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前调改完的承诺期限将至,西贝整改得怎么样了?
根据其公布的调改方案,西贝已将儿童餐中的牛肉饼、鳕鱼条,还有羊肉串、猪排烩酸菜等 9 款核心菜品,改为门店后厨现场制作,并全面启用非转基因大豆油作为烹调用油。
根据其小程序上的调改公示,到 9 月 29 日,九项调改内容中,应仅黄米凉糕一项还未完成。当天,凤凰网《风暴眼》实地探访华北地区一家西贝莜面村,午餐高峰时间段门店可谓冷清,相比于半个月前开放后厨探访时的 " 有问必答 ",现在门店员工普遍表现谨慎:厨师长先通过员工告知后厨已不能探访,后因 " 外出开会 " 全程未露面,对调改情况也未回应,普通员工对多数问题也仅以 " 不清楚 "" 不知道 " 回应。
来源 / 西贝小程序截图 扫码领取 100 元代金券即可看到该调改公示
经历舆论风波,西贝似乎仍未找到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方式。从创始人贾国龙对罗永浩预制菜质疑的强硬回应,到致歉信中 " 顾客虐我千百遍 " 的用词被指暗含情绪,再到一篇描述 " 七岁孩子哭诉吃不到西贝 " 的文章引发全网嘲讽,西贝的舆论危机仍在发酵。
这场舆论海啸,是西贝自身经营问题的显性爆发,也是消费者对高价餐饮、预制菜疑虑、食品安全及信息透明度长期焦虑的集中释放。如今,西贝仿佛陷入 " 多做多错 " 的困境,无论是员工还是顾客,都显得格外敏感。走进西贝,所见的是一家企业在舆论风暴中略显沉重的运行身影。
风浪终将平息。舆论的目的也不是推倒一家企业,对餐饮企业而言,踏实做好每一餐,始终是回应消费者最有力的答案。
01 午餐高峰期上座率仅约 10%,西贝成该商场里客流最冷清连锁餐厅
9 月 29 日上午 11 点 10 分,凤凰网《风暴眼》来到一家西贝莜面村。此时暂未到正式午餐高峰,上百平米的店里,仅有两桌客人 —— 一对情侣和两位中年男士,坐的位置都很靠里。
店内标志性的 25 分钟 " 沙漏计时 " 已不见踪影,不过上菜速度尚可,半小时内凤凰网《风暴眼》所点的饭菜依次上齐,其中包含调改的燕麦小米粥、吃光光牛肉焖饭、烤羊肉串。
来源 / 凤凰网《风暴眼》摄
凤凰网《风暴眼》观察,该店共设约 43 张餐桌,到中午 12 点整,同时期仅有 5 桌客人,集中在进门右侧的一小片区域。
凤凰网《风暴眼》所在位置靠近儿童厨房,也是半个月前探访该店时所坐的位置。当时周末,前后左右桌几乎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有小孩在桌上玩小火车,有妈妈一边拿着勺子,一边劝孩子吃饭,但这一次,这片区域 9 张餐桌大多时间空无一人,店里的孩子数量也明显减少,一个中午仅见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老人各自带着年幼的孩子,这一变化,或许也与工作日的因素有关。
12 点 30 分,凤凰网《风暴眼》在商场内走访发现,西贝的顾客数几乎是所有餐厅中最少的。隔壁的萨利亚几乎满座,呷哺呷哺约 20 张大桌中有 6 桌有客,还有 6 张单人小桌有客,而云海肴、汉拿山、小菜园、新辣道鱼火锅等餐厅虽都没坐满一半,但同时也都保持了八九桌的客流量。
西贝附近的萨莉亚,几乎坐满 凤凰网《风暴眼》/ 摄
为了吸引顾客,西贝在 9 月 24 日期推出 " 西贝请您吃饭 ",面向全部顾客发放 100 元堂食代金券。
来源 / 西贝小程序截图
但显然,这个推出了五六天的优惠举措似乎并未有效吸引顾客。凤凰网《风暴眼》粗略统计,从 11 点 10 分至下午 2 点 30 分,当天一整个中午整个餐厅接待或不足 15 桌客人。
在风波后,这家西贝门店的平台评论区新增了两条评论,也代表了当前用户对于西贝的两种典型观点。一位用户写道," 最近沸沸扬扬的事情,并不影响我娃就要去吃西贝…… 在这个时间,这个事件,西贝的生意肉眼可见的不如之前了。 其实话说回来,是又怎么样,不是又怎么样?我愿意吃,吃的是干净卫生和服务。"
另一位用户则表示," 最近西贝这事似乎佐证了我今年 5 月份来吃西贝的感受…… 明明菜看起来都好好的,怎么就吃的不香呢?都说西贝服务好,我那天也没感受到,反正当时就决定不再来了,如今更不会再去了。"
来源 / 大众点评截图
9 月 12 日,西贝事件刚发酵不久时,该店厨师长曾向凤凰网《风暴眼》透露,日营业额已下滑近一半。当时是一个周六,午餐高峰期,目测有三分之一的餐位空置,如今中午上座率 10% 上下,营业额在半个月前的基础上,显然又大幅下降。
与以往对媒体的开放态度不同,如今的西贝也显得谨慎许多。面对凤凰网《风暴眼》对客流下滑程度的询问,多位员工表示不了解具体数据,一位员工犹豫后表示," 最近真的下滑了很多 ",但具体数据 " 只有领导才知道 "。
02 谨慎的员工,谨慎的顾客
西贝的会,好像变多了。
" 厨师长最近一直在开会,有时候中午都不能休息,要去总部开会," 刚进入店里寻找厨师长身影时,一位员工就对凤凰网《风暴眼》表示,被问及会议内容,她摇头表示不知情:" 领导的事我们哪能知道?"
