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10 月 2 日,特朗普发文为美国大豆农民 " 鸣不平 ",一边抱怨中国 " 出于谈判原因不购买 " 导致农民受损,一边宣称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还不忘指责拜登未落实对华农产品采购协议,甚至预告四周后与中国会面将聚焦大豆议题。
中美贸易从来不是 " 一方施舍、一方接受 " 的不对等关系,而是建立在互补优势上的互利共赢格局。中国曾是美国大豆最主要的海外市场,巅峰时期每年进口量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近 60%,这种合作既满足了中国粮食安全与饲料产业的需求,也为美国农场主带来了稳定收入,支撑起美国农业产业链的运转。但特朗普政府此前动辄加征关税、搞贸易霸凌,打破了双方长期形成的贸易平衡。中国减少美国大豆采购,本质上是对美方单边主义行为的合理回应,而非所谓的 " 谈判手段 "。
特朗普在文中只字不提美方应拿出的诚意,反而沉浸在 " 关税赚钱补贴农民 " 的错误逻辑里。要知道,关税成本最终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和企业身上,所谓 " 赚关税 " 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假象。
回顾中美贸易谈判历程,每次取得进展的前提都是双方平等对话、相互让步。2020 年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中国承诺采购美国农产品,美方也相应取消了部分对华加征关税,这正是互利共赢的例证。但特朗普如今只强调中国 " 未履约 ",却回避美方后续再度加征关税、破坏协议氛围的事实,这种选择性失忆的做法,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中国从不排斥合理的贸易合作,但绝不会做 " 亏本买卖 ",更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妥协。
四周后的会面能否取得进展,关键不在于 " 大豆 " 这一单一议题,而在于美方是否能摒弃 " 美国优先 " 的傲慢心态。若美方仍抱着 " 强压换让步 " 的旧思维,只想着让中国购买大豆,却不愿在关税、涉台等关键问题上释放诚意,那么所谓的 " 讨论 " 只会沦为空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