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原创 10-06
福建80后博士,靠“干农活”年入10亿,要IPO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IPO 全观察」栏目聚焦首次公开募股公司,报道企业家创业经历与成功故事,剖析公司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并揭秘 VC、CVC 等各方资本力量对公司的投资加持。

作者丨巴里

编辑丨关雎

图源丨极飞科技

近日,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极飞科技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启动港股 IPO 进程。

这并非极飞科技首次冲刺资本市场—— 2021 年 11 月,公司曾谋求在科创板上市,后在 2022 年 5 月因战略调整主动撤回申请。

极飞科技聚焦于打造农业机器人,目前其产品线已覆盖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以及物联网智慧农场系统等。

在资本层面,极飞科技已获得多轮融资,投资机构阵容强大,包括高瓴创投、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联通广新基金、创新工场和广州越秀资本等。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极飞科技在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及农业无人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分别达到 10.7% 与 17.1%,在这两个细分领域均位列全球第二。

2024 年,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为盈,录得净利润 7040 万元,2025 年前六个月利润为 1.3 亿元,同比增长 49.1%。

福建80 后博士

瞄准 " 干农活 " 这个万亿市场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出生于 1982 年,家乡在福建三明。他自幼展现出过人的技术天赋,初中时便动手组装航模,高中阶段已能参照专业期刊调试电路。

后来他考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并一路深造,最终取得博士学位。

即便是在技术人才云集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彭斌也仅用两年时间就荣获 " 微软最有价值专家 " 称号。

极飞科技创始人彭斌

2007 年,彭斌选择离开微软,与一群热衷技术探索的工程师共同创立了极飞科技。

公司创立初期,极飞主要聚焦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产品应用于航拍与模型等常见场景,与当时的大疆等品牌定位相近。彭斌在后来的采访中谈到,创业之初恰逢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硬件风口,融资环境相对宽松。

他表示:" 早期投资人更多看重技术的创新性与颠覆性,而中后期投资者则更关注项目对社会结构与商业模式的变革影响。"

彭斌曾对成为资本合伙人康霈说,无人机不只有航拍,会不会有更多场景?譬如,空中摄影、精准投放、空中表演,而极飞应该专注做好一个品类,并成为这个品类的老大。

也因此,极飞科技拿到了成为资本的投资。

2013 年的一次新疆之行,成为彭斌创业路上的重要转折。

当时,他和团队正在全国范围内为无人机寻找落地场景。在新疆的一片棉田旁,彭斌目睹了棉花采收前喷洒落叶剂的作业过程。

他灵机一动,将随身携带的航拍机进行改装:加装了两个矿泉水瓶与一台洗车泵,制成一台简易喷洒装置进行试飞。当地农户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认为这种方式既高效又不会像拖拉机那样损伤棉桃。

这次尝试让彭斌看到了农业无人机的前景。

2014 年,极飞在新疆组建了第一支实地团队,随后一年中,团队围绕棉花从播种前除草到采收前喷洒落叶剂的全流程展开验证,并收到了来自农户的第一笔服务费。

这一成果增强了彭斌的信心,他决定全面投入农业赛道,将研发阵地直接设在新疆的田间地头。

极飞科技无人机在棉田上作业

然而,自 2013 年极飞确立以农业为核心方向以来,外界的质疑声便不绝于耳。

" 农业需要科技吗?年轻人逃离农村,人口减少,搞农业能挣到钱吗?跟农民交易过程中是用现金吗,能不能被记账变成标准的财务数据…… "

无人机打药与传统农民手持农具的形象反差巨大,不少投资人对农业科技赛道的前景表示怀疑。

面对这些声音,彭斌始终坚持极飞是一家服务于农业的科技企业,而非传统农业公司。在他看来,农业产业仍是一片价值洼地,智慧农业未来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若将农产品纳入考量,发展空间更不可估量。

他指出,受制于地形与交通,许多农田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而无人机从空中介入,有效突破了这一限制。同时,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日益突出,平均年龄已达 60 岁,这恰恰为自动化技术提供了理想的应用场景。

一些中后期投资人在深入农村实地考察后,也逐渐认识到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

以无人机植保为例,其产业链涉及农机、农药、农化、农民、经销商和传统植保队等多个环节,从不同节点切入将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智慧种植领域同样如此,从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到产销对接,各环节均存在差异化机会。

极飞在商业模式探索过程中也曾面临挑战。

2016 年,公司推出第一代植保无人机,但由于设备成本较高,单台售价远超农户年收入,市场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为此,极飞转而尝试直营服务模式,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按亩收取十几元的作业费用。极飞的服务团队一度超过 400 人,成为当时国内规模领先的农业服务企业。

随着技术逐步成熟、设备稳定性提升与成本下降,一批农资经销商开始引入无人机开展植保服务。同时,一批掌握技术的年轻人返回农村,成为专业飞手。相比直营团队,他们更能适应本地的复杂情况。

基于这一变化,极飞在 2017 年基本终止直营服务,仅保留数据服务业务,将服务对象转向经销商。彭斌总结这一转型时表示:" 我们不做用户自己能做的事,只做他们做不了的事。"

同年,极飞开始对外销售植保无人机,首年即实现营收过亿。

如今,极飞科技已构建起从空中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到地面农业无人车、遥感设备与智能灌溉系统的全链条产品体系,服务覆盖 872 万农户、6 亿亩农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 年,极飞科技在全球农业机器人与农业无人机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 10.7% 与 17.1%,均位居全球第二。

年入 10 亿,去年扭亏为盈

产品卖到全球近 60 国

极飞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四大产品线:农业无人飞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及配件。

