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不觉得《超级机器人大战》里登场的、那些你没看过的作品很酷,让你很想看原作的话,我认为制作这个系列就没有意义了。"
作为《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的最新作," 机战 Y" 刚开局就来了个大活:
目前的地球圈风起云涌、大战一触即发,而冲突的双方即是统领宇宙殖民地的 " 总帅夏亚 " 和统治地球的 " 皇帝鲁路修 "。看到这俩名字的时候,即使是很多机战类老饕也不由得一阵恍惚:" 不是?你说谁跟谁打起来了?"
哪怕是没看过原作《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1988)和《叛逆的鲁路修》(2006)的人,只要看到两人的立绘,也不难看出跨越 20 年的画风差距。而这种堪比 " 关公战秦琼 " 的活,却是 " 机战 " 系列的拿手好戏。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以 " 汇聚众多机器人动画作品 " 为首要卖点,玩法上则属于战棋 RPG 游戏。玩家可以操纵来自不同机器人作品中的人气机体,用它们排兵布阵大杀四方。
从 1991 年开始,《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做到现在已经有 34 年的历史,而这个系列最受新老玩家诟病的地方,就是这么多年来,游戏的画面、玩法几乎陷入了 " 原封不动 ",就好似时间在这个系列上凝固了一般。
从这一点来说,这次的机战 Y 也没能有什么突破性的革新。但从游戏在 Steam 上拿到的特别好评又看得出来,这至少是一部能让大部分粉丝满意的作品。或者换句话说,大家也已经看开了——真大刀阔斧改革还指不定改成什么样,现在这样至少还算独此一份,有个性有风格。
如果说这些看起来有些过时的画面和玩法,已经成为了机战系列难以动摇的根本,那么机战系列究竟还有没有在向前进步?在哪些空间还有机会彰显诚意,能让玩家们觉得买单买得值?或者还能不能吸引新玩家?
从这部机战 Y 里,我们多少还是能看到些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1
作为一款 " 版权大乱斗 " 的游戏,机战系列其实一向擅长进行各种 " 粉丝服务 ",将原作爱好者喜欢看到的东西摆出来。
比如在《SSSS. 电光机王》中,当主角机 " 戴拿泽昂 " 使用 " 穿甲光炮 " 时,不熟悉武器的 JK 南梦芽随口喊出了 " 那什么光线 " 的敷衍名字。这一幕不仅让角色卖了个萌,还调侃了超级系机器人中 " 要饱含气势地喊出招式名 " 的不成文规则,被观众津津乐道。
有观众特地将 " 那什么光线 " 的每次出场都剪辑整理出来
在机战 Y 中," 戴拿泽昂 " 不仅可以还原原作中的 " 那什么光线 ",当玩家给它装上 " 防护力场 " 附加组件并成功抵挡伤害后,还能听到南梦芽喊出原作中没有的 " 那什么力场 " 彩蛋台词。
在参战的不同作品间,也常常能产生独特化学反应,让角色出现原作不存在的成长。比如 EVA 中的碇真嗣,在原作中由于各种问题,整个角色偏自闭、逃避,让不少观众看着干着急。但到了机战里,碇真嗣身边要么是热血沸腾的超级机器人动画男主,要么是成熟稳重的各路老兵,这也让真嗣快速成长,很快就成了能独当一面的 " 好男儿 "。
这种设计虽然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作想要表达的情感,但的的确确让玩家们 " 看爽了 "。
在 EVA 的新剧场版 " 破 " 出现之前,也就只有机战中才能看到如此 " 硬气 " 的碇真嗣
而这次在机战 Y 中和鲁路修对峙的夏亚,也算是让不少原作粉丝爽到。
在高达原作中,宇宙居民被实力强大的地球联邦常年压榨,这一大背景几乎大部分作品。而夏亚由于特殊的出身背景和个人实力,一直被人期待能登上政治舞台,带领宇宙居民实现自立。然而地球联邦拥有几乎无法撼动的军事实力,并且内部势力盘根错节、官僚化严重,不管是内部改革还是外部战争都以惨败告终。
