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0-06
藏在古籍里的真相:嫦娥是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恰值三秋之半,月满天心,人们习惯在伴着月色品尝圆圆的月饼,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的诗句中感受着天上人间两团圆。不过,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却并不那么 " 团圆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女子因偷吃了丈夫的不死药而飞升至月宫,从此无法与家人相间。后来人们便在八月十五将圆月般的点心置于庭院,以寄托这位女子对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节。

这位女子,便是嫦娥;而这一段故事,则成了李商隐的名句:"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中国神话中,月宫里除了嫦娥外,还有玉兔、蟾蜍、不死桂树,和那常年砍桂树的吴刚,这几个形象,构成了很多人对月亮最初的意向。不过这故事细究之下却容易让人感到困惑:陪伴嫦娥的,为何会是蟾蜍与兔子这样奇怪的组合?吴刚与嫦娥似乎都是因为受到惩罚而被流放至月宫的,那为什么月宫又遍布琼楼玉宇?《西游记》中的嫦娥不止一位,猪八戒在当天篷元帅时调戏的只是 " 众嫦娥 " 中的霓裳仙子,这又是怎样一回事?

答案,隐藏在嫦娥谜一般的身世里。

嫦娥为后羿之妻一说,最早见于《淮南子 · 览冥训》

抛开引文,在 《归藏易》出土之前,最早完整记录 " 嫦娥奔月 " 之事的是 《淮南子 · 览冥训》: "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 这里聊聊数语,已经将嫦娥的身世说出了大概: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偷的不死药则来自于西王母。后来 " 窃以奔月 " 的情节得到了细化,演变成后羿的弟弟逢蒙欲盗不死药,嫦娥不得已将不死药吞服,最终飞升入月。这个版本的情节框架没有变,只是嫦娥不是 " 窃 " 而是 " 护 ",其飞升入月的情节也因此多了一丝悲壮。

《淮南子》成书于西汉,东汉高诱为之作注又补上一段: "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至唐代,徐坚所撰 《初学记》中又引用了一段古本 《淮南子》: "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嫦娥、姮娥实为一人。刘安编 《淮南子》讳汉文帝刘恒之名而将 " 恒 " 改作 " 嫦 ",后人则混用之。不过有趣的事情来了: 《淮南子》只说了嫦娥奔月,高诱则明确嫦娥奔月之后变成了月精,月精可以视为月神、月灵,但其形态不明;而到了徐坚手中,嫦娥的形态也已经确定,那就是蟾蜍。什么?美丽的嫦娥居然变成了蟾蜍?徐坚这一说从何而来?

其实,嫦娥化身蟾蜍之说古已有之。东汉张衡 《灵宪》中有如下记载: "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在这里,天文学家张衡连月精都未提及,直接在嫦娥与蟾蜍之间划上了等号。不过,张衡这一论断的确让不少后人困惑,元代白珽在杂记 《湛渊静语》中但感慨 " 后汉张衡……云常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尤可笑也 "。或许白珽倒也不是觉得张衡 " 可笑 ",只是觉得嫦娥小姐姐居然变成了蟾蜍这一说法太难以接受了吧。

问题出来了:自古美人配英雄,嫦娥即是后羿之妻,容颜想必颇为出众,这样的女子是如何与蟾蜍联系起来的呢?难道是因为嫦娥窃药而被人所不齿,因而入月宫之后变成了丑陋的蟾蜍——正如 《格林童话》中青蛙王子的故事一般?这倒未必。在中国传统中,月亮自古便与蟾蜍相关, 《淮南子》中便有 " 月照天下,蚀于蟾诸 "、 " 日中有峻鸟而月中有蟾蜍 " 之句,高诱注云 " 蟾蜍,月中蛤蟆,食月,故曰食于蟾蜍 ",由此可见月中蟾蜍的典故自古有之,而且与日中峻鸟相对,并无贬损之意。事实上,蟾蜍在古人心中反而极具神性,古代的肉芝便雅称为 " 万岁蟾蜍 ",嫦娥既已飞升入月,又拥有了不死之身,那与蟾蜍的形象真是再吻合不过了。

