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本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有什么特别的记忆点,那辜小军导演的纪录短片《月亮街》令我记忆深刻。
第十届中国 · 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周于 9 月 22 日 -26 日在甘肃嘉峪关进行影片展映。这场光影盛会汇聚了 55 部优秀作品,含剧情短片 16 部,纪录短片 10 部,动画短片 5 部,长片 11 部,大学生短片 13 部。其中纪录短片单元分别是:《吹梦无踪》《月亮街》《我的爷爷奶奶》《绝唱》《回家》《着陆倒数》《远水接不了近渴》《笑甜甜》《论摄影》《守望 · 嘉峪关》,涵盖家庭关系、青春成长、文化非遗、人文关怀等多元题材。
我与我相逢,月亮是我的眼 | 观纪录片《月亮街》
作者:琮琮
编辑:张劳动
《月亮街》以民族音乐纪录片的形式,以第一人称 " 我 " 的角度,讲述大理白族八十多岁的视障乐师张树先与杨继花相识、相知、相守四十多年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人文关怀,从个体视角打捞故事,但是它没有停留在张树先与杨继花现在生活中的琐碎,而是深入挖掘了张树先的成长经历、家庭婚姻、音乐技艺等人生不同阶段的故事,讲述的不仅是张树先的个人故事,也是大理白族乡土文化与音乐史诗。抢救性的拍摄了以张树先为主的大理白族田埂调的来历和发展现状,描绘和完善了在大理这片沃土上的文化图谱。
纪录短片《月亮街》改编自一部非虚构小说。2008 年底白族作家又凡在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国际三弦周活动上首次接触张树先,2009 年又凡开始跟踪采写张树先夫妇,2022 年完成了这本 9 万字的长篇小说 " 文学文本 "《月亮街》,导演辜小军拍出了 30 多分钟 " 影视文本 "。
在大理,在鹤庆,哪里有人唱 " 田埂调 ",哪里就是最热闹最多情的 " 月亮街 "。主人公张树先就是在 " 月亮街 " 成长起来的,长期浸润在洞经音乐与对歌声中成长的张树先,在父亲的熏陶下先后学会了三弦、笛子、胡琴、唢呐等乐器,后又融合了鹤庆一带流传的经典对歌、民歌曲调,张树先对人生的独特体验使他对音乐有的独特理解。
他在传统演奏的基础上,改进了三弦的弹拨方式和揉弦技法,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技艺,几十年过去,张树先早已经和阿佬留下的龙头小三弦人弦合一了。
张树先在梨花树下弹龙头小三弦
" 田埂调 " 也叫做 " 创闲调 "," 创 " 是白族话音译," 到新鲜的地方逛闲游玩 " 的意思。大理白族的男的个个会弹,男女老少人人能唱。唱田埂调更像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聊天一样。唱给山,唱给水,唱给云,唱给月,唱给田,唱给牛羊,唱给情人,也唱给自己。
" 田埂调 " 的乐器众多,有大三弦、龙头小三弦、板胡、二胡、笛子、树叶等。这些乐器都在影片中被使用,它们所呈现出来的声音丰富了所描绘的场景,与张树先的喃喃自述形成叠加,使观众更能沉浸其中。
《月亮街》的叙事也是以 " 田埂调 " 的形式,一问一答对唱的方式,双线叙事,一条明线讲老艺人张树先夫妇的爱情故事和人生经历,一条暗线讲大理鹤庆白族田埂调的来历和今天的发展,一实一虚,在虚实之间不断变换。
《月亮街》并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结构和复杂的叙事逻辑,而是以张树先从小的经历说起,张树先幼时生病到学艺再到唱田埂调遇到杨继花作为叙事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故事。影片以搬演的形式回望张树先年少和青年时期,在现在与过去不断跳跃。张树先小时候怀疑月亮嬷嬷不爱自己,因为自己看不见月亮,通过藏在缸里等各种方式寻找温暖,实际上是在寻找看不见之后的安全感。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大家都来对歌,无法忽视这些映着月光的年轻脸庞,在这样的对歌中,音乐自然流淌,情愫也自然流淌。长大后的张树先就是在一次对歌中结识了杨继花,皎洁的月光下,张树先用调子和琴声打动了杨继花的心,虽然调子的情感很真挚但是他踌躇,他沉默,他谦卑,颇有一种孤独哲学的意味。
搬演部分整体色调是冷调色,冷静而克制,而现实实拍的晚年部分则是暖色调,温馨又幸福。冷暖色调的对比也使张树先的故事更加具有神秘的色彩,贴合人物性格和人生经历。
片中还有大量的山川、云月、花草、动物等画面,是大理的自然景观,也是张树先心中的情感变化。实拍中的特写镜头聚焦于张树先演奏时的手部、耳朵、乐器局部的细节,这些都是张树先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张树先的世界是弹着龙头小三弦、唱着田埂调和小四妹在一起的世界。
这就是月亮街下白子白女的生活,月亮带 " 我 " 回家,月亮是谁?对于张树先来说,小四妹就是他的月亮,照亮了他的世界,最后成了他的眼。
纪录片《月亮街》的同名片尾曲《月亮街》,采用了童声吟唱,仿佛是张树先在回望自己这一生,老年张树先和幼年张树先在对话,万物不变,张树先却在月亮下相逢与对望,最终在脑海中找到了回响。这一路走来正是月亮和 " 我 " 的距离的变化。
" 白月亮子白又白,
白白月亮照我还;
弯月亮子月亮弯,
弯弯月亮送我还;
圆月亮子月亮圆,
圆圆月亮伴我还。
月亮街,月亮街…… "
影片介绍:
《月亮街》以大理民间失明艺人张树先与爱人杨继花的真实爱情故事为线索,通过白族调、田埂调等民族音乐,缓缓展开一幅大理风土长卷。影片以 34 分 34 秒的诗意影像,讲述了一段跨越四十年的深情相守,被誉为 " 月亮带人们回家 " 的温暖之作。
凹凸镜 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 | 豆瓣 | 知乎:@凹凸镜 DOC
推广 | 合作 | 转载 加微信☞ zhanglaodong
投稿 |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 | 影迷群 加微信☞ 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