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方感的含义
地方感(Sense of Place)一词多出现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是指人们对特定地理空间的感知、认同与情感依附,它不仅仅是对物理空间的简单识别,更包含了个体或群体对该地方的历史、文化、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情感体验。
地方感体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人们对所处环境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依赖感的综合体现。例如,非遗作为地方文化的载体,其传承与实践往往与特定的地域空间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感。
邵培仁在《媒介地理学新论》中提出地方感既包括了具体时间空间内的信息,也强调在空 间中的个体或整体的经历、记忆和感受。媒介地方感是由媒介技术介入后,人们对地方的新感知与情感联结方式。它强调媒介不仅作为信息传递的工具,更在塑造和重构人们对地方的认知与情感中扮演关键角色。媒介地方感的概念由传播学者在媒介地理学和媒介文化研究的交叉领域提出,旨在探讨媒介如何影响并重构人们对地方的感觉和认知。
2
媒介地方感的特征
(1)多用户协作性
媒介地方感的营造往往涉及多用户的协作参与,用户共同挖掘地方特征并参与到地方意象的编辑中。例如,在短视频平台上,用户通过上传和分享自己的打卡视频,共同塑造了西安城墙的网红形象。
(2)媒介实践性
媒介地方感强调媒介实践在地方感形成中的作用。用户通过媒介实践(如打卡、拍摄、分享等)与地方建立情感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基于对物理空间的感知,更依赖于媒介技术带来的新体验。
(3)脱域性
媒介地方感具有脱域性特征,即人们能够通过媒介技术与脱域的地方重建情感联系。例如,即使身处异地,用户也可以通过短视频平台远程体验西安城墙的魅力,形成对地方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依附。
(4)流动性
媒介地方感在流动中不断生成和变化。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迁,媒介地方感也在不断调整和重构。例如,西安城墙的网红形象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短视频内容的更新和用户参与度的提高而不断演变。
3
媒介如何塑造地方感
(1)媒介内容的呈现
媒介通过选择性地呈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影响受众对地方的认知和情感。例如,短视频平台上的西安城墙打卡视频,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将城墙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场景相结合,塑造了新的地方意象。
(2)媒介技术的运用
媒介技术如 VR、AR 等增强了受众的沉浸感和参与感,使受众能够远程体验地方特色。例如,通过 VR 技术,用户可以身临其境地游览西安城墙,感受其历史韵味和现代风貌。
(3)媒介互动与参与
媒介平台上的用户互动和参与机制,如评论、分享、打卡等,增强了受众对地方的情感联结。用户通过参与媒介实践,不仅加深了对地方的了解,还形成了对地方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依附。
(4)媒介叙事与故事构建
媒介通过叙事和故事构建,将地方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关系融入其中,形成具有情感共鸣的地方形象。例如,关于西安城墙的短视频往往伴随着历史故事的讲述,使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了对地方的文化认同。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传考研智库 洞察社会脉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