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为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氢能,作为兼具清洁能源属性与高能量密度的能源载体,一直被视为推动全球碳中和目标落地、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方向。
当前,氢能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示范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跨越—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成本曲线持续下行、应用场景不断拓宽,氢能规模化、商业化新纪元正悄然开启。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当被问及氢能大规模商业化的拐点何时到来,王朝云坚定地表示:" 如果前年你问我,我会说是‘黎明前的黑暗’;去年问我,我会回答你‘天已经亮了’;而此刻,我认为中国的氢能产业已经‘旭日东升’。"
成本破局:商业化 " 门槛 " 持续降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施行,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标志着氢能从 " 危险化学品 " 向 " 能源 " 身份的转变正式完成。
" 这意味着氢能正式跻身石油、天然气同级别的‘国家能源序列’,成为国家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朝云说。
氢能产业的 " 身份升级 ",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里程碑。此外,五部委联合推动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计划,成果显著,也带动了氢能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链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及系统成本大幅下降。
在王朝云看来,当前氢能产业已完成 " 五件大事 ":政策顶层设计、技术突破、产业链完善、基础设施布局和氢源多元化,为下一阶段规模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本与氢价始终是制约氢能商业化的核心因素。结合行业实践数据,王朝云分析,当前氢价呈现 " 区域差异与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快速下行 " 的鲜明特征。
早期,在广东等地,氢价曾高达 40~70 元 / 公斤。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氢价已降至 35 元 / 公斤以下。其中,广州地区氢价实现了 28 元 / 公斤的突破,唐山等部分地区氢价低至 20 元 / 公斤。依托风光电资源大规模制氢下,新疆地区氢价可降至 15.5 元 / 公斤。就近规模化使用下,内蒙古白云鄂博地区氢价甚至可低于 15 元 / 公斤。
氢能储运技术的突破进一步为氢价下行提供支撑。王朝云提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至京津冀地区氢气输送管道示范工程已在推进中;天然气掺氢技术也正在应用,既改善燃烧效率,又降低输送门槛。此外,氢制醇、氨等液态载体技术的发展,正构建起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除了氢价,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降幅同样惊人。
" 七八年前,氢燃料电池成本超过 2 万元 / 千瓦,现已降至 2000 元 / 千瓦左右,降幅达 90%。" 王朝云预测,未来 3 至 5 年,氢燃料电池仍有 3 倍降本空间,有望实现 600 元 / 千瓦至 800 元 / 千瓦的成本目标。届时,氢燃料电池系统成本将与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价格基本持平。
场景拓荒:硬核领域率先 " 批量 " 落地
成本的持续下行,为氢能应用场景的 " 拓荒 " 铺平了道路。
在应用场景方面,明天氢能选择从 " 傻大笨粗 " 的领域切入。" 商用车、船舶、重载无人机等场景环境复杂,却是验证技术可靠性的试金石。" 以船舶为例,王朝云解释了其中的难度:" 船舶使用场景特殊,对防潮、防水、防腐蚀等要求极高,不能简单地将陆上燃料电池转移到船舶上。同时,船舶氢能燃料电池认证极为严格,需经过图纸、零部件、集成实验等多重关卡。"
正是这份 " 啃硬骨头 " 的坚持,让明天氢能在船用领域拿下了关键突破。近日,明天氢能发布 MTSYS-120 船用燃料电池系统。该系统成功获得了中国船级社(CCS)型式认可证书,这也是安徽省首张 CCS 型式认可证书。
该系统电堆功率大于 150kW、功率密度 6.5kW/L、系统功率 120kW、寿命达 2.20 万小时以上。可进行模块化组合,对不同功率段船舶进行灵活搭载,可拓展至兆瓦级以上,客轮、游船、公务船、集装箱船、散货船等各类氢能船舶均可适用。
依托于此,明天氢能的船用系统实现了内河与近海两大场景的技术覆盖,正推动绿色航运从愿景走向现实。
" 内河船运长期依赖柴油动力,碳排放与污染问题突出,氢能技术的成熟让绿色内河的愿望有了落地根基。" 王朝云透露,首艘搭载明天氢能氢燃料电池的 21 米长执法船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下水,用于长江内河巡查;第二艘淮河游船也已进入认证阶段。
明天氢能的场景布局已覆盖 " 水陆空 " 三大领域。近日,明天氢能还与大道行新能源公司签署 500 台氢能重卡订单,创下行业年度第一大单,该批车辆将服务于北方区域钢铁企业客户。
当被问及是否计划进军乘用车领域,王朝云以 " 先扛煤气罐,再当好女婿 " 的比喻阐述战略逻辑:" 船用动力、载重无人机、氢能火车这些高难度应用场景,恰恰是我们技术突破的练兵场。在夯实硬核场景技术基础后,待氢价降至 15 元 / 公斤以下、续航突破 800 公里、加注与购置成本均达标后,届时氢能在乘用车领域的爆发将是水到渠成。"
技术攻坚:推动氢能迈向电油同级主流能源
谈及氢能商业化的时间表,王朝云给出了预判,北方地区氢能大规模商业化将在 3 年内实现,全国范围内全面商业化最迟不超过 5 年。
" 当实现氢气成本低于燃油、燃料电池寿命超 80 万公里、加注便利性匹配需求、购置成本与油车持平的条件后,氢能将真正成为与电、油并驾齐驱的能源选择。" 王朝云语气坚定地说," 最终市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择,宜氢则氢,宜电则电,宜油则油。"
这份对氢能长远发展信心的背后,是明天氢能在技术上的持续攻坚。王朝云将 " 耐久性 " 作为技术攻坚的核心目标:" 当前我们的燃料电池系统已实现行驶 30~40 万公里无大修,未来 5 年目标是突破 80 万公里,最终实现 100 万公里以上的使用寿命,做到‘车坏了,动力系统还能用’。"
在制氢领域,继 PEM 和 ALK 制氢技术路线之后,明天氢能提出了甲醇重整制氢装备及方案。在应用端,可提供加氢站即产即用模式、工业燃气掺混方案及氢能船舶等大功率燃料供给等系统解决方案。标准集装箱式模块化运作能使现场安装周期缩短 40%,从进场到投产仅需 15 天。
" 公司的初心是成为一家科技实业企业,扎根可再生能源领域,以科技创新立身。" 王朝云坦言,氢能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 过去没好过,现在也不算轻松,但我们始终坚定信心。"
在明天氢能的战略规划中,技术突破仍是核心。公司将持续深耕燃料电池赛道,致力于为这场能源革命贡献坚实力量。
展望未来,王朝云充满信心:" 中国氢能产业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持续突破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氢能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