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川德阳玄珠湖的月光刚铺满晚会舞台,2025 年央视中秋晚会开播不到一小时,便有很多网友吐槽央视秋晚全员假唱。从唐嫣、宋佳等跨界演员,到邱鼎杰等新生代艺人,近十位登场嘉宾的表演被网友集体指认 " 对口型 ",话筒悬空仍有清晰人声、口型与歌词错位等穿帮镜头在社交平台刷屏。更让观众愤怒的是,晚会大量启用非专业歌手的演员阵容,导致 " 假唱 + 难听 " 双重翻车,评论区满屏 " 为什么不邀请真正的歌手 " 的质疑,将这场本该温情的团圆盛宴推向舆论风口。
全员假唱?高清镜头下的 " 对口型大型翻车现场 "
央视秋晚的 4K 超高清镜头,成了假唱的 " 照妖镜 "。开播首个表演环节,唐嫣演唱影视 OST《不要慌,太阳转身有月光》时,镜头特写清晰捕捉到:她手持话筒随旋律左右晃动,甚至两次将话筒移开嘴边达 3 秒,但传出的歌声始终平稳无波动,完全无视 " 麦克风收音距离与音量成正比 " 的物理规律。有网友截出对比动图调侃:" 这不是唱歌,是拿着话筒演默剧,连假装换气的呼吸起伏都没有。"
紧随其后的宋佳、邱鼎杰等嘉宾,更是将 " 敷衍 " 写在脸上。宋佳翻唱民谣《月亮翻过小山坡》时,口型与字幕多次出现半拍时差,唱到 " 风吹麦浪 " 时嘴型已闭合,歌声仍在延续;新人邱鼎杰演唱个人单曲时,话筒拿得过低几乎贴近胸口,却能传出清晰的高音,肢体动作与歌声节奏完全脱节,被网友吐槽 " 像对着空气念歌词 "。更讽刺的是,有细心观众发现,部分嘉宾的 " 演唱音频 " 与早年综艺片段高度重合," 连修音痕迹都懒得改,直接拿旧录音来充数 "。
有专业音频博主发布的实时分析,进一步印证了假唱争议:" 已登场嘉宾的演唱音频均无现场环境混响,音高波动值低于 0.3 音分,远低于真人演唱的正常范围,且人声与乐队伴奏存在明显的后期合成痕迹。" 这番技术拆解让 " 全员假唱 " 的质疑更具说服力,话题下相关讨论量一小时内突破 3 亿。
演员霸屏:非专业阵容引发 " 为什么不请歌手 " 的集体拷问
比假唱更让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晚会对 " 演员跨界唱歌 " 的过度依赖。此次已登场的表演嘉宾中,超七成是影视演员或新生代偶像,专业歌手不足三席,这种 " 重流量、轻专业 " 的阵容配置,直接导致表演质量拉垮。
唐嫣、宋佳等演员的演唱,暴露了非专业歌手的核心短板。唐嫣的歌声寡淡无味,音准飘忽不定,即便依赖预录音源,仍能听出 vocal 功底的薄弱;宋佳试图走民谣抒情路线,却因气息不稳、转音生硬,将原本治愈的歌曲唱得 " 充满割裂感 "。有观众对比往届央视秋晚感慨:" 以前有周深、韩磊这样的歌手撑场,哪怕是演员跨界也会认真练唱,现在连假唱都懒得走心,完全是对舞台的不尊重。"
" 为什么不邀请真正的歌手?" 这一灵魂拷问在评论区被反复提及。网友列举出周深、萨顶顶、吴碧霞等擅长国风与抒情的专业歌手,质疑晚会 " 为了流量放弃专业度 ":" 歌手能保证真唱质量,还能演绎出歌曲的情感层次,难道不比演员对口型强?" 更有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演员为节省排练时间,直接拒绝真唱," 宁愿假唱穿帮,也不愿花一周时间练歌 ",这番爆料让舆论对晚会的批评更添火力。
真唱底线:观众的愤怒不止于 " 假 ",更在于 " 敷衍 "
随着争议发酵,观众的不满逐渐从 " 假唱 " 本身,延伸到对晚会 " 敷衍态度 " 的批判。有网友直言:" 中秋晚会是全民共享的文化舞台,不是演员刷曝光度的工具。如果连基本的真唱都做不到,不如直接播放 MV,何必浪费公共资源搞‘对口型表演’?" 也有观众指出,往届晚会并非没有演员跨界,但像谭松韵、雷佳音等艺人会提前数月练歌,即便有瑕疵也能传递真诚," 现在的问题不是演员能不能唱歌,而是愿不愿意拿出专业态度 "。
当玄珠湖的月光渐至中天,晚会的表演仍在继续,但观众的热情已被 " 假唱 " 争议冷却。正如网友所言:" 中秋的月亮象征着圆满与真诚,而这样充满敷衍的假唱舞台,配不上这份节日的厚重。" 或许只有当晚会真正回归 " 专业为王、真诚为本 ",才能重新赢得观众的认可,让中秋夜的歌声,真正配得上头顶的一轮明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