作为公司的核心产品与主要收入支柱,农业无人飞机融合了多项先进技术,涵盖自动驾驶、空间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喷洒与播撒、电机控制、农场管理系统、工业设计及物联网平台等底层能力。

农业无人车则专注于果园、温室等地面作业场景,实现精准喷洒和物料运输,与空中无人机形成有效协同。农机自驾仪可加装于拖拉机、插秧机等传统农机,赋予其自动驾驶功能,支持精准播种、开沟、起垄等多种作业任务。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包括智能相机、阀门和施肥机等,能够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并自动执行灌溉与施肥操作。

从收入结构看,农业无人飞机占据绝对主导。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该产品收入分别为 4.75 亿元、4.99 亿元、9.35 亿元和 6.63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依次为 78.6%、81.2%、87.8% 和 89%。

极飞的无人机搭载高精度 RTK 定位系统,可实现厘米级路径飞行。用户通过手机 App 划定作业区域后,无人机即可全自主规划最优路线并规避障碍。其配备的智能离心雾化喷头,能将药液均匀雾化,并在旋翼风场作用下精准覆盖作物叶面与叶背,显著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浪费与环境污染。

根据招股书披露,在亚洲水稻种植区,传统方式下对 1000 亩农田进行农药喷洒需 10 – 20 人连续工作 5 – 10 天;而使用极飞无人机后,仅需 1 – 2 名操作人员在 1 – 2 天内完成,同时还能提升作物产量 5 – 10%,节约农药 20 – 30%,节水约 90%。

除农药喷洒外,该无人机还可通过更换任务模块,实现种子与肥料的精准播撒,并承担田间短途物资运输任务。

从整体业绩来看,2022 年至 2024 年,极飞科技营收分别为 6.05 亿元、6.14 亿元和 10.66 亿元;2025 年前六个月营收达 7.45 亿元,较 2024 年同期的 7.3 亿元增长 2%。

同期,公司毛利分别为 1.08 亿元、1.16 亿元和 3.4 亿元,毛利率依次为 17.9%、18.9% 和 31.9%;2025 年上半年毛利进一步提升至 2.55 亿元,毛利率为 34.3%。

研发投入方面,2022 年至 2024 年及 2025 年上半年,极飞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1.94 亿元、1.6 亿元、1.59 亿元和 7836 万元。

公司在 2022 年与 2023 年分别录得净亏损 2.54 亿元和 1.33 亿元,但在 2024 年成功实现盈利,净利润达 7040 万元。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进一步攀升至 1.3 亿元,同比增长 49.1%。

从市场区域看,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极飞科技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分别为 4.59 亿元、4.52 亿元、6.95 亿元和 5.57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 75.9%、73.5%、65.2% 和 74.8%。

海外市场正成为极飞科技新的增长引擎。海外市场收入从 2022 年的 1.46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3.7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59.4%,显示出强劲的国际化增长势头。

目前,极飞科技的产品已进入全球近 60 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泰国正大集团、NIK、凯斯纽荷兰工业集团等国际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此次赴港上市,极飞科技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新一代农业机器人的研发、全球销售渠道拓展、新总部与研发中心建设,并补充日常运营所需流动资金。

大疆最强对手

李开复三次加注、软银持股超 12%

作为一个新兴领域,中国农业无人飞机市场在 2019 年整体规模仅为 8 亿元。此后,行业保持每年约 30% 的增速持续扩张,到 2024 年已增长至 29 亿元。

凭借这一体量,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无人机单一市场。预计到 2029 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以约 30%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攀升至 109 亿元。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极飞科技与大疆自然成为了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根据最新招股书披露,以 2024 年营收口径计算,大疆在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的占有率高达 63.9%,而极飞科技占比为 20.8%。回溯至 2020 年,第三方报告显示两者市占率分别为 54.82% 和 37.59%。

如今,两家企业已共同主导了国内乃至全球农业无人机市场,形成了显著的领先优势。

自 2016 年起,极飞科技便持续受到资本青睐。到 2021 年底首次冲刺上市时,公司已累计完成 10 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 17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 11 月,百度资本、软银愿景基金、创新工场、成为资本、越秀产业基金、广州新兴基金等机构以 12 亿元人民币投资极飞科技。第二年 3 月,高瓴创投又追加超 3 亿元人民币 C++ 轮投资。当时,极飞科技在半年时间内,刷新了中国农业科技领域最大笔融资记录。

2023 年秋季,在撤回上市申请一年后,极飞科技再度完成两轮融资。

其中,创新工场第三次出手投资 1000 万元,广州国资也再度参投 1500 万元。与此同时,联通创投作为新进投资方出资 2550 万元加入股东阵营。

根据 2025 年 7 月最近一次股权转让价格估算,极飞科技估值约为 46 亿元。

在本次 IPO 前,创始人彭斌直接持有公司 29.01% 的股份,并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 13.95%,合计持股比例达 42.96%,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外部股东方面,软银愿景基金持有 12.86%,百度资本、创新工场分别持股 6.12%、4.3%。高瓴旗下两只基金合计持股 4.98%。

早在 2021 年底,彭斌曾对创业邦描绘过全无人化农业的图景。

他认为,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农耕模式将走向终结,未来农业生产中大量重复性、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将由机器人承担。人类角色将转变为系统的监护者与决策者,而不再需要亲力亲为经营每一块土地。

在他看来,这一变革将帮助人类实现 " 粮食自由 " ——不仅有望缓解饥饿问题,还能释放农业劳动力,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变革。

" 极飞怀抱着一个宏伟的愿景,那就是真正去改变这个世界。" 借助此次 IPO,彭斌距离实现这一目标正越来越近。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 editor@cyzone.c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无人机 微软 极飞科技 福建 ipo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