按照《逆袭的夏亚》的原剧情,对于地球联邦的高压统治和腐朽官僚感到绝望的夏亚,最终破罐破摔地将小行星 " 阿克西斯 " 砸向地球。而在跟赶来阻止他的宿敌阿姆罗展开决战后,迎来了一个富有悲剧和浪漫色彩的结局。
原作中夏亚将 16 岁的少女视为母亲的台词给了观众不小冲击,民间二创中常常将夏亚恶搞成 " 瓦学弟 "
而在机战 Y 中,由于皇帝鲁路修建立的帝国取代了地球联邦的定位,成为了夏亚此时最大的敌人。紧接着鲁路修和原作剧情一样被刺杀身亡,地球上的政权陷入了群龙无主的混乱局面,最终导致原作中不可战胜的地球势力原地解体、不复存在。
这下夏亚迎来了前所未见的顺风局:最大的敌人原地暴毙了,他可以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整合资源大展宏图。自然也就不用扔下小行星和地球来一手玉石俱焚了。
他不仅实现了原作中的毕生心愿:带领宇宙住民走向自立,成了他们的救星。也不再是 " 众叛亲离 " 的反派定位,原作中已有反意的部下如今是心服口服,像是曾经的可靠后辈卡缪,还是亦敌亦友的阿姆罗也都来投靠他,直接来了一个梦幻阵容。
甚至连隔壁高达 Seed 主角也认同他的做法,加入麾下
在最新的高达动画 "Gquuuuuux" 中,曾有个角色为了 " 让夏亚幸福 ",在梦中创造了无数个平行世界,试图给他 " 逆天改命 "。但不少爱好者吐槽,和机战 Y 的剧情一比,这些梦都做得太保守了,让人想起《盗梦空间》中的名台词:" 做梦就应该做大点 "。
2
除去改变动画角色的命运,机战自己也在不断地寻求着改变。
比如这次的机战 Y,直接舍弃了使用 20 余年的自制引擎,拥抱了热门商业引擎 Unity。
制作人在采访中提到旧引擎在数十年的增增补补中已经逐渐变成了 " 屎山代码 ",维护和升级都很麻烦,也不利于招募新人才。从长远来看,换成热门商业引擎对于系列利大于弊。而学习掌握新引擎花费了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机战 Y 姗姗来迟,和前作隔了四年。
制作人表示学习新引擎的过程着实困难
这也带来了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况,在机战 Y 中,《机动战士高达 水星的魔女》作为新参作品,故事仅仅展开了动画的前 9 集就草草收场。这种情况在过去的机战中也曾出现过,往往是因为参战的热门动画尚未完结,只能有多少做多少。但《水星的魔女》早在 2 年前就已经播完全部 24 集,只能说是换引擎导致工期大幅延长的结果。
游戏的 UI 也进行了一次全面重置。比起过去那种有如 excel 列表、所有信息全部展开的 UI 来说,新 UI 做了不少现代化精简,不少界面都只保留必要的基本信息。虽然让不少老玩家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数据,但的确让游戏界面看着更清爽了。
在叙事上则增加了不少大尺寸图片的插入,让不少剧情画面张力提升了一个档次。这套被文字 AVG 用滥的技巧出现在机战上,倒也有了几分新鲜感。
再加上更适应碎片化节奏的 " 自由选关 "、取消熟练度和修理费设置、在敌方行动的回合也可以使用强力的 " 精神指令 " 等一系列改动。不难看出,机战在努力摆出 " 新人友好 " 的态度,希望迎接到更多新玩家。
这种改变的背后逻辑倒也不难猜,机战类动画早已不是当年的流行文化先锋,动画公司抢着做机器人动画的盛景也不复存在。受这种大环境影响,依托于机器人动画生态的机战系列,自然没了当年的辉煌,也不可能一直吃老本。
那些 60-70 年代的经典机器人动画都推出拐杖这种 " 老年周边 " 了
参战作品方面也是放宽了各种限制。原先机战爱好者还喜欢讨论 " 为什么 xx 无法参战 ",随着《宇宙战舰大和号》《星际牛仔》《机动奥特曼》等纷纷出现在参战列表中,大家也都看开了,哪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只要足够热门就好。
机战制作团队也曾做过《超级英雄作战》《SD 英雄》等特摄改编游戏,和假面骑士、奥特曼这些特摄 IP 所有者也算熟络
不过在这些改变背后,也传来了另一种声音,随着 " 机器人大战 " 不再拘泥于 " 机器人 ",而游戏也在降低战旗玩法的挑战性来迎合新人。那么机战系列是否还能保住自己的 " 作品调性 ",不会落入 " 泯然众人 " 的境地呢?
