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E蓓子 6小时前
从田园到剧场:《向往的生活》的“中年危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时隔两年半,新一季的《向往的生活》在上周终于回归。

说实话,对于 " 向往 " 这次回归,我是挺好奇的。

毕竟经历了去年的互联网大型考古以后," 向往的生活 " 已经成为了一个 " 梗 "。

在 " 闻豆角色变 " 的当下,蘑菇屋还能回到过去那种岁月静好的生活吗?

第一期,黄磊就玩起了自己的豆角梗。

当嘉宾不再干农活

当黄磊前两期不做饭

显然,在第一期就玩起自己的梗的 " 向往 ",是不打算再回到从前了。

这一季回归," 向往 " 确实是 " 变 " 了。

变,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时间带来的变化。

两年没有回来蘑菇屋,妹妹张子枫成熟了,感觉更像文艺片里走出来的女主了。彭彭瘦了,头发也多了,俨然是出来拍偶像剧的。何炅说:" 彭彭,现在都已经帅得和我不在一个图层 "。

黄磊和何炅,也感觉到岁月留下的痕迹了。

尤其是黄磊,需要大把大把地吃药。睡觉前,他还要戴上呼吸机。

蘑菇屋的动物,现在只剩下小 H 和小 O。

它们也不再是当年满屋跑的小狗狗,而是走几步就要躺下的老年犬了。

略微有些伤感的是,屋里的 " 哲学家 " 番鸭彩灯走了。第一季在密云买回来的小鸭,现在活在了网友记忆里,成为 " 赛博永生 "。

看到蘑菇屋的大家都变了,我才惊觉原来 " 向往 " 已经陪伴我们 8 年了。

在他们的身上,我能感受到真切的 " 时间感 ",就好像是看到阔别重逢的老朋友变了样一样。这种感慨,可能是其他综艺很难带来的。

没有人可以阻止时间带来的变化。即便是同样的嘉宾,也不可能每个阶段状态都一样。人变了,节目内容自然也要变化。

拥抱这一幕,真的就是 " 家人重逢 " 的感觉

这一季,最大的变化,就是节目名字后面多了 " 戏如人生 " 这个后缀。

蘑菇屋从田园山村,搬到了乌镇。节目的主题,也从 " 田园生活 " 变成了 " 戏剧 "。

这个改变,对于一个慢综而言,是挺大的。这可能是最 " 闲 " 的一季 " 向往 "。

离开了农田,彭彭和妹妹不用再顶大太阳干农活,而是被黄磊和何炅带进了剧场体验戏剧。

黄磊也因为前两期忙着排练,没有下厨做饭。黄小厨的大餐,第一次从蘑菇屋的餐桌上消失。

第一期,他们就进入了剧团排练。

这种变化,无论对于观众还是嘉宾来说,都有点 " 突然 "。

张子枫说突然被拉去排戏,有点像做梦。张艺兴在饭桌上也说,完全没想到这一季这么不一样。

" 向往 " 作为一个做了 8 年的慢综,当然需要变化。黄磊和何炅一直都在演戏剧,这确实是他们主持、影视演员之外的生活。

但我好奇的是,不再追求 " 田园生活 " 的向往,还能给观众带来治愈感吗?

向往的戏剧,

还是我们熟悉的治愈系吗?

当知道 " 向往 " 的主题定为 " 戏剧 " 的时候,其实我是有点担心的。

因为,戏剧这个题材,看起来离观众的生活太远。综艺受众,对戏剧演员也是不熟悉的。做这个主题,能接地气和观众产生共鸣吗?

但看了两期以后,我的观感和之前设想的不太一样。内容是变了,但熟悉的味道还在。

前两期,黄磊没时间做饭。但张艺兴接过了黄磊的衣钵。蘑菇屋的烟火气又起来啦。

戏剧部分,并不是生硬地插入和科普,而是,让我们跟着妹妹和彭彭的视角,慢慢走近戏剧。

比如彭彭,他一开始要顶替不在的赵晓苏,代演 " 巴格 " 的时候,是非常紧张的。

他眼睛就没有离开过剧本,要在别人的提示下才敢走位。

不过,他后来演进去了以后,他就找到了角色的感觉。

" 我只想工作,这有错吗?" 彭彭用情绪,演出了角色的身不由己和无奈。包括导演在内的剧团人员,都为彭彭的这段表演叫 " 好 "。

就算是临时上阵,认真表演的彭彭,也在发光啊 ~

妹妹虽然也有丰富的影视剧表演经验,但是对于戏剧表演,也是有点小胆怯的。

光念台词这一项,戏剧表演和影视剧表演就很不一样。戏剧表演为了让最后一排的观众也能听到,声音需要顶得很高。而且要一次念很长的对白不能出错。

妹妹因为没转换过来,在围读剧本的时候卡了三次词被 " 罚 " 去买菜。可能还没过足戏瘾,离开的时候,妹妹还有点小倔强地说 " 不甘心 "。

在戏剧的舞台上,黄磊和何炅也表现出以往在 " 向往 " 没看到的专业而认真一面。

尤其是黄磊。他在围读剧本的时候,可以一人分饰六角,不仅台词念得准确,而且每个角色还有自己的小情绪,当场演绎自己跟自己吵架,这波操作 6~

这些片段,在展现戏剧魅力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呈现嘉宾的真实个性。这也是保留了 " 向往 " 这类慢综的特色:不需要用剧本去 " 塑造 " 人设。嘉宾自己的表现,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个人魅力。

生活部分,虽然没有了 " 干农活 " 的主线,但熟人局之间特有的 " 松弛感 " 还在。

他们围炉夜话的氛围,依然像拉家常一样温馨。

张艺兴健身,彭彭听着他滚轮摩擦的声音睡觉;马思纯教妹妹跳减肥操 …… 这惬意的氛围感,不就是 " 向往 " 所特有的?

