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网 10-05
七里海河蟹 油盖儿香腻口 蟹油粘齿颊 一蟹压百味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宁河区七里海镇

宁河之畔,七里海横卧,这方被称作 " 京津绿肺 " 的湿地,不仅滋养着一方人民,更孕育出享誉北方乃至全国的水产瑰宝——七里海河蟹。俗语 " 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到了宁河当地甚至变成了 " 螃蟹就酒又吃又有 "。

由七里海河蟹演变出的天津美馔,有 " 醉蟹 " 的因地制宜,有鲜美至极的七里海河蟹面,也有如今很少见到蕴藏着 " 取法天然 " 之道的 " 油盖茄子 ",都力证着七里海河蟹 " 津沽河鲜翘楚 " 的地位。

湿地孕育数百年美味珍馐

" 双节时段,吃河蟹要比吃海蟹更应景。" 美食文化学者赵永强告诉记者。在天津,吃蟹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让天津人难舍难忘的还是河蟹。天津人吃河蟹讲究‘七尖八团’的肥美,所谓‘七尖’是指农历七月里的尖脐雄蟹,‘八团’是指中秋节前后的圆脐雌蟹。" 赵永强说,百年前的卫嘴子就有 " 下捯子 " 的传统," 捯子 " 是一种专门捕蟹的工具,专门的网绳上,安装有很多诱饵,引诱河蟹顺绳上爬。能被 " 捯子 " 拉上来的河蟹都是个大体壮,非常肥美,个体均在半斤左右,被天津人称为 " 河捯子 ",价格自然也是不菲。

七里海河蟹的故事,要从七里海的成因说起。这片湿地地处渤海湾西岸,是古滦河入海口冲积而成的低洼水域,常年积水成泊,芦苇丛生,腐殖质层深厚如绵。不同于普通淡水河湖,这里的水质半咸半淡,富含钙、磷、钾等矿物质,水底的螺蚌、水草、浮游生物构成了天然的 " 营养宝库 " ——正是这独一无二的 " 水土配方 ",让七里海河蟹从源头就与别处不同。早在明代,七里海河蟹就已声名远播。据《宁河县志》记载,明永乐年间,漕运商船沿蓟运河南下,途经宁河时,船家必泊岸收购河蟹,作为献给京城官员的 " 时鲜礼 "。到了清代,它更是被纳入 " 岁贡 " 清单。

七里海地界儿 水陆两栖的 " 养生家 "

" 是七里海正宗的吗?" 天津人买河蟹时总要问上一句,足见七里海河蟹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宁河一家经营河蟹的老店店主向记者介绍,正宗的七里海河蟹,必须是在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生长的 " 土著 ",从小蟹苗到成蟹,全程在自然水域中觅食,不喂人工饲料,单靠湿地里的水草、螺蛳、小鱼长大。也正因如此,它的外壳泛着青幽的光泽,腹部洁白如玉,螯足上的绒毛短而密,一煮便透出浓郁的蟹香——这是人工养殖难以复制的 " 湿地印记 "。

若说七里海是河蟹的 " 家园 ",那河蟹便是这片湿地里最懂 " 养生 " 的居民。它的生长周期每一步都透着对环境的精准适应。据介绍,每年春季,当七里海的冰层融化,水温回升到 10 ℃以上时,越冬的母蟹便会爬向浅水区产卵。蟹卵在温暖的水中孵化成蚤状幼体,之后历经多次蜕皮,变成与成蟹模样相似的 " 大眼幼体 ",再慢慢长成幼蟹。

这期间,幼蟹最是 " 挑剔 ",只在水质清澈、水草丰茂的区域活动,因为水草不仅是它们的 " 藏身所 ",更是 " 零食铺 " ——嫩草的汁液、附着的微生物,都是幼蟹的最爱。到了夏季,河蟹进入 " 疯长季 ",此时的它们堪称 " 杂食性吃货 ",既吃水底的螺蚌、蠕虫,也啃食芦苇的嫩根、藻类,只等九十月份的 " 蟹汛 " 到来,让钟爱河蟹的人们大快朵颐。

花式吃河蟹 油盖儿留遗憾

" 经柴火炙烤,蟹盖与脐口处胀裂开,膏黄几近溢出。打开蟹盖,内里软盖完整,稍一用力,便与外层硬盖脱开。圆脐蟹黄饱满完整,软硬适中,香气扑鼻,入口直冲头顶;长脐蟹油似一团白膏,清香异常,入口直入七窍,且膏团腻口,粘住齿颊,终生难忘。不知江南大闸蟹可有此味乎?" 赵永强曾在《津味儿》一书中描述在七里海烤螃蟹的场景,文字里河蟹的鲜美丰腴呼之欲出,十分诱人。

河蟹号称百味之王,素有 " 一蟹压百味 " 之赞美。天津菜中以河蟹为食材的名菜众多。河蟹的第一步足开合如钳似夹,故称 " 蟹钳 ",又被天津人称为 " 大夹 "。大夹里的肉质粉白细嫩,鲜美异常,烹大夹、炒大夹、烧大夹、炝大夹、烩大夹、清蒸大夹和津沽传统汤菜 " 汆大夹麻花 "。烹蟹腿、混炒蟹肉、清炒全蟹、生炒全蟹、炸蟹盖、清蒸蟹黄、熘蟹黄、雪衣蟹黄、雪衣蟹油、炸熘蟹油、清蒸蟹油、散花蟹黄、宁河醉蟹、炒蟹油、奶汁扒蟹油……赵永强给出的河蟹菜单,光是看看就食欲大开。

" 七里海河蟹面 " 是宁河区的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于德良表示,制面需经过‌选蟹、剥蟹、和面、擀面、煮面、炒制蟹黄卤‌等工序。其中,蟹黄需手工剥离并捣成泥,过滤后与高汤混合制成卤汁,煮面时需分次倒入蟹汁以保持鲜味。 ‌

在河蟹的众多吃法中,吃 " 油盖儿 " 最简单却也最珍贵。赵永强为记者发来一段视频:一只刚刚完成蜕壳的肥美河蟹,在肉肉的软壳状态下直接被下锅炸透,炸熟的河蟹通体都是蟹肉与浸满蟹油的膏黄,可以想见它是怎样的绝美味道。

河蟹一生中那短暂却惊艳的 " 油盖儿 " 时光,藏着老辈人代代相传的饮食智慧。赵永强说:" 河蟹从幼体到成蟹要历经 13 次蜕壳,直到最后几次蜕壳,河蟹才算真正迈入成年期,刚刚蜕壳的河蟹吐尽了内脏里的杂质,肉嫩无渣,连软壳都能嚼出鲜甜,此时要立刻捕蟹烹制,因为新的蟹壳会在 2 到 5 小时内硬化,慢一步便会错失鲜味。"

" 油盖茄子 " 是天津老菜," 油盖儿 " 经过煸炒,烹入调料汤汁,溜在炒过的茄子上。茄子软烂不糜," 油盖儿 " 鲜香四溢,茄子独有的香气与 " 油盖儿 " 鲜味复合,味美饴厚。赵永强颇显无奈地表示,如今蟹农很少捕捉 " 油盖儿 " 状态的河蟹了,这也成为关于七里海河蟹一个 " 美丽的遗憾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觅食 天津 中秋节 美食文化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