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年,丰田东富士工厂正式竣工,首批产品为 Mark II 货车。
在随后的 50 多年里,东富士工厂累计生产汽车 752 万台,为丰田汽车称雄全球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工厂完成历史使命后,丰田于 2021 年选择在其旧址上建设一座 " 未来城市 " — "Woven City"。
前段时间,这座城市正式启用。
丰田花钱造城,藏着什么样的野心?
"Woven City" 由丰田旗下的子公司 "Woven by Toyota" 负责具体运营与技术协同开发。
该项目于 2021 年初开始动工,建在丰田东日本汽车工厂(东富士工厂)旧址之上,先行启动区占地面积约 50000 平方米,后将扩展至约 700000 平方米。
Woven City 总投资 101 亿美元(723 亿元人民币),2024 年 10 月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2025 年初获得日本首张 "LEED 社区白金 " 认证。
2025 年 9 月 25 日,Woven City 迎来了首批 " 市民 "。
Woven City 启用仪式
这座 " 未来之城 ",与现在的城市有何不同之处?
Woven City 的主要能源,是氢能。
虽然 Woven City 还在用电,但电力主要是由氢能产生的。
居民居住的房屋,主要依靠氢气驱动,并配备太阳能电池板。
丰田还在城市周边建设并运营加氢站,同时还将部署固定式燃料电池发电机。
Woven City 旁加氢站效果图
Woven City 的道路,也极具未来感。
在 Woven City 中,丰田根据三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将街道分为三个区域。
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专用道路。
在这一区域,丰田将测试其自主研发的 e-Palette 自动驾驶技术,同时还将在以氢为主要能源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上进行深入验证。
此外,还有仅限行人使用的步行道路,以及个人使用的小型移动装置(自行车、踏板车)道路。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Woven City 智慧化系统随处可见。
建筑外立面和房屋内,配置各种传感器,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整个城市串联起来。
区域内随处可见适用于实证试验的设备装置,地上的信号灯和柱子具有扩展性,可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地下铺设可供送货机器人等自动驾驶使用的道路。
正在建设中的 "Woven City"
机器人通过城市中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与环境的深度互动。
这些机器人将广泛参与公共空间管理、医疗服务以及家庭生活,承担多样化的功能,探索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可能扮演的具体角色和功能。
按照计划,Woven City 最终容纳约 2000 名居民。
一个车企,为什么要斥资 700 多亿造一座城市?
外界也对 "Woven City 能否给丰田带来收益,产生疑问。
丰田汽车的回复是:
也许没有收益,但没关系;因为作为全球公民,丰田有责任投资所有人共同的未来与他人分享丰田的知识及技术;支持有益于地球和人类的新想法,通过新创意为人们提供幸福。
这话,说得确实漂亮。
在商言商。
对于丰田来说,Woven City 与其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个 " 实验室 "。
Woven City 打破封闭测试的局限,能为丰田提供在实验室或封闭道路上无法获得的复杂、真实数据。
就拿自动驾驶测试来说,车企一般都是在封闭场所测试,无法模拟真实城市中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
即使能在公共道路测试,但依然受限于法律法规、风险管控、敏感数据,且无法进行极端场景测试。
Woven City 则为丰田提供了一个 " 全真 " 的测试环境。
Woven City 内的测试场景
丰田可以在确保居民绝对安全的前提下,主动地、重复地创设各种复杂甚至极端的交通场景进行测试,这在公共道路上是不可能的。
除了居民之外,Woven City 还容纳了机器人、智能家居、人工智能(AI)和氢能源等技术。
这就为丰田提供了一个前沿技术的集成测试平台。
其他的车企研发,自动驾驶部门、机器人部门、能源部门常常是各自为战,最后再进行艰难的技术集成。
Woven City 则将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氢能源等技术放在同一物理空间,迫使它们协同工作。
只有在所有技术被置于同一生态中运行时,才会暴露出单体测试无法发现的系统性问题,也才能催生出全新的、颠覆性的服务模式。
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这些数据,谁就掌握了定义未来产品和服务的主动权。
