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融媒体 前天
“家的根,在国的土壤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重温大阅兵,南京军民回忆历史、抒发心声——

" 家的根,在国的土壤里 "

■张永祥 练红宁 解放军报记者 张培瑶

笑容,绽放在金色的秋光里。

国庆前夕,江苏省军区南京第十六离职干部休养所举办 " 月满金秋,礼赞华诞 " 迎 " 双节 " 主题游园会,103 岁的抗战老兵宋毅早早来到现场。

大阅兵的盛况犹在眼前,又将迎来新中国成立 76 周年,宋老心中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在家人陪伴下,他饶有兴致地欣赏文艺表演、品尝南京特色小吃。场地四周,一串串写有 " 家国同庆 " 字样的小旗子,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家国同庆——这个宋老心中曾经远在天边的梦想,如今早已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拥有的幸福。

" 没有国,哪有家?" 作为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宋老对这句话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 城门城门几丈高…… " 最近,以南京大屠杀为历史背景的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 1937 年的寒冬。宋毅的家,当时就在南京通济门附近。这座古都规模最大的城门,没能挡住侵略者的铁蹄,一家人提前逃出城外,才侥幸躲过这场浩劫。等他们回到南京,昔日的家园已成人间炼狱," 很多熟悉的人都被杀害了 "。

此后的生活暗无天日。多年过去,日伪统治下的屈辱,仍如刺般扎在宋毅心头。

" 国家强大了,再不会有人欺负我们了!"9 月 3 日,干休所组织老干部集体观看阅兵直播,宋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屏幕。看到仪仗方队高擎党旗、国旗、军旗阔步前进,他情不自禁挥动手中的国旗,目光中仿佛有万语千言。

" 寻找打日本鬼子的部队 " ——这是宋毅在黑暗岁月里最迫切的向往。1941 年,他经人介绍,悄悄前往苏皖交界的竹镇,加入新四军第二师。" 我不仅找到了打鬼子的部队,还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心里高兴极了…… " 宋老开心地回忆起往事。

" 家的根,在国的土壤里。" 宋老告诉记者,家国倾颓、民族危亡之际,每个人都明白," 打走日本鬼子才能过安生日子 " 的道理。当年战斗条件十分艰苦,但为了给死难的乡亲报仇、打败侵略者,他和战友们 " 没有想过生死问题,只想跟着共产党战斗到底 "。

大阅兵这天,看到大国重器接连通过天安门广场,宋老无比喜悦:" 过去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如今拥有这么多先进装备,确实值得骄傲和自豪!"

同样的喜悦,激荡在每一名金陵儿女的心头。

在阅兵仪式现场参加观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馆长朱成山发了一条朋友圈:" 为祖国繁荣昌盛而骄傲,为国防强大而自豪,致敬可爱的祖国!"

朱成山曾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20 多年。替 30 万遇难同胞看到人民军队和平之师、正义之师、威武之师的雄姿英貌,想到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朱成山心中热流涌动:" 只有国家强大了、国防强大了,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这是对遇难同胞的告慰,看到中国今天的强盛,他们一定会很欣慰…… "

当 8 万羽和平鸽展翅高飞,8 万只彩色气球腾空而起,朱成山久久凝视那片天空。他相信,30 万遇难同胞一定也听到了 "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 的正义之声。

" 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从事抗战史研究多年,朱成山深知不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的意义," 抗战精神给予我们一种力量,过去我们凭借这种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今后仍然要靠这种力量战胜前行路上的种种挑战。"

金秋里,历史的回声响彻大地。9 月 18 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教育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薛玉娟的外孙女任颖来到现场,讲述外婆被日军刺伤的惨痛经历,呼吁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家难、城劫、国殇,没有人比战争的幸存者体会更深。岁月流逝,历史的见证者终将老去,而传承的队伍薪火相传。

2024 年,任颖与 9 岁的儿子于恬祥成为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今年秋季开学,于恬祥把母亲参与编写的南京大屠杀读本《血火记忆》装进书包:" 我要让更多人知道,太婆婆的伤疤,是我们所有人的警钟。"

大阅兵结束后的这段时间,朱成山应邀参加多场宣讲活动。一场讲座结束后,一名五年级学生说:" 朱老师,我要向您请教好多好多历史问题。" 另一场在大学的讲座上,一名教师特意带着 5 岁半的女儿前来,2 个小时里,女孩听得格外认真。

这些 " 可爱的孩子 ",让朱成山很感动。在他看来,从小铭记国家和民族经受的苦难,能够让孩子们懂得 " 国强家才安 " 的道理,长大更好建设 " 可爱的祖国 "。

" 双节 " 期间,古都南京游人如织。行走在街头巷尾,不经意间便可与这座城市的历史 " 重逢 "。

通济门地区,车辆川流不息。这片宋毅童年记忆中饱受蹂躏的地方,如今成为南京市 " 山水城林 " 景观带的一部分,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巨大变迁、市民的幸福生活,也连接着城市的历史与未来。

" 南京的城门与城墙,早已超出历史上的城池概念。我们党领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南京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朱成山说。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9 月,南京市又一批新兵奔赴军营。

新兵刘祺小学时就经常随父母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等国防教育场所参观,保家卫国的种子,早就在他心里扎根。

那天,南京市 2025 年下半年预定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在雨花台烈士陵园举行。刘祺作为预定新兵代表发言,表达共同的心声:" 我们会用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服从命令、严守纪律、苦练本领,守护好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繁荣!"

响亮的誓言,回荡在烈士陵园上空。刘祺和战友们,带着家乡父老的期盼,踏上强国强军新征程!

本文刊于 10 月 7 日解放军报02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南京 南京大屠杀 遇难 侵华日军 解放军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