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10-04
“轨道+商业”重构城市消费版图 兰州地下商圈让市民生活更便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清晨七点半,东方红广场地下商业区内,上班族王女士刚走出地铁闸机口,便从早餐车上取走了预订的咖啡和三明治。" 以前早上赶时间,经常顾不上吃早餐。现在出站就能拿到,还能在手机上提前下单,太方便了。" 她笑着说。傍晚六点,西关十字地下通道里,刚下班的李女士拎着购物袋,轻松地穿梭于张掖路步行街与周边商场。" 现在地铁的免安检通道特别人性化,不用绕到地面等红绿灯,直接从地下就能逛遍整个商圈。" 她满意地说。

这一早一晚的寻常场景,正是兰州地下商圈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一张充满活力的地下商业网络,正在金城大地上悄然铺展,为市民生活增添便利,为城市消费注入新活力。

空间重构:从 " 补充配角 " 到 " 生活主角 "

" 十几年前逛街,满脑子就一个去处——西关十字张掖路地下商业街。可从西固过去太折腾了,坐公交晃晃悠悠要一个多小时。" 家住西固区的杨女士笑着回忆。而如今,她的消费体验早已焕然一新:" 现在不一样了!地铁半个多小时就到东方红广场站,出闸机走两步就是地下商业区,想买杯奶茶、挑件衣服都不用绕路。而且选择也多了,不管是去万象城、国芳百货,或是吾悦广场、万达茂,都能地铁直达。先在地下商圈淘点小玩意,再去地上商场逛,一路顺畅,一点不费劲。"

杨女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兰州市民的共同心声。随着地下商业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曾经 " 在路上耗时间、选地方犯难 " 的逛街难题成为历史,便捷、舒适的消费体验,就藏在每一次 " 出地铁即逛商圈 " 的日常里。

在东方红广场站地铁商业区,记者遇到了正在选购面包的郭先生,他指着香气四溢的地铁商业区说:" 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这里,顺便买早餐已经成为习惯。这里的选择很多,包子、豆浆到面包、咖啡应有尽有,而且都是现做现卖,吃着放心。" 他笑着补充:" 不光是早餐,有时候下班不想做饭,也会在这里吃一顿自助小火锅,选上几样菜煮一锅,十分方便。从地铁站到商业区,再到写字楼,这一路连成片,省了不少时间。"

从 " 堵在路上的消费 " 到 " 抬脚就到的便利 ",从单一购物到多元体验,兰州地下商圈的每一点变化,都藏在市民的日常里。当越来越多人习惯 " 出地铁就逛商圈 "" 走地下连廊串商场 ",这些生长在地下的商业空间,早已不再是地面商业的 " 补充配角 ",而是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 生活主角 ",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鲜活脉动。

模式赋能:TOD 串联起客流与消费的 " 黄金纽带 "

兰州地下商圈的崛起,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密不可分。"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让轨道交通从出行工具升级为‘商业纽带’——地铁缓解主干线交通压力,公交延伸商圈辐射范围,两者联动让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的消费人群,通过公共交通精准抵达核心商圈。" 兰州轨交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文旅会展产业部部长杨芳的这番话,道出了兰州地下商圈发展的关键逻辑。

自轨道交通 1 号线开通以来,沿线主干道早晚高峰拥堵有所缓解,沿线各大商圈的日均客流量较未开通运营前有大幅提升,地下商业空间更是成为客流聚合的 " 新磁场 "。

为了让轨道客流与商业消费深度衔接,兰州轨道交通从资源整合与空间激活两方面发力,推动地下商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整合站内及沿线广告资源,联合沿线品牌商家、商场,聚焦其促销活动和品牌优惠信息,让地铁不再只承担通勤功能,更成为精准触达乘客、为商圈高效引流的 " 客流传送带 "。另一方面,兰州轨道交通创新人防地下空间开发模式,以 " 固定租金 + 业绩分成 " 的灵活合作方式,完成西关十字人防地下商业招商。如今,这里已汇聚特色小吃、潮流饰品、生活百货等多个商户,不仅丰富了市民消费选择,也为城市更新和商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 " 引流 " 之外,兰州轨道交通更注重以优化服务细节降低消费门槛,让地下商圈更具 " 留人能力 "。1 号线沿线 21 处网点放置了 121 组小铁智能寄存柜,16 个车站增设 24 组丰巢快递智能柜,解决了游客带行李逛街、市民买大件商品携带不便的痛点;西关、东方红广场等站开通的 " 免安检过街通道 ",不仅缓解了地面交通压力,更让市民 " 顺路逛街 " 更从容,带动通道周边商铺客流量增长。

针对通勤人群的高频需求,兰州轨道交通与肯德基、德克士等餐饮品牌合作,在轨道交通 1、2 号线西关站、西站十字站等 11 个点位布设早餐点,提供咖啡、汉堡等多种便捷餐食,解决了上班、上学等通勤乘客的早餐问题。从交通枢纽到商业枢纽,兰州轨道交通以 TOD 模式为抓手,正让地下空间成为串联客流、激活消费的 " 黄金纽带 "。随着后续线路的规划建设,轨道与商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为兰州地下商圈的发展注入更多可能。

边界突破:多维构建地下消费新生态

" 从东方红广场地铁站出来,往东至 D 出口、往西至体育馆方向的 70 个商铺都归我们运营。" 国芳中心总经理助理刘素梅边走边介绍,脚下这条串联起轨道交通、国芳中心 U 型商业街和 G 层的商业动线,正是国芳中心打破传统商业边界、激活地下商圈消费活力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国芳中心将地铁商业定义为一个大融合概念,涵盖地铁接驳区、U 型商业街和 G 层商业。刘素梅介绍,针对地铁每日高频穿梭的上班族客群,国芳中心在地铁沿线布局了包子铺、面包店、便利店、咖啡店等便民业态,从早餐到晚餐,均能实现快速取餐。在 U 型商业街引入美容护肤店、撸猫馆和沉浸式剧场等,让通勤族在碎片化时间里既能解决生活需求,也能享受休闲时光。商场 G 层则引入网红餐饮与潮流品牌,通过丰富的消费场景,逐步将卖货场转变为体验场。

精准的业态布局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客流与消费增长。国芳中心运营数据显示,今年 8 月,国芳中心日均客流 7.2 万人次,其中地铁客流进入国芳中心的人数占比约 37%,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 兰州作为西北重要城市,具备打造 TOD 标杆的优越条件。" 刘素梅坦言," 以国芳中心为例,我们拥有地铁双线接驳的优势,有周边密集的客群基础,商业体量也足够。通过业态重组、品牌升级、空间优化和服务深化,国芳中心已成功从传统百货转型为融合潮流、场景与生活服务的现代化商业中心。我们还打破了地铁商业与商场积分系统的壁垒,现在在地铁商业区任何消费都能积累国芳积分,这种一体化运营策略有效增强了顾客黏性。未来,我们将持续做好差异化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独具特色的地下商业形态。"

兰州轨交路衍经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钱忠运对此深有体会:" 地铁串联的不仅是站点,更是城市的消费活力,我们要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交通便利带来的消费红利,让兰州的城市烟火气‘动’得更欢、‘燃’得更旺。"

本报记者 陶奕冰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兰州 地铁 面包 轨道交通 张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