员工对客人依旧热情 —— 看到菜凉了,会反复询问要不要加热。可一聊到西贝本身,他们大多露出尴尬的笑,摇摇头说 " 不清楚 "。
好不容易,在用餐高峰结束后的午后 2 点,一位员工坐在靠窗位置空无一人的地方午休,拿出手机打游戏,凤凰网《风暴眼》上前搭讪,从一开始 " 不清楚不知道 ",他慢慢打开话匣子,提到最近有很多员工去参加了培训,但他强调,平时公司也会组织区域门店的员工培训," 培训的都是操作细节 ",不过他负责的菜品 " 牛大骨 " 不在此次调改范围内,所以近期还没有参加过培训。
当凤凰网《风暴眼》试图与其进一步交流时,该员工接到一通电话,随即被叫走。几分钟后,他匆匆返回拿起遗漏在桌上的后厨头套,目不斜视地离开了。
另一个变化是,在儿童餐后厨区,两位员工手中都有黑白打印纸打印出的 SOP(标准作业程序),一份放在桌上,一份放在抽屉里,需要时不时拿出看看。
半个月前探访该后厨区,凤凰网《风暴眼》还未见到过该黑白打印纸。这次调改涉及大量儿童餐,凤凰网《风暴眼》询问这是否就是调改后推出的制作程序,一位员工解释,为了达到统一标准,这类一直有,不过没有回答这份打印纸是否是最新的 SOP。
说完他看了看黑白打印纸,取出一个胡萝卜。这和之前的制作流程有什么不一样?该员工表示,跟以往差别不大,只是工序发生了调整。他手中的胡萝卜,需要切好后再用搅拌器搅成泥," 还有的是这种 ",说着他从下方冷藏室拿出类似速冻包装的胡萝卜丁展示了一下,但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其未回答。
不久,从大后厨方向走来一位员工,拿着一盒肉酱,像是刚出锅,还热气腾腾的,对于现在怎么保存,他和儿童餐区的员工讨论了起来,最后他们决定," 得等放凉了,再冷藏 "。说完两人拿出塑料薄膜,将放肉酱的餐盒裹了起来。
等他们忙完,凤凰网《风暴眼》询问工作状态,工序是不是变多了?工作更累了?身材更清瘦的那位员工深吸一口气,抬头目视前方,一口长气顺出:" 当然累啊。" 但随即补充 " 人手也多了 "。
西贝的确在招聘。凤凰网《风暴眼》注意到,该门店早在 9 月 21 日便已在招聘员工,包含面点、凉菜、炒菜、炖菜岗位员工,年龄要求 25-50 岁,薪资 5500-7000 元,每月 4 天休班,包吃住,年假 7 天,法定节假日加班三倍薪资补助。
还有一个变化来自顾客。顾客的消费行为似乎也变谨慎了。就在凤凰网《风暴眼》见缝插针想继续聊与胡萝卜有关的菜品变化时,一位中年顾客靠近,表示要看看牛大骨的新鲜度,员工从后厨下方拿出用铁盘放置的牛大骨,边介绍是 " 新做的 ",顾客点了点头,似乎还算满意,接着问了价格,不过该员工表示自己只负责制作,还 " 不清楚 "。
凤凰网《风暴眼》/ 摄
凤凰网《风暴眼》正想再听几句,一位大堂负责人已走上前来:" 女士,有什么事可以和我说。" 调改后后厨的运行也在发生对应变化,但在现在的氛围下,员工们似乎都有种害怕做错事的紧张感。
03 西贝事件舆论已疲劳,风暴后应该留下什么?
相比于半个月前探访时厨师长们直率、知无不言的开放姿态,如今的西贝在舆论压力之下已明显转为谨慎。同时,门店客流下滑,现制菜品增加导致用工成本上升,也给西贝门店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一步错、步步错的公关应对,为这家连锁餐饮品牌蒙上阴影 —— 它一边承受着失血的疼痛,一边仍在迷茫。
西贝的确错了。它最初的失误,是将消费者的吐槽视为攻击,迅速将品牌推至公众的对立面。危机的根源,也在于西贝高定价与消费者低感知价值之间的严重错位。当顾客支付高端餐厅的价格,却未获得与之匹配的体验," 被欺骗感 " 便油然而生。
但舆论发酵到现在,对西贝的批评,似乎已经到了大众疲劳的程度。现如今西贝面对大众的谨慎,既是外部信任逐步消失的投射,也是内部重整旗鼓必须经历的阵痛。
运营的调整仍在继续,舆论的焦点也正在发生变化。
" 我们的正确态度不是把这个品牌推倒 ",品牌专家李光斗表示,事件发酵到现在,应理性看待西贝事件," 西贝是否符合餐饮行业标准?是高于还是低于行业水平?" 在这场情绪化的讨伐中,除了让一家企业 " 流血 " 之外,是否也模糊了真正值得关注的议题," 这本质上是一场情绪对情绪的事件。若西贝的食品安全确有问题,品牌自然该被市场淘汰;但如果问题更多源于沟通与信任,那么单纯的情绪宣泄,并不能推动行业进步 "。
让他感到遗憾的,这次事件原本有双赢的机会,现如今似乎变成了 " 零和博弈 "," 消费者真的赢了吗?赢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 "。
归根结底,一场健康的公共讨论,目标不是摧毁一家企业,而是借此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透明、更健康的方向演进。
来源:凤凰网《风暴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