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154 年,吴、楚国联合几个诸侯谋反。
大敌当前,汉景帝的削藩主力、御史大夫晁错,却在这个关键时刻,想搞掉自己的政敌袁盎,让袁盎为吴王谋反的事背锅。
但是,袁盎可不惯着晁错,连夜跑到宫里,向汉景帝献上一条毒计:杀掉晁错,向诸侯谢罪,并跟诸侯和谈。
此时,面对气势汹汹的诸侯联军,已经慌了的汉景帝,只好采纳了袁盎的计策,杀了晁错,向造反的诸侯示弱。
而袁盎则是以身入局,代表汉景帝前往吴国,与吴王谈判。
他用晁错之死来说服吴王,希望吴王能够放弃进攻。
毕竟,诸侯联军打着 " 清君侧,诛晁错 " 的旗号。现在晁错已经死了,吴王还有什么理由继续进军呢?
可以说,袁盎这套计谋确实用得非常巧妙。
晁错被杀,袁盎虽然说以身入局,但入局之后,如何才能全身而退呢?
说实话,袁盎心里也没底,他也是没办法,被晁错逼到墙角了,不忽悠汉景帝弄死晁错,那就是他死。
晁错死了,袁盎也该出马了!
袁盎带着刘通(皇室刘家的宗正)一起前往吴国。
袁盎和刘通到达吴国时,吴楚联军已经开始围攻梁国。
刘通因为是刘濞的侄子,先去见吴王刘濞,劝这老登接受诏书,跟朝廷坐下来好好谈一谈。
但是,吴王刘濞知道袁盎带着诏书来,必然是来劝自己投降,于是笑着回答:" 我已经称帝了,还要跪拜接谁的诏书?"
吴王刘濞拒绝接见袁盎,这是铁了心要把造反进行到底了。
吴王不打算见袁盎,但是,也没有直接放他走,而是将袁盎扣留在军中,准备强迫他担任吴国的将领。
如果袁盎不同意,恐怕只有杀了他祭旗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袁盎,已经命悬一线。
吴王派人看守袁盎,准备第二天杀掉他。
但是,袁盎却从吴王军队的包围中,逃了出来,回到长安向汉景帝汇报情况。
那么,袁盎究竟是怎么逃出来的呢?
《资治通鉴》中,自然不会记载这些细枝末节。
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段故事。
那天半夜,袁盎正迷迷糊糊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有人敲门。
原来是看守他的一个校尉。
这个校尉对袁盎说:" 你赶紧走吧,吴王准备明天天一亮就杀了你。"
袁盎大吃一惊,问道:" 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是来给他带来和平的。"
校尉说:" 吴王铁了心要谋反,你就别想着说服他了,赶紧跑吧。外面的士兵已经被我灌醉了,你现在跑还来得及。"
袁盎跟着校尉,绕过一群喝得烂醉如泥的士兵,跑到了门外。
接着,这位校尉一路把袁盎送到了吴国边境。
眼看脱险了,袁盎一脸疑惑地问校尉:" 你为什么要救我?"
校尉看着袁盎,说道:" 您认不出来我了吗?"
袁盎觉得有些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是谁。校尉说:" 您忘了我曾经在您府上工作吗?当年您在吴王这里担任国相的时候,我就在国相府里做事。"
" 当年,您发现我与一名侍女相恋,我带着她逃跑,您却把我们追了回来,还成全了我们,让我们成家。"
袁盎这才恍然大悟,想起来这多年前的一桩往事。
没想到当初的一个小小侍从,居然混成了校尉;更没想到,当初的一个善念,居然让他在吴王大营死里逃生。
这是一场善意的回报。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善意举动,不一定马上会有回报,但多年之后,或许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晁错到处树敌,把袁盎逼到墙角,最终袁盎一条毒计,让晁错身死族灭!
袁盎广结善缘,出使叛军大营,虽然命悬一线却能绝处逢生!
读懂这 2 种做人方式,你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聪明!
晁错之死,告诉我们,才华靠不住,老板靠不住,权位更是靠不住;袁盎之生,告诉我们,人品才是最好的护身符,人生的惊喜,往往都是善行之因结下的果!
所以说,多行好事,莫问前程。
可别学晁错那样,自己都火烧眉毛了,还想着让人背锅,把政敌变成死敌!
你觉得是这样吗?
煮酒论英雄,读史通谋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李子霄 ,《资治通鉴》实践导师,畅销书作者,自媒体专栏作家。长期解读《资治通鉴》,深耕职场管理领域多年。
著有图书《门道:读一页就有用的资治通鉴》。
线上专栏《资治通鉴:领导智慧与成事之道》《制胜谋略:资治通鉴中的成事智慧》《刘邦的启示》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