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融媒体 前天
我第23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作业见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异域雷场显担当

——我第 23 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扫雷作业见闻

■张博禹 谭君羊

国庆佳节,欢乐祥和。在遥远的黎巴嫩,有这样一群中国维和官兵——他们在获颁联合国 " 和平勋章 " 次日,又奔赴战位,继续守护和平与安宁。

10 月 1 日,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为中国第 23 批赴黎维和部队举行授勋仪式,表彰中国蓝盔为维护黎巴嫩和平与稳定所作的突出贡献。授勋现场,中国维和官兵眼神坚定、军姿挺拔,联合国 " 和平勋章 " 在他们胸前熠熠生辉。参加仪式的各方嘉宾以热烈掌声,向这群在纷飞战火中履行使命的和平守护者表达由衷敬意。

这份荣誉,是对中国维和官兵出色工作和过硬担当的充分肯定。为官兵授勋的联黎部队司令迪奥达托・阿巴尼亚拉评价:" 中国维和部队以极大的奉献精神和过硬的专业水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黎巴嫩人民带来希望与和平。"

授勋仪式次日,中国维和官兵立即返回战位。其中,多功能工兵分队直接开赴黎以边境 " 蓝线 " 雷场,继续执行扫雷任务。

这片雷场又被称作 " 死亡地带 ",埋藏着数以万计的地雷和未爆物。中国维和官兵每次进入雷场,都是在与死神较量。" 雷场看似平静,却是危机四伏。有些地雷已埋藏超过 40 年,稳定性极差。" 谈起执行任务的情形,已两次赴黎执行维和任务的多功能工兵分队队长高杰深有感触。

" 报告组长,作业通道内发现地雷,请来协助勘察。" 听到对讲机里传来作业手杜松的声音,分队扫雷组组长陈自捍迅速赶到现场。只见一枚地雷半掩在泥土中,轮廓若隐若现。这类地雷埋藏时间长,引信出现锈蚀,性能高度不稳定。排雷过程中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一番细致勘察后,清排工作随即展开。杜松用手铲、毛刷等工具,一点点剥离、清理地雷周边的覆土与杂草。随着覆盖物被清除,那枚地雷终于完全暴露出来,斑驳的壳体在阳光下透出冷峻色泽。随后,这枚地雷被就地引爆。

在扫雷作业中,最危险的是排除植被茂密区域的地雷。杜松说:" 植被根系会像网一样缠绕住地雷,轻微的拉扯都有可能引发爆炸。这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专注,严格按作业程序进行操作。"

据介绍,自 2006 年中国维和部队首次部署到黎巴嫩任务区以来,已接续清排近 200 万平方米疑似雷区,成功发现并销毁地雷及各类未爆物 1.8 万余枚。一些昔日令人望而生畏的 " 死亡地带 ",已重新成为安全区域,道路恢复畅通、农田得以复耕、民众重返家园。中国维和官兵以热血与汗水,为当地民众清除致命威胁,也为联黎部队的各项行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官兵的出色表现,受到联合国、黎巴嫩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充分肯定。

在异国他乡的维和战场上,中国官兵以实际行动全面展现了为和平而来的使命担当,成为黎巴嫩和平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本文刊于 10 月 7 日解放军报01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黎巴嫩 和平 联合国 维和部队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