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知远
编辑 | 竹芒
为了 " 催 " 人生娃,全国各省都拼了。
——有人卷假期,西藏推出 365 产假领先全国,结果就在今年 1 月,湖北宜昌表示:不用到祖国的大西北,宜昌适龄妇女照样拥有 1 年超长产假。
——有人卷津贴,鲁迅老家浙江绍兴,三孩津贴一次性 2 万,3 周岁前再每年补助 1 万,总共可以领 5 万;湖北天门老乡再次表示不服:
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别可享受 9.63 万元、16.51 万元补助,远高于目前其他地区 1 万 -2 万的补贴力度,补贴叠加后总数更是全国天花板级别,有人喜气洋洋地晒出了 18 万元的购房补贴!
——有人卷行动力:打电话、发短信,争当 " 催生员 ":
" 你有生孩子的打算吗?"
" 上一次来月经什么时候?"
" 小孩两岁了可以备孕了 "
更有西安市卫健委和计生协,在七夕之夜,发出短信祝福:
" 愿您爱情甜蜜、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在全国人口三连降,总和生育率仅高于韩国之际,一场浩浩荡荡的 " 催生 " 运动,已经吹响号角。
生娃发钱,已经不稀奇了。
但如果告诉你生娃最高可补贴 31.75 万,你心动吗?
2024 年 12 月,福建一地官宣 " 天价 " 补贴——生三孩最高补贴 31.75 万元!
仔细一看,发现也不是直接发钱,还带点 " 水分 ":
生育三孩补贴1 万元
购房补贴10 万元
连续 3 年给予免费购买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全家保障20 万元
以及生育休假期间企业每月发放不低于 1500 元的补贴,县财政给予企业7500 元补助
相比之下,湖北天门,来真的。
天门市卫健委负责人介绍," 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别享受 9.63 万元、16.51 万元补助。"
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可享受6 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后能拿到22.51 万元;
双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可享受12 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能拿到28.51 万元。
其中孕妈妈还可享受基因筛查减免费用 1000 元,分娩补助 300 元,一次性生育奖励 3000 元,产假补助 4800 元 ……
有人说,不生孩子是差这点钱吗?
有的地方,可能还真是。
根据天门人均收入 31086 元 / 年计算,各种生育补贴的钱,相当于 3~7 年左右的工资。
再看当地房价,二手房 5000 元 /㎡左右,新房 4000 元 /㎡出头,拿着十几万的补贴去买个三室一厅,感受不能再好。
同样发钱积极的,还有湖北一个村,全国很多地方的积极性,可能都不如宜昌市伍家乡共同村。
这个长江之滨的村落,因为靠近宜昌东站,距离宜昌市区仅有 10 公里,近年在城市东拓的带动下,已经高楼林立,从负债走向了富裕。
口袋鼓鼓的人们决定,造福后代:给村里添丁增口的二孩家庭奖励 2 万,三孩家庭奖励 5 万,由村委会出资。
可以说,发钱 " 催生 " 正成为一股潮流。
据国家卫健委,目前全国已有23 个省份在不同层级探索实施生育补贴制度,哪怕出手不够阔绰,只能拿出两千、五千、七千的奖励,但也总归是表示了心意。
金钱鼓励之外,一些地方则在假期和其他福利上面,做起了文章。
福建一地推出一人生娃,全家沾光,产妇的父母、子女都将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畅游当地景点,坐索道都不带花钱的那种。
上海推出 " 生育友好岗 ",重点引导 " 生产制造、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及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文创经济、银发经济等新经济形态 " 践行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灵活休假的柔性管理,前提是:
有个 12 岁以下的娃。
还有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掀起的产假延长潮," 全面二孩 " 实施之前,全国各地大多只有 98 天的产假,但是这几年,均水涨船高,起步线已经来到 158 天,比过去多了 2 个月。
女性法定产假天数,图源: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生育率变化:挑战与对策》
各省市更是"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
第三梯度的吉林、黑龙江、甘肃、重庆、广东,都放出了 178 天 -180 天的假。
第二梯队,海南、河南、江西、青海,比大多数地区也多了一个月的假期,在 188 天至 190 天之间。
第一梯队,则当属西藏,整整一年带薪休假,一骑绝尘,目前只有湖北的宜昌市紧跟步伐。
与此同时,宝爸的陪产假,也水涨船高。
全国盘点来看,对宝爸最友好的,当属以下五省:
江西、云南、河南、安徽、甘肃、西藏
他们可拥有 30 天的陪产假,陪媳妇坐月子、陪子女体验初来世界的新鲜感,都不耽误。
最 " 抠搜 " 的则是上海,在全国普遍 15 天 -20 天时,它依旧纹丝不动,执行 10 天的陪产假,且全国仅此一例。
为什么全国各地争先恐后在加码生育政策?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2024 年 10 月,生育问题被摆上了最重要的位置,升格为 " 一把手工程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明确要求:
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组织实施
如此高规格对待生育,有人问有这个必要吗?我们的人,似乎还很多啊。
但现实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严峻。
拿 2024 年来说,出生人口突然逆转,人口出生率为 6.77 ‰,相比上年大增 52 万人,达到 954 万人。
但人口学者梁建章提到,考虑到因新冠疫情推迟的生育得以补偿的效应以及龙年生肖偏好,2024 年出生人口应该超过 1000 万,但实际仅为 954 万人,意味着生育率下滑依旧在加速。
按照联合国发布的人口报告预测,中国人口将在 2054 年降至 12.15 亿,2100 年 " 折半 " 降至 6.33 亿。
人口锐减,进而需求萎缩、投资低迷、产能转移、农村和小城镇没落甚至消失 …… 一系列副作用显现。
所以,人口问题,当之无愧是国之大事。
于是我们看到,发钱、放假之外,为了激起人们的生育欲望,许多地方回归传统:大搞宣传。
" 网红 " 城市长沙,惊险 " 嫁校 ",贴出 " 生三胎最牛 "" 辅导作业最牛 "" 我愿意带崽 " 等标语," 健康中国 " 发布 " 科普 " 文章,传播《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处》:
怀孕可以缓解痛经
减少子宫肌瘤发生
预防肿瘤以及
让女性更聪明
全国上上下下发动打电话催生、发短信催生,关怀程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 你有生孩子的打算吗?"