最有意思是辛芷蕾和马思纯来那晚,大家突发奇想,在房间的幕布后,演了一场即兴 " 晚会 "。

没有预先彩排,全都是兴之所至。

辛芷蕾表演《初步举证》(中文版)的独白;张艺兴跟着鼓点打拳击;彭彭表演欲上来了,来了没有技巧只有抽象的舞蹈 solo ——《略舞一二》《略舞三四》《略舞五六》……

本来以为瘦了的彭彭要走偶像路线了,可一看这顶胯,看来还是想做乐子人

马思纯笑饿了,捧着一碗饭,在定点光下就表演起了独角戏《晚餐》。

不得不说,马思纯真的是有表演天赋的。

跟着音乐,她就连吃饭也能表演出层次感,从细嚼慢咽到小脑袋跟着节奏愉快地摇摆,不说真的以为是一台正经的戏。演员果然在哪里都是舞台啊 ~

没有准备、没有包袱,大家都是呈现最真最自然的状态。

这种愉悦而轻松的氛围,不就是我们以前最爱的蘑菇屋气场?

不管主题如何变," 向往 " 的的内核,还是人与人之间卸下防备的真诚。只要这种情感的链接还在,熟悉的氛围感自然而然就会回来。

重点不是在做什么,而是做事的这群人的状态是好的、是真的、是松弛的。

到底什么是向往的生活?

" 向往 " 做了 8 年,其实每一年都有人问:到底什么是向往的生活?节目所呈现的,真的是我们所向往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节目这 8 年的变化,也是一个答案。

第一季的时候,大家喜欢那种 " 辛勤劳作、自给自足 " 的简单和纯粹感。

那时慢综刚刚兴起,观众看腻了越做越卷单纯追求刺激度的户外综艺,对 " 向往 " 这类没有任务的综艺感到新鲜。同时,自由随意的风格,也让压力爆表的打工人,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但这样的生活重复多了,大家也会审美疲劳。

所以,接下来的 " 向往 ",把 " 美好 " 聚焦在人和人的关系上。

我们更喜欢看到蘑菇屋的 " 一家人 " 和朋友们开心地在一起。俗称,看他们唠嗑也可以看一百集。

而到了今年,关于 " 向往 " 的杂音多了,大家也没办法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何炅自己在节目一开始就自己贴脸开大:" 我还是会吃的,虽然我现在夸也没人信了。"

在背负着舆论压力的情况下,他们还能带来观众所向往的生活吗?

黄磊和何炅,选择把蘑菇屋搬到乌镇,显然是已经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烦扰之中,依然坚持自己的热爱,就是向往的生活。

他们两人,都演了十几年的戏剧了。何炅光《暗恋桃花源》就演了 19 年,演了 800 多场,每一句台词都成肌肉记忆了,但还是会为找到新的表演方式而兴奋。

黄磊也是,他在饭桌上可以完整地把自己喜欢的戏剧声情并茂地复述出来。

这就是热爱。外界再纷扰,站在戏剧的舞台上,他们就能获得纯粹。

" 向往 " 回归,把主题改成 " 戏剧 ",先不说最终是否成功。

但就敢改这一点,让这一次的回归显得更 " 真 "。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乌托邦,慢综所营造的电子乌托邦,也不过是在短时间之内隔绝了杂音。

真实的生活,就是没有那么美好。你的行为会被质疑,你的言行会引来争议。这些事情,也许你都没有办法回应。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消解。

如果争议发生之后,他们还能像没事一样回到蘑菇屋,不是也很奇怪吗?

向往的生活,不是把自己困在 " 过家家 " 的真空世界里,而是在一切风波过后,我们依然有可以让自己回归平静的方式。

E 姐结语

节目中有一幕,我蛮触动的——

张艺兴问黄磊,这个节目是不是要告别了。

黄磊说,不知道。我把钥匙交给你们,你们可以继续做下去。

确实,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

节目的形式可以变,节目的嘉宾可以变。从这个层面来说,向往的生活,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在不同的阶段,都可能有不同的 " 向往 ",不同的生活。蘑菇屋也可能有不同的竹藤。

但关键是,我们知道内心的向往到底是什么。

我们向往的,是一桌好吃的饭?一群真心的朋友?还是一个值得付托一生的热爱?

不管答案是什么,只要内心能够有所坚持、有所依靠,那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能找到那一片茂密的桃花源。在那里,找到属于我们的向往的生活。

今天的深夜话题是:

你选择看《向往的生活》的理由是什么?

来评论区说说吧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黄磊 向往的生活 何炅 张子枫 乌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