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周末画报 10-02
年轻人要住进风景里,酒店游催生万亿新商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   阿兰 · 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的这句话,恰是当下青年旅行观念转变的最佳注脚。

当旅行的意义从抵达某地转向安放内心,曾经风靡的 " 特种兵式旅行 "   便自然褪去热度。要说当下最时兴的旅行方式,主打松弛闲散的 " 酒店游 " 绝对 chill。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旅行者不再带有功利性,而是试图真正去寻找一处得以释放心理压力的能量补给站。要说他们旅行的唯一目的,可能就是找一家具有在地文化特色的酒店。

以前旅行是 " 打卡景点 ",现在是 " 选好酒店躺平 "。在集体情绪高压时代,酒店早已不再局限于空间消费,而是承载了地理海拔、文化海拔与精神海拔三重高度的生活大容器,更是旅游叙事从快转为慢的价值转折点,也是酒店业场景革命的开始。

从刷景点到躺酒店

或许连旅游界大 V 徐霞客也没料想到,400 多年前,自己的旅行方式是多么前卫、多么符合现代人的旅游观—— " 余谓游不必骑、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胜于追逐 "。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我不要走马观花,也不愿意跟团游,我要细细探索、深入体验,不急着到处打卡。"

在经历了两年轰轰烈烈的特种兵式旅行后,消费者终究是乏了。部分旅行爱好者开始转向徐霞客式的在地深度慢游。

高强度打卡游,固然可以集齐很多知名景点的 LBS,但紧凑的行程往往以体力的耗竭为代价,假期结束时就是气球泄气的时候。有数据表明,62% 的年轻人会在旅行结束后常常感到沮丧,或因照片拍得不好,或因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游览景点。

" 许多人旅游时感到的疲惫,本质上是身体和心理需求的冲突。身体需要放松,而心理却因为‘物有所值’的执念无法真正慢下来。这种矛盾产生的内耗,往往比身体疲劳更让人感到疲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明道出了高强度旅游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

" 以前旅游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1 天连轴转五六个景点,回家只剩一身疲惫。现在只想找个亲子主题酒店,让小朋友在度假区内随便玩玩,最主要的是轻松不费妈。" 90 后宝妈 Luna 道出了选择安吉云上草原景区度假酒店的缘由。

Luna 的感慨,道出了当下无数旅者的心态转变。这种从赶场式观光到沉浸式休憩的切换,正是当下最时髦的旅行方式。根据美团 / 大众点评的数据显示,2025 年暑期以来," 躺平游 " 攻略笔记较去年同期上涨 70%;47% 的年轻人更倾向于在一个地方进行深度体验,而不是游览多个地方。

艾媒咨询在 2024 年关于中国消费者国庆假期外出旅游偏好的旅行节奏调研中发现,有 43.93%   的消费者偏好度假式旅游,他们将休息放在首位,而打卡景点则取决于心情。

那么,这群闲散客人,在酒店里究竟在做什么呢?根据 DT 商业观察调查统计,位居榜首的答案是睡觉(86%),就连发呆(49%)也远远甩开健身(40%)、看书(28%)……  

由此看来,对于厌倦了人挤人的消费者来说,旅行诉求似乎又回到了人类文明的起点——吃好喝好,最重要的是睡好。如果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就能看到让人一眼沦陷的无价窗景,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越有特色越受欢迎

实际上," 找个地方躺着 " 并不是今年的新鲜产物。小红书上的(宅度假)相关话题已悄然流行了两三年,目前已有 1.1 亿浏览量,有接近 40 万人参与讨论。

顾名思义,"staycation" 就是 "stay+vacation",即在家或者离家不太远的地方度过休闲假期。早在 21 世纪初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就出现过。那时候中产家庭财富缩水,便开始流行在家附近度假。国内疫情后爆发的周边游,与之大同小异。

在我们看来,当宅度假从社交话题落地为实际消费需求,酒店不再是单纯的住宿空间,而是需要从地理、文化、精神三重维度升级体验。在此趋势下,特色酒店还是备受青睐。

根据抖音生活服务 9 月最新发布的 " 心动榜酒店 " 来看,平台 " 特色酒店 " 相关内容播放量已突破 350 亿次。根据平台数据,令消费者心动的酒店,主要由 6 大决策因子驱动:无价窗景、文化探寻、自然疗愈、亲子友好、当地风情、品质商旅等。

首先,从决策链路上来讲,消费者不赶行程,并不代表完全没有出片的需求。他们只是将打卡的期待放在了作为旅行第一站的酒店。这也是为什么无敌窗景会位居酒店高溢价房间之首。

其次,无论是文化探寻,还是自然疗愈,亦或是亲子友好等标签,都向酒店业指明了一个方向——酒店的在地文化定位越精准,越能吸引细分人群,即越有特色越受欢迎。

针对此种消费趋势,希尔顿大中华区及蒙古商务发展高级副总裁黄劼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年轻旅行者优先考虑符合个人兴趣以及具有文化自豪感的体验。我们在全球调研中发现,该人群的旅行偏好包括慢旅行、怀旧旅行、短途游,以及睡眠度假等,这些偏好并非打卡式旅行,而是更注重挖掘目的地文化,像本地人一样体验当地生活,从而达到放松身心、获得乐趣和灵感的旅行目的。"

总之,游客对赶场式旅游的背离,本质是对度假本质的再认知。酒店躺平游,并不是无欲无求,相反会对酒店的接纳能力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宅度假的万亿新商机

酒店游的兴起,不仅重塑了游客的度假方式,更催生了一条涵盖住宿 + 餐饮、文化、地产的新产业链。" 住宿 +"   多场景融合,目前已成为品牌撬动增长的密码。

在此趋势下,主打沉浸式体验的生活方式酒店开始逆势增长。来自抖音生活服务的数据显示,2024 年抖音特色酒店数量相较 2022 年增长了 73%。2025 年以来的增长则更加亮眼。以今年五一和暑期为例,该平台上特色酒店的核销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 133%、83%。

从相关的市场规模来看,艾瑞咨询早前数据显示,自 2020 年开始短途游市场规模不断上涨,而 2024   年规模预计达到 1.5   万亿元,其中周边游市场将增长至 6000   亿元。

面对广阔的市场空间,部分酒店已经从单一住宿转向一站式场景化服务,促进消费场景创新,甚至部分高端酒店已经开始打造以酒店为中心的线路体验旅游产品。例如,希尔顿集团、松赞、万豪等酒店品牌皆动作敏锐地推出了深化用户在地体验的文旅产品。

对此,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指出,中国旅游正在迎来度假时代,酒店的核心产品不再只是一间客房,而是内容、体验和生活方式。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表示,酒店行业相关品牌能否接住这波趋势红利,关键在于能否真正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价值,而不是打着特色酒店的旗号,暗戳戳地割着这波旅修人的韭菜。

可以肯定的是,酒店游的流行,与其说是选择了一种新的度假方式,不如说是选择了一种更从容的生活态度。如今的中国旅行者正在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它不再仅仅关乎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清单和朋友圈的九宫格素材,而是一场超越生活琐碎且带有人生意义探索的心灵旅修。

撰文-西兰卡普

微信设计-海停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特种兵 艺术 心理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