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品牌、生态与用户心智的漫长战役。
作者 | 辰纹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八寸屏幕上,游戏帧率稳定在 165Hz,联想 Legion Tab 游戏平板在玩家手中流畅运行着大型游戏,但这款备受好评的产品却未能让联想在安卓平板阵营中更进一步。
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平板市场同比增长 9%,联想平板以24.7% 的增长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中国市场,联想的表现更为抢眼,第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45.7%。
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联想平板在全球市场排名中仍位居第四,排在苹果、三星和华为之后,紧随其后的小米与联想市场份额的差距也只有 0.1%。
联想平板如同一名考试分数进步明显,但成绩排名依然原地踏步的学生,其增长背后的市场格局就像封印了一般,联想想努力挣破,但结果却不如人意。
01
细分市场的精准打击
联想平板在 2025 年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 7.9%,排在苹果、华为和小米之后,位列第四。细分领域表现更为抢眼,Legion Tab 游戏平板季度出货量实现翻倍增长,成为拉动整体增长的核心动力。
教育市场是联想平板的第一大引擎。联想以 31.3% 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 Chromebook 市场首位。在日本 GIGA 学校项目的设备更新需求推动下,联想 Chromebook 出货量达 350 万台,同比增长 26.9%。
这一优势不仅体现在硬件销售上,更体现在联想对教育场景的深度理解与定制化服务能力。
游戏平板市场成为联想的第二个增长引擎。随着消费者对游戏场景兴趣日益增长,游戏平板已成为一个细分增长品类,尤其在亚洲地区表现突出。联想 Legion Tab 系列凭借 165Hz 高刷新率屏幕和骁龙 8 Gen3 处理器等配置,成功抓住了这一细分市场的需求。
" 国补 " 政策为联想平板增长注入外部动力。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平板市场在 " 国补 " 政策刺激下,消费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1.5%,突破 800 万台。联想旗下 Y700 和小新平板 Pro 两款产品出货量占比明显提升,并带动了联想平板均价上涨。
在营销打法上,联想平板采取的是 " 细分市场精准打击 " 策略,不同于苹果 iPad 的通用性设计,联想为不同使用场景量身定制产品。
在游戏平板领域,Legion Tab 系列凭借专业级配置脱颖而出,8.8 英寸屏幕却拥有 3K 分辨率," 整体性能直接拉满,简直是电竞玩家的梦中情板 "。
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小新平板系列则平衡性能与价格,小新 Pad Pro 系列以 2.9K 分辨率的 OLED 显示屏和亲民价格吸引大众用户,在 " 国补 " 政策刺激下,这两款产品出货量占比明显提升,并成功带动了联想平板均价上涨。
商用市场是联想平板的传统优势领域,去年全年在政府、教育及大型企业市场实现出货量超 60 万台,市场份额达 35.7%。
联想近日发布的 YOGA Pad Pro 14.5 平板还首发了国产首款 5nm 自研 SoC,展现了联想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
02
安卓内部竞争的高山
尽管增长迅速,联想在安卓平板阵营仍排在三星和华为之后,排名第四的小米与联想的差距也微乎其微,这反映其在整体战略上存在一定短板。
我们先来看三星,品牌构建了从入门级 A 系列到高端 S 系列的完整产品矩阵,例如,三星 Galaxy Tab A9 以约人民币 1000 元的起售价占领入门市场,与联想同是入门级的 Tab K11 相比,虽然 Tab A9 在屏幕尺寸和 RAM 方面配置较低,但价格更具竞争力。
而在中高端市场,三星以直营渠道为主,凭借多年积累的全球品牌影响力和营销网络,在各地市场建立其非常高的品牌认知,而联想的海外策略大多以本地化切入,通过携手当地的合作伙伴来服务客户,在特定市场或能略有优势,但品牌的整体影响力还是不如三星。
至于华为和小米这两个国内的老对手,华为有鸿蒙生态协同优势,在用户体验上更胜一筹,特别是办公与娱乐的平衡做得非常出色,提供了更加合理的办公解决方案,例如 MatePad 11 在进行文档编辑和观看多媒体内容时,横屏显示功能和多任务操作的流畅性就是这款产品的卖点之一。
小米则通过 " 全系列对标苹果 "策略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2025 年第一季度,小米平板出货量达 305.1 万台,同比增幅高达 42.3%,构建了从入门到旗舰的完整产品矩阵,每一款产品都锁定苹果 iPad 系列中的对应机型,在中国市场,小米在消费者心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要胜过联想一筹。
