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工科技》杂志(9 月下旬刊)证实,9 月 3 日阅兵式上展示的 LY-1(燎原 -1)激光器旨在作为舰船分层防御体系的最后一层,用于近距离拦截导弹和无人机。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安装 LY-1 激光系统。
文章指出,LY-1 激光器功率 180~250 千瓦,激光束导向孔径比美国最新同类系统更大。文章还指出,LY-1 可能与陆军和海军装备进行整合,例如有报道称该系统曾经安装在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上。如果这些说法在海试中获得理想结果,那么 LY-1 系统与传统防空导弹相比,可以降低单次发射的成本,应对无人机蜂群攻击时,节省导弹垂发系统的压力。不过,目前公开的信息缺乏关于该系统测试流程、环境适应性,以及冷却性能的详细数据。
外国军事观察员推测 LY-1 炮塔的传感器型号。
从 9 月 3 日阅兵式上展示的装备来看,其布局颇具创新性。LY-1 炮塔采用封闭式设计,炮塔顶部有一个大型圆形孔径作为激光束导向器,顶部还有几个较小的开口,可能配备了用于目标捕获和跟踪的光电、红外传感器。侧面一个矩形模块可能容纳相控阵雷达或火控、热量管理子系统。
9 月 3 日阅兵式上的 LY-1。
这种炮塔曾经安装在一辆 8 × 8 轮式运输车上进行公开展示,这意味着其陆军型可用于重点目标防空任务。更重要的是,据报道,曾发现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上安装过类似的激光系统,这对中国海军来说意义重大,表明其正考虑将该系统整合到海军装备体系中。从这些公开信息来看,这种激光武器系统对电力和热交换系统的需求巨大。这类千瓦级的激光武器维持稳定作战状态,依赖强大的电力支持。
与美国同类产品相比,LY-1 总体设计更加先进。
中国期刊的这篇文章指出,该激光系统的性能优于美国同类产品。其核心论点基于三个方面:首先,LY-1 功率为 180~250 千瓦,使其在性能方面超越了美军现役的 Helios 舰载激光系统;其次,该系统配备了更大的导向孔径,旨在提升激光束质量,从而在有效射程内提高拦截效果;第三,LY-1 内部空间足够大,可以随时加装更多的功率单元,从而逐步提升输出功率。通常情况下,激光系统单次拦截成本更低,这一优势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对抗无人机蜂群时的作用,否则在面对无人机蜂群时,需要消耗大量的防空导弹。
美国海军 " 阿利 · 伯克 " 级驱逐舰安装的 Helios 激光系统。
通过与公开的美国资料进行对比有助于进行讨论。安装在 " 阿利 · 伯克 " 级驱逐舰上的 Helios 激光系统,已经成功对空中目标进行了攻击测试,并且正在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另一款名为 LWSD 的技术演示系统,功率约 150 千瓦,已安装在 " 圣安东尼奥 " 级船坞运输舰上。
美国海军 " 阿利 · 伯克 " 级驱逐舰安装的 ODIN 激光系统。
美国海军还配备了 ODIN(光学眩目拦截器),主要功能是干扰敌方传感器,而非直接破坏敌方设备。所以,从公开信息来看,美国在相关技术方面提升较为缓慢,发展前景得益于技术测试、多次作战行动和舰载部署经验。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安装激光发射器进行测试。
相比之下,中国在理论规划方面显得雄心勃勃,有迹象表明这些技术已经成熟,并安装在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上,但尚未公开详细的测试记录。简而言之,美国在研发阶段发布更多信息表明其不断进行技术迭代,而中国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架构和具体的性能数据,但提供的公开信息却很少。
LY-1 炮塔集成了多种传感器。
LY-1 的预期功能与海军点防御激光武器的需求一致。激光束可以破坏目标的传感器和导引头,足以削弱导弹在攻击末端的作战效能。当电力供应充足且天气条件良好时,激光武器系统还可以通过能量攻击方式破坏弹体、天线、雷达罩等薄弱部位。如果炮塔伺服机构和火控系统性能先进,那么激光系统目标转换速度会非常快。
LY-1 激光武器系统。
在海军舰艇对抗集群空中目标时,激光武器系统可以节省昂贵的防空导弹,解放垂发系统资源,有效处理那些可能让雷达和火控系统不堪重负的小型目标。不过,这种武器仍然受到潮湿空气、雨水、海浪、烟雾等因素的影响,降低有效射程和打击效果。
为了在海上部署,美军为其激光武器配备了复杂的保护装置。
此外,在海上使用这种武器时,还需要对光学器件进行特殊等级的防护,并进行精心维护保养。该激光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能源供应和冷却系统、自适应光学器件的激光束质量,以及在海洋环境中的可靠性。
9 月 3 日阅兵式上的 LY-1 激光武器系统与海红旗 -10 近程防空导弹在一个方队。
中国 LY-1 激光武器系统的作战用途与军方需求相符。在南海和西太平洋作战的海军舰队将面临低成本的侦察无人机、巡飞弹和掠海反舰导弹的威胁。激光武器系统与海红旗 -10A 近程防空导弹配合使用,可以在舰艇最后几米完成拦截,构建最后一层防空网。
LY-1 激光武器系统可以作为要地防空装备。
在陆地上,安装在 8 × 8 轮式运输车上的 LY 激光武器系统可以保护仓库、桥梁和空军基地。尽管天气条件更加复杂,但其防御逻辑依然是纵深防御和低成本。在所有情况下,只有强大的传感器融合技术、清晰的目标优先级原则,以及严格的热管理和激光安全训练,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
外国军事观察员推测 LY-1 部署在航母上的作战模式。
《兵工科技》杂志公布的数据能否转化为持久的海上作战能力尚不清楚。如果 071 型两栖船坞攻击舰能够批量装备 LY-1,并且在各种条件下得以发挥效果,中国海军将增加一个可靠的末端防空层。与美军多次公开展示测试性能的 Helios 和 LWSD 相比,LY-1 展示的设计指标和总体架构意义重大。如果训练水平、定期维护和反复发射能力,证明其宣称的 180~250 千瓦激光束能够在潮湿空气、海浪等复杂环境中持续工作数小时,那么 LY-1 就具有决定性意义。
译者按:
正如本人此前说过的,在面对中国技术优势的情况下,美国作者就像一个小孩子,总是要扯什么 " 有本事你就 XXX"。殊不知这恰恰证明了,我们现在做到的,就已经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程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