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故事计划 前天
微博智搜,平庸至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社交媒体各具特色,微博以其独特的舆论场域著称。

然而,随着 AI 大模型驱动的 " 智搜 " 功能上线,用户反馈呈现两极分化。这一功能虽试图整合碎片化信息,却因削弱了微博的 " 人味 " 与互动乐趣,引发争议。

更关键的是,其强制置顶的设计,以及抓取用户数据用于机器学习等行为,让用户深感困扰。

瓜味没了

" 虞书欣和赵露思互撕?" 李佳蕊在抖音刷到推荐后,好奇地打开微博 " 吃瓜 "。

输入搜索词后,智搜结果自动置顶。点开后,李佳蕊发现,两人的 " 互撕 " 内容被分为导火索、矛盾深化、影响及舆论争议四大板块,每个板块下设细分小标题。信息全面但机械。

" 像读调研报告 ",李佳蕊兴致全无。

微博智搜功能于今年 2 月上线,官方称其通过 AI 整合碎片化信息,提升用户体验。但对李佳蕊这类深度用户而言,这一功能既缺乏微博特色,又显冗余。

李佳蕊使用微博已有 7 年,在她心里,这里是爬楼 " 扒线索 " 的八卦圣地。热点事件发生时,微博像 " 事件的第二现场 ",她喜欢跟着网友发布的内容抽丝剥茧、拼凑全貌。对她而言,刷微博的乐趣在于寻求答案的过程,而非直接获取结果。

扒线索的同时,她更享受网友们的跳脱与幽默。在她看来,微博里情绪饱满的社区互动,正是 " 吃瓜 " 时的核心快乐。

智搜整合信息直观全面,却与她使用微博的初衷相悖。李佳蕊觉得,这功能虽能让人 " 吃明白瓜 ",可那份鲜活的 " 瓜味 " 却没了。

同为微博深度用户,张雅新对微博智搜最大的期待,是增加一个 " 关闭键 "。

看着智搜栏的加载界面,她总感到着急。不仅觉得 " 整个搜索体验都变慢了 ",还总被未加载完的结果吸引,忍不住点进去看,最后多是失望退出,既浪费时间又打断搜索进程。

不少分析认为,微博智搜能发挥平台内容生态优势、增强差异化价值,但在张雅新看来,这一功能恰恰掩盖了微博原本的突出价值。

张雅新对不同社交媒体和 AI 应用有明确分工:热点事件发生时,她会先看新闻应用和微信公众号了解事件,再上微博看官方发声,以及普通用户和 KOL 的观点。

起初看到智搜加载界面,她忍不住好奇点进去。但 AI 梳理信息、完成推理分析需要时间,她觉得加载速度比单纯划动微博帖子慢得多。

终于耐心等到加载完毕,却没看到满意信息是常有的事——语言干巴巴不说,智搜下方自动整理的链接和视频,也不符合她的喜好。

后来,每次在微博搜信息,她都刻意躲避智搜。可智搜功能加载在原搜索栏里,不关闭模型选择键,就会直接跳转进去。

即便关了,智搜结果也常置顶在搜索内容上方,且智搜栏就设在顶端最显眼处,她时不时还会不小心点进去。

" 纯纯耽误时间 ",张雅新吐槽。微博智搜想帮用户打破信息茧房的好意,她并不买账。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 6 月微博智月活突破 5000 万,二季度日活跃用户数环比增长显著,在同类 AI 应用中月活仅次于夸克。张雅新认为,像自己这样 " 无处可逃 " 的强制使用体验,助推了这一数据增长。

不过,当急于了解事情来龙去脉时,她也认可智搜的作用。前阵子 " 罗永浩大战西贝 " 事件,她就是通过智搜快速了解了情况。

也正因如此,她更希望智搜能让用户自主选择是否启用,而非次次 " 强行 AI"。

被智搜 " 开盒 "

微博智搜在展示 AI 能力的同时,用户正被动成为 " 被 AI" 的对象。

根据公开信息,该功能会基于搜索词的相关性和热度,抓取微博内容进行分析整合。

3 月底,用户林瑞含发现在智搜栏输入自己的微博名称后,自己的账号信息(包括内容、兴趣、关联动态等)被系统整理列出,甚至包含 " 因名字好听购买口红 " 等具体描述。

林瑞含顿时有种在 " 互联网裸奔 " 的感觉。

依托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微博智搜整理信息后,还附带了对林瑞含的个性解读。

根据林瑞含的个性签名,微博智搜分析她 " 在网络上有一种疏离感 "。这让她很不快—— 4 年前注册微博时,她随手从网上复制了这条签名。智搜这番分析,让她觉得实在是 " 自作聪明 "。

更让她在意的是,她的头像还被贴在这段解读末尾,点击就能进入她的主页。

随后,林瑞含在社交平台发帖吐槽,发现不少人有相同经历。有人甚至被扒出个人背景、工作经历;有人明明已经设置微博仅自己可见,但在智搜上,其账号信息却一览无余。

图 | 网友感觉隐私被侵犯

为躲避微博智搜的数据抓取,网友们费尽浑身解数。有人总结出防搜词,在名称或签名后加 "abo""lgbt";有人在隐私设置里关闭手机号和通讯录搜索权限;更多网友推荐的方法是发专门微博声明,要求内容不被用于微博机器学习。

这些对林瑞含都没奏效。她挨个尝试后发现,只有将名字改成食物、植物等常见事物时,智搜才会因无法辨别,优先解读事物含义,进而避免被抓取。

对于这类没有边界感的智搜分析,网友强烈抗议。微博官方回应称仅抓取最近一个月公开内容,并承诺调整功能,但至今仍有用户反映被 " 开盒 "。

大语言模型理解人类语言的本质是概率预测,通过上下文匹配最可能的字词组合,无法真正理解语义,因此难以辨别信息真伪。基于此,要让智搜既保留信息整合功能,又完全避开用户不愿公开的内容,显然还需要时间。