总体而言,与上述友商相比,联想平板存在三个明显的短板。
其一,生态建设不足,华为的鸿蒙生态和小米的米家生态的口碑是通过一场又一场的硬战,实实在在赢回来的,联想平板使用的安卓系统在多任务处理与横屏体验方面都有不足,特别是华为平板构建的跨设备协同体验,联想的差距不小。
其二,高端市场号召力有限,联想平板虽然在中低端市场表现出色,但在高端市场的号召力仍有提升空间。反观苹果,以 36.1% 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在高端用户心智中占据主导地位,在与华为和三星的竞争中,也缺乏自研系统、自主芯片这类能够体现品牌差异化优势的杀手锏,在用户心中,总感觉联想的平板产品 " 差了那么点意思 "。
其三,全球消费市场布局不均衡,联想平板在美国等市场主要通过官方渠道销售,在亚马逊、百思买等主流电商平台覆盖面有限,这限制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可见度和购买便利性,直接影响消费市场份额。
03
AI 战略落地的现实瓶颈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联想的未来战略围绕两大核心展开:AI 技术普惠和生态系统构建。
今年的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推出了多款 AI 平板电脑及配件,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 Luca Rossi 表示,从自适应形态产品和 AI 工作站,到手持游戏掌机、创作者平板,联想正在充分展现科技为个人和企业带来的价值。
在生态系统构建方面,联想公布了"3 x 6+ x N" 生态合作战略——基于联想商用平板 " 硬件 + 软件 + 服务 " 三大核心能力,立足政府、教育、医疗、金融、制造、零售六大重点行业,积极与行业合作联盟实现生态联动。
我们先来看联想的 AI 技术创新,为了增强产品的 AI 能力,联想集团董事长兼 CEO 杨元庆表示 ," 超级智能体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产力水平的下一个引爆点 ",因而在今年发布的多款产品中都引入了智能体。
可是对照着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对智能体的看法,他认为随着基础模型的日益强大,开发应用会变得越来越简单," 只要用‘人话’把工作流说清楚,再配以专有知识库,即可做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智能体,比‘互联网时代制作一个网页’还简单 "。
这也是说,在大模型时代,智能体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以目前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的功能表现来看,与市面上的心响、Manus 等产品大同小异,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很难形成差异化优势。
至于 " 道理谁都懂,但实行起来很难 " 的生态建设,联想缺乏天然流量池的短板完全暴露出来,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相比,联想在用户获取和沉淀方面处于劣势。
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用户平台和活跃的生态系统,能够轻松地将智能体功能集成到现有服务中,而联想作为硬件厂商,不具备这种能力。
再加上联想的 AI 创新,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外部供应商,从芯片这类硬件,到操作系统这样的软件,长期以来都没有 " 核心技术 ",比如联想能够运行端侧 AI,本质是因为英特尔推出了 Meteor Lake 芯片,这种依赖使得联想在产业链中缺乏核心话语权,难以主导自身生态系统的构建。
联想要想有所改变,则需要内部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进行深度整合,而这又与联想" 重营销、轻研发 " 的路径依赖相背离。
根据联想发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第一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联想集团在报告期内的销售及分销成本为 9.55 亿美元,行政费用为 6.77 亿美元,而研发费用为 5.24 亿美元。
研发成本仅占营销总额(188.3 亿美元)的 2.78%,这一资源配置模式,与 AI 技术研发所需的高强度投入形成鲜明对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