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硝烟与废墟之间,有一些沉默的灵魂从未被世界听见。
《共同的使命》带我们穿越时空的迷雾,走进那些被遗忘的抗战记忆:焚烧坑的灰烬、城墙下的血泪、远征军墓碑的沉默。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历史的纪录片,更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心灵对话。
从亚利桑那的纪念馆到东京的歌声,从伦敦与重庆上空同样的轰炸阴影,到幸存者眼中的余烬,《共同的使命》以个人的故事串联民族的记忆,用跨文化的叙事,让痛苦化为共情,让过去照亮当下。
走过侵华日军 731 部队的焚烧坑,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去往远征军墓地……主持人迈克 · 沃尔特以异乡人的眼光和提问者的姿态,引领我们触摸那些沉重而深刻的记忆。
《共同的使命》不仅呈现历史,更讲述如何让世界理解东方的抗战故事。铭记不仅是回望,更是一场基于现代语境的行动。
那么,它如何从那些历史的资料中走出,将 " 共同的使命 " 刻入海内外观众的心间?全人类面对 " 共同的使命 ",究竟是什么?
跨越国界的回响,《共同的使命》引发全球心灵共振
作者:飞飞
编辑:张劳动
一、打捞沉默的灵魂:跨越历史的重量与呼唤
" 当你驻足此地,仿佛能感受到那些沉重的灵魂,沉甸甸地压在你的肩头。我们必须记住这些被遗忘的故事,否则我们将注定重蹈覆辙。"
在 731 部队焚烧坑罪证现场,沃尔特接过研究人员递给他的完整试管,眼神凝重,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CGTN 倾力推出了纪录片《共同的使命》(The Unsung Ally)。
此系列纪录片《共同的使命》主持人迈克 · 沃尔特首次接触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他走进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云南中国远征军墓地等诸多历史现场。
经由他的一段段步履,一次次触碰,这段在西方叙事中长期缺席的历史逐渐清晰起来。
纪录片将通过历史细节和人物命运,打捞长期以来被西方所忽视的东方主战场历史记忆,深入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贯穿历史与当下,彰显 " 四大全球倡议 " 的时代价值。
肃穆、客观、真实,最终我们看到的《共同的使命》分为三集,《打捞沉没的真相》《守护文明之光》《为了共同的未来》。
《打捞沉没的历史》以亚利桑那纪念馆的肃穆开篇,随后镜头转到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海外首映现场,映照出东方与西方、史料与记忆之间的叙事落差;《守护文明之光》从东京紫金草合唱团的排练唱起,到和平人士大门高子的坚持,再转向华裔作家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的文字拷问,交织起文化守护与历史呼声;《为了共同的未来》则以伦敦大轰炸的阴霾引子,牵连至重庆的大轰炸叙事,铺陈中国从苦难中崛起的磅礴轨迹,以及这一史诗如何投射至今日与未来的共同担当。
通过迈克 · 沃尔特的叙事视角,《共同的使命》建起一座文化桥梁:对于不熟悉中国抗战历史的国际观众来说,他既是 " 陌生者 " 的代言,也是 " 提问者 "。
当他发问 " 为什么这个档案在中国广为人知,但在其它国家却少有人提及?"" 这些历史事实怎样被整理与传承?" 时,共情已然发生,纪录片从对一段中国历史的呈现,过渡到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思中。
二、伤痛留痕,硝烟静默,《共同的使命》后,如何延续 " 共同的使命 "?
历史的伤痛能否真正被和解与铭记?我们对 " 共同使命 " 的理解是不是超越国界的?什么又是 " 共同的使命 "?
当迈克 · 沃尔特在中华门城墙上凝望,感慨 " 和平已深深织进这座城市的肌理 " 时,在观众心中,对共同使命的发问随之发生。而《共同的使命》并没有止步于对历史的挖掘,它走入了如今和平年代的个体,通过他们的故事,找到对 " 共同使命 " 的二次阐发。
拿第一集《打捞沉默的真相》举例,其中讲述了游戏《抵抗者》制作人孔禹衡的故事,通过采风,他试图把极具意义的历史场景,复现到游戏里。从《使命召唤》到《战地 1942》众多经典二战题材游戏风靡全球,但这些游戏里,并无中国军人的身影。
" 我就想着什么时候做一款,专门讲述战争英雄的游戏。" 在看到立足欧洲战场的二战游戏越来越流行,孔禹衡陷入了深思。他的爷爷孔召美是一名老八路军,是鲁南骑兵团的一名老战士,孔禹衡从小便听八路故事,清明节要去烈士陵园扫墓。
" 每个墓碑上的名字都是一段故事。" 孔禹衡希望把中国人自己的英雄故事传出去。玩家将通过这款游戏,感受中国战士的峥嵘岁月,而在战火硝烟、枪林弹雨之外,它将讲述民族记忆、身份认同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孔禹衡的故事如一颗石子投入历史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作为一个游戏制作人,在虚拟世界中复现战场,是为了在现实中唤醒被遗忘的英雄记忆。
这个举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文化身份的坚守。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孔禹衡通过游戏这一现代媒介,打破了文化隔阂,让世界听见中国抗战的声音。他通过游戏传递的不仅是战斗的场景,更是民族的记忆、身份的认同和不屈的抗战精神。
