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解局 10-04
没有千年古城墙,却成30城民谣的“会客厅”,深圳凭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文化沙漠 " 的这顶帽子,深圳曾经戴了多年。

在特区成立初期,深圳因 " 三天一层楼 " 速度被世界称赞,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眼红的人发出了质疑,他们说深圳缺乏历史文化积淀,学术资源匮乏。

也确实,这个仅有四十余年历史的年轻城市,既没有西安的秦汉唐风,也没有北京的皇城根底、上海的百年洋场。

但在今天,深圳却用一个又一个事实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就在台风天过后,深圳欢乐港湾庆典广场瞬间化身成巨大的八音盒。

10 月 3 日," 吾城吾歌 " 新时代城市民谣歌汇第三季的线上启动,这场活动联动了 30 余座城,有 150 余位音乐人参与。

深圳麒麟室内合唱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教授 StavroulaTsirogianni(英国)

以一首《SHENZHEN SONG》拉开启动歌会序幕

图片来源 / 深圳发布

无论是成都小酒馆的风,西安城墙的砖,还是南京梧桐的影,乌鲁木齐葡萄的甜……他们背着各自的方言与情怀,在深圳的晚风里会师。

历经三季耕耘,从 20 余城到 30 余城,从 50 组歌手到 150 余位音乐人,深圳 " 吾城吾歌 " 民谣歌汇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城市民谣盛会。

一个被质疑 " 文化沙漠 " 的城市,为什么能吸引到各路鲜艳的花?答案就在深圳这些年的变化里。

前些年,一句 "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 的歌词,让成都的烟火气钻入到中国无数文艺青年的耳朵里。

之后,郑州、石家庄、西安也因为各自的民谣歌曲,唱出了自己的特色。

音乐,是城市气质的特殊表达,民谣也正在成为中国城市形象的新载体。

所以近几年来,城市音乐会在各地开花,深圳也是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而且做出了不一样的特色。

这个特色就是:在深圳,你不仅可以唱深圳,还能唱其他所有城市,无论是东北的《漠河舞厅》,还是北京的《探清水河》。

深圳有句口号 " 来了就是深圳人 ",天南海北,无论中西。

这是一个让人发光自信的地方,而不是一个看出处的地方。

基于深圳的开放," 吾城吾歌 " 的音乐节活动,人气越来越高,来自全国的优秀歌手也越来越多。

2023 年 10 月,第一届 " 吾城吾歌 " 活动联动了 27 城、近 50 组民谣歌手参与,有 18 首原创民谣完成了在深圳首发。

这个活动持续了 3 个月,在深秋的每个周末,深圳市民都感受着来自家乡好声音的慰藉。

到了第三届," 吾城吾歌 " 的朋友圈扩大到了 30 余座城,吸引了 150 余位歌手的参与。

活动采用 "1+8+1" 歌汇展演模式,即 1 场启动歌会、8 场互动歌会、1 场盛典歌会,均由外地歌手和深圳本地歌手共同演出。

" 吾城吾歌 " 启动歌会主舞台

图片来源 / 公众号深圳电台飞扬 971

而且在赛事之前,深圳会主动对接各大媒体,对活动进行全面宣推,主动为这些歌手造流量。

在舞台打造上,深圳也是投入重金,推出了多个主题专场(如 " 城市韵律 "、" 烟火有声 "、" 民族回响 "、" 四海潮声 "、" 湾区之声 "),让各位音乐人有机会在适合自己音乐风格的专场上表演。

据悉,因为政策友好,活动参与门槛低,受众广,很多民谣歌手都会把 " 吾城吾歌 " 作为自己新歌的首发地,比如 " 隔壁老樊 " 的《你看那遥远的路》和《睁眼便是黄昏》,就是在深圳首发。

此外,深圳独特的文化气质,也是音乐人主动来此原因。

深圳常住人口的平均年龄在 32.5 岁,非常年轻,而且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本身的 " 乡愁 " 标签很容易引发共情,歌手演出后可以直接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和反应。

这些都为音乐人提供了独特价值和情感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深深感受到了深圳对文化的扶持力度,感受到了被一座城市需要和尊重的荣誉感。

2000 年前,秦孝公推行变法自强,当时的秦国地处偏远,中原各路人才都不屑于去,总觉得秦是蛮夷之地。

但秦孝公却用 " 徙木立信,赏金百两 " 的方式,打出了口碑,让后来的商鞅、张仪等六国人才接踵而至。

1988 年,深圳的经济飞速发展,面对 " 没有文化积淀 " 的质疑,深圳的文化宣传口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将文化积淀作为有无文化的判断标准,是否太绝对?