所以,嫦娥最早与月精、蟾蜍可谓 " 三位一体 ",人即是月,月即是蟾,并没有任何区别。

" 嫦娥奔月 " 的最原始版本,由《归藏易 · 归妹》所勾勒

然而,关于嫦娥的身世之谜,依然没有完全解开。 《淮南子》诸书只提到了嫦娥飞升前是后羿之妻,那什么样的女子才能嫁给后羿这样的英雄呢?

上文已述,最早完整记录 " 嫦娥奔月 " 之事的是 《淮南子》——但有个前提:抛开引文。也就是说,在一些古籍中提及了关于 " 嫦娥奔月 " 更古老的出处,这一出处便是 《归藏易》。

刘勰 《文心雕龙 · 诸子》记载: " 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恒娥奔月。" 这里的 " 归藏 " 指的就是上古卦书 《归藏易》,与刘勰同时代的萧统在其 《文选》中也两度引用 《归藏易》为 " 嫦娥奔月 " 这一典故作注,分别是 《祭颜光禄文》中的 " 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 " 一句及 《月赋》中的 " 昔嫦娥以不死药奔月 " 一句。因为 《归藏易》失传已久,所以后人只能通过这些引文来推测 " 嫦娥奔月 " 的古本,直到……秦简《归藏易 · 归妹》于 1993 年出土为止。

《归藏易 · 归妹》仅存两支残简,但却在万幸中勾勒出了 " 嫦娥奔月 " 最原始的版本:" 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占…… "

这两枚残简只有十三个字,但信息量太大了——嫦娥原名恒我,窃药、奔月之事也均成立,但这些故事与后羿没有丝毫关系,更重要的是,恒我性别不明,未必就是女子,祂只是窃药奔月而已。而 " 恒我 " 二字几乎就是这一神话故事的浓缩:使我永恒。由此看来,恒我很可能是为了讲述这一故事而强为之命名的 " 主角 ",这一故事的重点不在于 " 恒我 " 其人,而在于 " 恒我 " 其事。

《说文》云: " 恒,常也。" 同义相代,再加上避尊者讳等因素, " 恒我 " 演变成 " 常我 " 也便顺理成章,两汉的 《淮南子》、 《灵宪》中,窃药奔月的主角变成了嫦娥与姮娥就不足为奇了。在这里,恒我从性别不明者 " 性转 " 成了女子,而且被明确为后羿之妻子,嫦娥的形象也丰满了起来。

不过,从 " 恒我 " 到 " 嫦娥 " 的演变很可能还隐藏着另一重身世:嫦娥的原型,很可能吸收了另一位神灵的故事,那就是常羲。

常羲是太古神灵帝俊之妻, 《山海经 · 东经》提到 :" 有女子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这里的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也即众月之母,与月亮有着天然的联系。羲、仪、娥三字古音相同,毕沅注 《吕氏春秋》提出 " ‘尚仪’即 ‘常仪’,古读 ‘仪’为 ‘何’,后世遂有 ‘嫦娥’之鄙云 ",明确将嫦娥的 " 前世 " 认定为常羲。以此而论,常羲与羲和亦是同一位神祗,那常羲便不仅是十二个月亮的母亲,同时还是十个太阳的母亲了。

常羲浴月,嫦娥奔月;常羲生月十二,嫦娥之夫后羿射九日,而十日同为常羲之子。更有甚者,据 《山海经 · 海内经》所载,后羿还是帝俊的臣属……将这些故事拼接到一起,后羿杀了首领帝俊的九个儿子还 " 强抢 " 了他的夫人常羲——也就是嫦娥,那最后嫦娥窃不死药飞升入月宫,倒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了……

到了《西游记》,嫦娥已幻化成了月宫众仙

《归藏易》 《山海经》 《淮南子》等一系列古籍不甚明了地勾勒出了嫦娥的身世,同时也指出了嫦娥与蟾蜍本为一体,但故事依然没有结束,因为月宫传说还有一个不得不提及的 " 萌宠 ",那就是捣药的玉兔。的确,嫦娥窃药飞升,身无它物;日后被罚至月宫伐树的吴刚也并没有携带小动物……那玉兔是怎么来的?