这正是 " 共同的使命 " 的体现:在全球视野中,传递共同的历史记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它意味着,对如今的我们来说," 共同的使命 " 意味着立足当下的媒介,突破冰冷的史料,用创新的方式,寻找对历史的传播路径。
正如哈佛历史学家保罗 ·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历史记忆不仅塑造民族身份,也影响国家在全球话语体系中的文化影响力;美国政治学者约瑟夫 · 奈在《软实力》中强调,文化和叙事是现代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禹衡通过游戏复现历史,不仅在虚拟世界中重现战场,更在全球观众心中建立起对中国抗战的理解,这正是软实力与历史教育结合的生动实践。
英国军事史学家约翰 · 基根在《战争》中提到,战争记忆的价值不仅在于追忆,更在于启示未来。孔禹衡的创意尝试正回应了这一理念:他突破传统史料的冰冷呈现,通过互动、沉浸与叙事创新,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也让现代观众能够在情感与认知上与历史对话。
" 共同的使命 " 不仅是对过去的缅怀,更是面向当下与未来的责任——
利用当代媒介与创新叙事,让历史的精神、民族的记忆以及人类共同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被理解、传递与延续。
三、从历史的回响到心灵的共振:" 跨文化共情 " 的创作之道
从西方观众熟悉场景到东方战场陌生历史,再到人类共通情感引发深度共鸣,《共同的使命》搭建起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路径。
这离不开主创团队前期对历史材料、创作立场的深思。
《共同的使命》团队坚信,国际传播不能光讲道理,要用情绪打动观众,先共情,才能共鸣。
于是,当接到这部需要面向西方国家,尤其是 Z 世代的年轻群体的影片拍摄任务时,团队面临三大挑战。
如何把一段在中国人看来充满强烈情感和中国立场的历史,原原本本传向海外,并让他们理解?
二战中国主战场、东方主战场、中共角色等纪录片已经很多,这一部纪录片要创造什么新的价值?第二个挑战便是,他开始思索,为什么观众要看这一纪录片?
第三个挑战是,海外纪录片拥有丰富的影像素材,甚至修复到 4K,而在中国战场很多原始素材缺失,尤其是敌后战线影像资料稀缺,这个影片要如何组织?
主创团队明白,国外观众也许并不太了解中国人的逻辑。他们可能不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他们习惯相信‘强者通吃’。但中国人骨子里相信‘共赢’。把一种基于东方历史观的人文情怀传递给海内外的观众,成了团队的探索方向。
他们提出这样的国际战略,背后存在一定的历史逻辑。通过回顾 80 年前的战争,能找到今天中国人做事的逻辑:因为弱小过,所以渴望强大;因为被欺侮过,所以懂得为别人撑伞,而不是用‘强者通吃’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
二战后的世界秩序让中国人形成深刻的认识:落后就要挨打。主创团队希望 " 通过回顾历史,去向世界解释清楚中国的逻辑。"
在创作上,纪录片借鉴了海外的叙事方式。开场往往从海外观众熟悉的故事切入,再勾连到中国的历史,通过私人情感慢慢进入影片。
第一集从珍珠港讲起,第二集从东京讲到南京大屠杀,第三集把伦敦大轰炸和重庆大轰炸做一个关联。主创团队并不想过度渲染苦难,而是通过当事人和记录者的反应去侧面反映残忍。"
讲述南京大屠杀,影片没有直接展现大量血腥画面,而是通过张纯如、曹海滨、年轻导演、主持人等人的反应,侧面反映这一事件的残忍。
通过国宝南迁的故事,让海外观众理解中国人为何重视文物保护;再比如通过阐释饥饿记忆、抗争精神如何塑造了当下中国人,联系到现在的 AI、开源、发展的逻辑。
" 共情是核心策略。" 找到情感共振点成了创作这一系列影片的关键。
当 731 相关的讲述中,主持人迈克 · 沃尔特走进废墟,充斥着时空意味的音乐响起,观众瞬间仿佛进入了穿越时空的旅程;在南京大屠杀的内容里,通过张纯如、曹海滨、杜珺的心理反应讲述,将观众一步步带入,最终在一个幸存老奶奶抱着孙子的画面中完成情感爆发。
这一纪录片的目的不是让人记住仇恨,而是展现中国人如何面对苦难。
它让观众在历史的回声中听见当下的心跳:苦难不是终点,而是照亮未来的火种。
《共同的使命》以影像为桥梁,把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连接起来,让世界看到一个民族如何在创伤中坚守、在黑暗中守望光明。
影片介绍: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总台 CGTN 倾力打造系列纪录片《共同的使命》(The Unsung Ally),本片在美、英、日多国拍摄,艾美奖得主、主持人 Mike Walter 前往哈尔滨、南京、保山等重要历史场所,回顾中国在二战中作出的重大贡献,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 " 四大全球倡议 " 如何顺应人类发展进步潮流。
凹凸镜 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 | 豆瓣 | 知乎:@凹凸镜 DOC
推广 | 合作 | 转载 加微信☞ zhanglaodong
投稿 |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 | 影迷群 加微信☞ 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