枝金英沐天青》。

让人于笔墨氤氲里,悟得一花一世界的静定与安然。

有桂相伴,以酒助兴,微醺时一切刚刚好。

其实整个杭州城

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

杭州从来都不只是西湖,也不局限于秋天。

从街头的树,到街边的绿化带,整座城市如同一座大型秀场。

审美是杭州人刻在骨子里的生活日常。

所以,网上流行这样的说法,

每个在西湖边长大的杭州人,审美基本盘都是杭州给的。

在这座自然和人文底蕴的城市里,

哪怕只是散个步,就能将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的审美志趣和生活智慧,了然于心。

想来,这才是古往今来诗人们爱杭州的原因吧。

青年作家夏小暖,曾给自己生活的城市写了一本书《青山荡漾》。

这个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从春天写到秋天,再到冬天。

写的是日常,却满是杭州人生活里的诗情画意。

其中,就有打早桂。

打下来的桂花,大部分用来制作香膏和桂花糖。

还用青梅酿的梅乳,来做糖桂花。

桂花的用途其实很多。

金桂酿酒,最合时宜。

一场秋雨过后,和三五好友赏桂,同时来一杯桂花青梅酒,简直不要太惬意。

金桂梅见,基于对中国传统风味的理解,

以手工单一高粱基酒为酒底,用的是北纬 23 ° 一年盛花期 20 天的老树金桂,让桂与青梅与酒默契配合。

一口金桂梅见,百朵桂花香。

让你不管在哪里,都能想起家门口的桂花树,和姥姥做的桂花糕。

——

在杭州待久了,很难不爱上这里。

有历史,有创新,有活力,有诗意,也有惹人醉的魅力。

更重要的是,

最懂生活的那一批人,也都聚在这里。

成为诗人,成为音乐家,或成为生活家。

他们把生活过成诗,再把诗意酿成了酒。

这一点,梅见与之不谋而合。

捕捉生活的美好,把生活的况味,酿成一杯杯美酒。

也传递着 " 人间处处值得 " 的美好寓意。

这次梅见和艺术家们,在杭州开展的线下展览,

不仅是送给杭州的一份秋日赞歌,

也是赞美认真抬头生活的人。

他们抬头迎桂雨,用网兜把桂花收集起来,做成糕点,泡成茶,品出生活之美。

梅见亦是如此。

彼时彼刻,不管你在哪里,接住秋日桂树的慷慨馈赠。

取金桂酿成的美酒,用时间和心意,

留住一缕秋日桂香,飘荡在人们心间。

这份简单纯粹,恰是当下的我们,追求的生活本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杭州 西湖 小长假 广东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