机战 Y 给出的答案就是,在剧情上下功夫。
3
在最早由 Winky 制作的年代,机战曾以硬核的战旗难度吸引到不少喜爱 SRPG 的玩家。而在 PS2 时代,机战靠的是大魄力的战斗动画演出。
如今这两个卖点已经不再好用了,战旗玩法随着游戏逐渐降低门槛,拥抱大众化市场,已经逐渐变成 " 无双爽游 "。很多硬核玩家干脆 ban 掉一半以上的游戏机制来自我限制。而随着游戏逐渐高清化,2D 动画的成本水涨船高,机战系列又受到机器人动画的大环境影响,此消彼长之下,如今的战斗演出无论如何也算不上业界一流。
玩家对战斗动画打差评已经成了近几年机战的 " 必吃项目 "
这种情况下,机战选择在剧情上下功夫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来说,也只有机战系列这个不断在机器人 / 科幻类动画耕耘的制作团队,才能写出 " 最懂原作 " 的剧情,另一方面,编故事并不需要制作团队有多强的图形技术或是高预算投入,对于如今的机战制作组也是个物美价廉的选择。
从结果来看,机战 Y 做得可圈可点。除去前面提到对夏亚的剧情新编之外,也有着很多让人捧腹或是感动的瞬间。
比如命运高达和神高达虽然出自不同作品,但都有使用手掌攻击敌人的招式,机战 Y 就让二者的驾驶员成了师徒关系。这个看似有些离谱的 " 二创 " 设定在经过剧情的一番包装后又显得十分自然:性格莽撞的真飞鸟总是容易热血上头,掌握 " 明镜止水 " 境界的多蒙卡修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相似的经历来引导这个新弟子,也能靠原作中强劲的个人实力让他心服口服。
在高达 Seed 的剧场版中,命运高达过于强力的 " 分身杀法 " 让不少人吐槽宛如超级机器人,反而让机战 Y 的二设显得更加合理了
作为 " 师父 " 的神高达的确也有分身能力
像是《电光机王》中的反派组织 " 怪兽优等生 ",由于几个角色性格讨喜,又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恶果,不少观众都希望能给他们来个 " 好结局 "。在机战中也成为了可能,达成特定条件后,他们就会驾驶着游戏原创的 " 戴纳泽昂 Relive" 加入我方阵营。
当然,这次入队也有别的原因在,这台原作中未曾出场的新机体,实际上是 GSC 明年要销售的模型玩具。用参战作品给各路实体模型带货也是机战的 " 生存之道 " 之一。
游戏画面和模型效果图对比
这种让不同作品互动,同时弥补原作遗憾的剧情演绎,正是爱好者们对于机战难以割舍的重要原因。而机战制作团队靠着对于原作角色性格的精准掌握,让没看过原作的玩家也会被这些性格各异的有趣角色吸引。每一代机战发售后,都能看到网上有人说 " 玩完了机战我去补了某某番剧 "。
在一次采访中,手游《机战 DD》的制作人大地宏明曾说:" 如果你不觉得《超级机器人大战》里登场的、那些你没看过的作品很酷,让你很想看原作的话,我认为制作这个系列就没有意义了。"
让这些很酷的作品在机战中碰撞出更酷的火花,就是这个系列当下最有趣的地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