大模型这一特性,也让微博智搜成了谣言的 " 扩音器 "。

今年 8 月,武汉大学杨某媛事件引发网络热议。而微博智搜上的一则谣言,更是给情绪激昂的网友添了把火。

当时,有网友发布 " 杨某媛硕士论文存在学术不端 ",要求香港浸会大学取消其博士录取资格。

正当舆论沸腾时,多地日报转载了江西广播电视台下属融媒体中心《都市现场》的消息,称 " 杨某媛已被香港浸会大学取消博士录取 "。

媒体从业者李宥薇一直关注事件进展,看到媒体铺天盖地转发的这则新闻,她感觉有些诡异。在她印象里," 拟录取名单 " 这类说法在香港的大学里并不常见。便心生对谣言的猜疑。

在微博智搜上搜索这则信息后,她确认了猜测。媒体发布的内容开头,原来是完全照搬了微博智搜生成的文字,而智搜的信息来源,仅是平台上几个毫无事实依据的自媒体账号。

图 | 武大事件智搜的信息来源

李宥薇气愤地在微博发帖,指责媒体信息核查疏忽。不久她发现,《都市现场》已因举报删除该稿件——内容属虚假造谣,毋庸置疑。

但因为恰逢网友情绪高涨,该内容转发量已超十万。在她印象里,这条谣言还被多家媒体转发。

" 夹贴 " 能力,越来越强了

李宥薇的这条辟谣帖,不到 24 小时就获得近 80 万浏览量、近万点赞和 3000 次转发。

但到了第二天下午,她发现帖子数据突然停止更新。点开自己的微博主页,帖子仍在,并无异常。可进入一些转发该帖的账号首页后,却看不到这条内容。

询问朋友后,她发现除了自己现在谁也看不到这条内容。转发过的朋友现在在自己的微博主页上已找不到这条帖子——毫无转发痕迹。

李宥薇意识到,这条帖子已被平台 " 清除了历史 "。除了气愤,她更惊讶于微博处理舆情的技术手段之高。

图 | 李宥微发现自己的微博没有转发键

比起过去光明正大地让内容 "404",微博现在似乎正在试图用 " 不打草惊蛇 " 的方式清除负面舆论。

" 你以为你发声了,其实只有自己能听到。" 李宥薇这样总结道。

这条斥责智搜散播谣言的微博发布后,新浪微博的 CEO(微博 ID" 来去之间 ")还转发了它,对微博智搜出现的这一 " 低级错误 " 表示纳闷。不过没过多久,这条内容就被 " 夹 " 了。

" 来去之间 ",江湖人称 " 夹总 "。网友之所以给他取这个外号,正是源于对平台限流等操作的不满。李宥薇认为,自己的帖子被技术性清除,是这一称呼的新佐证。

让李宥薇更觉离谱的是,她的账号似乎被平台列为监视对象。一旦发布内容触发 " 敏感词 ",平台就会对相关内容进行管控。

第二天,她又发了一条提及 " 武大 " 的微博,发现帖子下竟没有转发键。且只有相互关注的朋友才能看到这条内容,对方同样无法转发。

这种精准又 " 体面 " 的舆论管控操作让李宥薇觉得技术难度不小。不过,这样复杂的技术实现,似乎并没用到产品上。

新浪微博没有自研大模型,而是接入了 DeepSeek 和通义千问,智搜当前的功能主要靠微博内的数据微调实现。而现有微博数据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搜的功能表现。

AI 搜索是当前行业最火热的赛道之一。QuestMobile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8 月,AI 搜索引擎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 6.72 亿。目前,除内容数据外,各家社交媒体的 AI 搜索功能本质差异不大,都是在原有平台功能上叠加了 AI 的整合与思考能力。

而微博智搜,却让平台用户明显感到 " 水土不服 "。

与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相比,微博的内容生态本就由网民对话题的讨论支撑。用户习惯了话题广场式的平台玩法后,一个难以避免的信息整合功能,多少会干扰原先的用户习惯。再加上隐私侵犯、谣言等问题出现,智搜难免遭到用户吐槽。

尽管未获用户一致青睐,微博未来仍会加码对智搜功能的投入。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表示:"AI 驱动的智能搜索用户社区增长强劲,将进一步推动整体用户搜索需求的增长。"

相比于贴近用户需求,该产品升级商业模式的效用更明显。一方面,在行业普遍布局 AI 搜索的趋势下,微博需跟上潮流,给资方交代;另一方面,微博主要变现来自广告营销和增值服务收入,智搜为品牌提供了新的植入场景,其下方的链接推送也成了可与广告顺接的消费入口,能提升广告投资回报率。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微博广告及营销收入达 3.8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占总收入的 86%。这份业绩一扫 2024 年该业务板块整体下滑之势。智搜在其中的贡献有多少尚未可知,但已然展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

比起智搜,李宥薇更偏爱自动回复机器人罗伯特。

微博 " 评论罗伯特 " 于 2023 年 7 月上线,后续在微博海量网友评论数据的 " 喂养 " 下,它成了社区 " 梗王 ",常在网友日常分享下开不着边际的玩笑,被用户形容为 " 四处发疯 "。

对于这个 " 贱嗖嗖 " 的机器人,大家非但不排斥,还成立了 " 罗伯特受害者联盟 ",专门品味它的犀利评论。

李宥薇也是其中一员,在她看来,同样是 AI 功能,微博智搜远不如罗伯特能丝滑融合入微博本身的氛围。

"AI 技术虽好,但也要和产品自身调性相符。" 李宥薇说。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李佳 ai 界面 抖音 机器学习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