当时的主要领导提出一个概念:人是文化的基本载体,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流动的人群是流动文化的承载者。

深圳作为二战以来全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每个个体都来自中国文化相当深厚的地区,本身就是每个地域文化所 " 化 " 之人。

诚然,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论文化底蕴,确实难和北上广扳手腕,但对于搞文化这件事,深圳的态度却格外用心。

深圳城市风光

2003 年 3 月,深圳率先确立了 " 文化立市 " 战略,和这套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是深圳对于文化事业的各项投入,比如扶持《深圳大学学报》《特区实践与理论》等学术期刊发展,比如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深圳,文化场馆有多密集?

答案是:895 家公共图书馆(图书室)、322 台 24 小时自助图书馆,8 个文化馆(站),715 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各类图书馆(室)、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超 1800 家," 千馆之城 " 名副其实。

" 双节 " 期间,深圳新晋文化地标 " 湾区之眼 " 人气爆棚

摄影 /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在深圳,文化活动有多频繁?

一个数据是:深圳全市每年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超过 7 万场次,其中国际化、标志性的品牌文化活动就有几十项。

这意味着深圳平均每天都有超过 190 场次的文化活动。

没错,深圳确实没有什么老字号,但在文化节、文化讲堂等活动的举办上,可谓不遗余力。

而今天的 " 吾城吾歌 " 音乐节就是中国参演歌手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音乐节之一。

" 来了就是深圳人 " 让外地过来闯荡者心头一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 则堵上了饶舌者的利口。

深圳牛就牛在,在并不肥沃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出了最繁盛的文化森林。

持续的文化投入,给深圳带来了显著经济回报。

2013 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 1357 亿元,占全市 GDP 比重达 9.3%,是 2003 年的 10 倍。

到了 2023 年,这个数字变成了 2750 亿元,正好翻了一倍。

商业,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 吾城吾歌 " 的第一季活动期间,举办地欢乐港湾总客流超 27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00%;总销售额同比增长 69%。

活动还和 QQ 音乐合作,打造 " 中国城市民谣深圳首发中心 ",对新兴音乐人提供从创作、发行到宣传的全链条支持。

到了第三季,已经有不少国际音乐人都慕名参加,比如来自英国的 Stavroula Tsirogianni 以及在 2025 中国东盟星势力青年歌手大赛的优胜歌手裴香银(越南)。

音乐之外,深圳还推出了原创舞剧《咏春》,截至 2025 年 6 月,该剧已在全球 51 座城市演出 265 场,创下中国原创舞剧海外巡演的亮眼纪录。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剧照 图片来源 / 深圳商报 · 读创

在伦敦和巴黎的 16 场演出中,晚上场次的票几乎售罄,创下中国舞剧在欧洲上演时间最长、场次最多、票房最好的纪录。

为了更好地汇聚文化资源,深圳还发起声势浩大的 " 文博会 ",通过搭建国际文化贸易港、深化产业资源聚合等举措,集中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科技产品。

无论是山西的还是江西的,无论是河北的还是河南的,你都可以在深圳找到自己的最佳文化展示位。

目前 " 文博会 " 已累计链接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 7 万个,累计总成交额超 3 万亿元,服务文化产业企业机构超 4.5 万个,成为了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

摄影 /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记者 梁文慧

和展览密切相关的,是企业。2024 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已经突破 3754 家,营业收入达 12875.08 亿元,占全省的 51.5%、全国的 9.1%。

可以说,今天的深圳早已撕掉了文化沙漠的标签,且成为中国文化对外展示最大的一扇窗口。

从 " 文化沙漠 " 到 " 文化绿洲 ",深圳用四十多年的时间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蜕变。

这座年轻的城市,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对文化的理解:

文化不是静止的沉淀,而是流动的创造。

在华侨城创意园的旧厂房里,在大芬油画村的巷子里,在深圳湾的音乐人潮中,深圳所塑造的时代文化,正如他的改革历程一样:繁荣激荡。

THE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歌手 深圳 成都 音乐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