" 上一次来月经什么时候?"
" 叶酸吃了没 "
" 小孩两岁了可以备孕了 "
2024 年以来,这样的场景,在四川、湖北、福建、江苏等地均频频出现。
各地网友还纷纷晒出自己收到的 " 催生短信 ",哪怕是人口第一大省广东和户籍第一大省河南,照样发起了 " 生育力评估 "、" 生育援助治疗补贴 "、" 优生优育普查 "、" 备孕筛查 " 等短信。
最令人破防的,可能还是历史名城陕西西安,在传统情人佳节七夕之夜,市卫健委和计生协会发出短信祝福:
" 愿您爱情甜蜜、适龄婚育、优生优育…… 赓续中华血脉,共担复兴重任!"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年,会有更加多样甚至激烈的 " 催生 " 方式涌现。
只是,发补贴、打电话、发短信、放长假,到底能不能提高生育率呢?
影响中国人生不生孩子的,一是钱的问题,二也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 育娲人口研究 " 曾经算过一笔账,将生育、养育、教育、机会等成比相加,发现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达到:
53.8 万元。
乍一看,53.8 万元似乎没有多离谱,但按照 2024 年的国民平均收入来看,这相当于一个城里人要不吃不喝干 10 年,农村人干 23 年,才能把孩子抚养成人。
如果孩子还要上大学、考研究生,这笔费用还会继续攀升,平均在 68 万元以上。
上海、北京等地更加离谱,虽然赚的多,但是花得也多,养育成本动辄上百万,许多中国人需要奋斗三四十年,才能攒够这个数。
对于那些发放几千几万的育儿补贴城市,就像网友说的," 给你 5 元购物券你愿意买法拉利吗?"" 以后数学补两节课就没了。"
所以这一点上,各地可能还要再下下决心,比如像天门那样,把房子、票子的问题都解决,可能才能迎来 17% 的生育率暴涨。
另一方面,还有生育环境的问题。
抛开几百块一节课的培训班,十几万的国际名校夏令营不谈," 孩子有一半概率上不了高中 "" 大学毕业月薪三千 " 的新闻就足以吓退一堆人。
还有职场环境,拿上海新规来说,人们的第一反应是," 能做到的有几个?",最后感慨一声" 连发到工作群的勇气都没有 "。
动辄 180 天、365 天的产假,在一些地方,不仅没有获得女性喝彩,反而引起了女性担心:自己生个娃回来会不会连工作都没了,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会不会加剧?
简单来说还是如何推动落地的问题。
当通篇读完上海《关于开展 " 生育友好岗 " 就业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你会发现,推动这场 " 生育友好岗 " 执行的,都是人社局、总会、妇联,而没有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影子。
可是《通知》的内容,弹性上班、居家上班,无不与工作效率、公司效益相关。
如果没有考虑企业的处境,企业又如何有动力去主动推行?
此前黑龙江、四川、安徽、福建等地推出的 " 妈妈岗 ",同样引发不小争议,比如岗位多是餐饮服务员、工厂工人,对于 " 白领 " 女性而言,深感背刺。甚至被认为是将育儿职责推向了母亲一方,而忽略父亲的育儿职责。
在这件事上,瑞典倒是值得学习,特设 " 爸爸月 ",享有 3 个月的带薪陪产假,还有长达 13 个月的育儿假。甚至休得越多,得到的津贴还越多。
难怪瑞典的母亲十有八九能在生育后返回职场,成为世界上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归根结底,还是 " 拿铁奶爸 " 给力。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生育率提高的那天,或许就是社会氛围彻底转变的那天:
大家一提到生孩子,想到的不是因为谁来带而争吵,不是孩子考不上高中、找不到工作,而是——
丈夫主动,妻子理解,孩子欢声笑语,哪怕将来送外卖、修水管都能受到尊重和认可。
如此,总有一部分人,会先 " 生 " 起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