答案有些扑朔迷离:从诸多传统神话的蛛丝马迹来看……这只月兔很可能也是嫦娥幻化出的另一个形态。

线索来源于屈原的代表作之一 《天问》:"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为何,而顾菟在腹?" 这两个问题,前者好解释:月亮有什么德行,竟然能死而复生?而后者中的 " 顾菟 " 二字就让人疑惑了: " 菟 " 是指 " 兔 " 么?如果是,那是否意味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流传着月中有兔的传说了?

不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月之间的确有着不可名状的联系。古人认为兔子 " 望月而孕 ",西晋张华 《博物志》中说 " 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 ",宋代何籧 《春渚纪闻》中说 " 野人或云兔无雄者,望月而孕 ",宋代罗愿在 《尔雅翼》中解释得更为详细: " 说者以为天下之兔,皆雌。惟顾兔为雄,故皆望之以禀气……古称善顾,顾则雄顾雌,如 ‘顾菟’之类。"

天下免皆为雌兔,唯月亮上有一只雄兔,也即顾菟。地上雌兔望月受孕就能生出兔宝宝——这一浪漫的传说影响之大,以至于元朝时兔子已经成为未婚先孕的女子的代称。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么?当然不是。 " 顾菟 " 二字究竟是不是指望月受孕的雌兔,向来有不同意见,最有代表性的是闻一多在《天问释天》里的解释, " 顾菟 " 实为 " 蟾蜍 " 的音转, " 以语音讹变之理推之,盖蟾蜍之 ‘蜍’与 ‘兔’音近易混 , ‘蟾蜍’变为 ‘蟾兔’,于是一名折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

然而无论是 " 望月受孕说 " 还是 " 蟾蜍音转说 ",依然没有解释一个问题:玉兔好好的为什么捣起了药?它捣的又是什么药?

答案在西王母身上。后羿求不死药于西王母,西王母所居住的昆仑,正是荟萃了 " 不死树 "、 " 饮之不死 " 的 " 丹水 "、 " 登之不死 " 的 " 凉风之山 " 的神奇之地。神奇的是,在汉代石刻画像中,西王母的身边又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形象:一只捣着不死药的兔子……

一切似乎都有了答案。蟾蜍与玉兔本为一物,后两者分别累积了各自的传说体系,最终成就了月宫中的蟾蜍与玉兔。蟾蜍即是玉兔,玉兔即是嫦娥,嫦娥即是月精,同时还是日月之母羲和与常羲……

嫦娥以一人之力扮演了这么多角色,堪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百变天后。

然而,身兼数职的嫦娥似乎还有些意犹未尽。 《西游记》第九十五回 " 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 " 分明写道: " 大圣见了不胜欣喜,踏云光向前引导,那太阴君领着众姮娥仙子,带着玉兔儿,径转天竺国界…… "

经过了几千年流变,到了明朝,嫦娥已经幻化出了一整个月宫的组成人员,分别是主首的太阴星君,包括恒娥仙子、素娥仙子、霓裳仙子在内的众仙妹,以及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太阴星君为道家月神,金代长筌子 《洞渊集》中言 " 月者,太阴之精 ",嫦娥即为月精,那将嫦娥理解为太阴星君似无不可;而霓裳仙子,正是猪八戒调戏之后被贬入凡间的那位仙妹。

如果这一切推论都成立,或许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月宫上除了吴刚之外的看有神灵与动物,都是嫦娥一个人的化身,也就是说,这位女神以一人之力,组建了整个月宫组织……

这实在是了不得。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东汉 吴刚 中秋节 西游记 月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