依托持续运转的 Woven City,丰田能够获得居民从居家、出行、工作到娱乐的全链条、多维度行为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居民外,另有包括火箭开发创新企业星际科技、电装等在内的 12 家企业入驻 Woven City。
这些企业入驻,看中的正是 Woven City 构建的创新生态。
丰田在 Woven City 内设立 " 发明家库 ",整合 3D 打印、激光切割等设备,并配备制造领域的 " 老师傅 " 提供技术指导,支持从原型机开发到量产的全链条研发。
Woven City" 发明家库 "
Woven City 的各种公共平台,也将向创业公司开放。
未来,创新者可以借助丰田在制造、软件与资本支持能力,配合居民的反馈,和企业协作不断迭代测试无人驾驶、电动出行、居家健康、智能消防、食品服务等 12 个技术领域。
丰田建设 Woven City,除了服务于自身发展外,更希望打造一个创新生态,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者。
Woven City 堪称一个完美的 " 侦察哨 " 和 " 投资前站 ",丰田可以近距离筛选优质项目,对其进行战略投资、收购或建立深度合作,将最有前途的创新技术纳入自家版图。
无形之中,丰田获得了外部 " 最强大脑 ",可以弥补自身创新短板。
建设 Woven City,与丰田关于自身的未来定位密切相关。
2018 年 1 月,时任社长的丰田章男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宣布丰田将变革成为一家移动出行公司。
如何理解 " 移动出行 "?
移动出行,不是简单的将人从 A 点运送到 B 点,而是为人员、货物、信息和能源提供高效、实用和愉快的移动性来提升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换言之,丰田的未来定位,不是一家传统的汽车公司,也不是网约车平台,而是一家科技公司。
三大支柱,分别是出行、新能源与机器人。
先看出行。
造车,自然是丰田的基石业务。
在自动驾驶领域,丰田也早有布局。
2019 年,丰田开始与小马智行开展合作,在中国共同推进面向移动出行服务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
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首期计划导入千台规模的铂智 4X Robotaxi,将通过小马智行的运营平台在主要一线城市为用户提供安全安心的无人驾驶 Robotaxi 出行服务。
未来,丰田的出行目的地设在太空。
很早之前,丰田已涉足太空领域,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合作开发月球车,以支持 NASA 的阿尔忒弥斯计划。
丰田通过子公司 WovenBy Toyota 向日本私人航天公司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IST)投资了大约 70 亿日元(约 4440 万美元)。
IST 创立于 2013 年,2019 年成功发射了 MOMO-3 火箭,成为日本首枚由私人公司开发并进入太空的液体燃料火箭。
日本私人航天公司 Interstellar Technologies
再看新能源。
丰田,是氢能源的坚定拥护者。
30 多年以前,丰田就在氢能源上下了重注,掌握着 48% 的氢能源专利技术。
尽管氢能源汽车销量低迷,但从长期看,氢能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 2050 年,氢能将承担全球 18% 的能源终端需求,创造超过 2.5 万亿美元的市场价值,燃料电池汽车将占据全球车辆的 20%-25%,届时氢能将成为与汽油、柴油并列的终端能源体系消费主体。
最后看机器人。
2004 年,丰田已开始着手研发能够为残障人士、高龄人士提供帮助的伙伴机器人。
丰田康复支持机器人
面向未来,丰田正在扩大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2020 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丰田机器人提供互动交流、远程操作、赛场运营等支持服务。
前段时间,日本丰田汽车旗下的高级研究机构丰田研究所与波士顿动力,联合宣布了一项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
通过双方的深度合作,为波士顿动力旗下著名的 Atlas 人形机器人注入了由大型行为模型驱动的全新人工智能系统。
这一突破使得 Atlas 向着能够处理多样化任务的通用人形机器人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也展现了丰田在机器人研究上的不俗实力。
Atlas 人形机器人
当前全球科技正进入多领域融合创新的阶段,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技术不再孤立发展,而是深度交叉渗透,推动传统产业边界模糊化。
无论是小鹏汽车研发飞行汽车,还是理想汽车进军机器人,中国车企也在布局新赛道。
丰田更进一步,通过打造 Woven City,将智能驾驶、氢能源、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技术整合嵌入真实城市生活。
这既是在探索技术融合塑造未来的模式,也是在争夺未来产业重构的主动权。
丰田,野心不小。
✎
THE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