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 10-07
飙涨23.7%!芯片巨头终于等来“泼天机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   | 哥吉拉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2025 年 10 月 6 日,对于长期在全球 AI 芯片市场 " 屈居第二 " 的 AMD 而言,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

据报道,全球第二芯片巨头公司 AMD 与人工智能巨头 OpenAI 正式官宣 6 吉瓦(GW)GPU 算力部署战略合作,这不仅有望为 AMD 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更以一份 " 近乎无偿 " 的股权绑定协议,让市场看到了这家芯片巨头打破英伟达垄断、重塑 AI 行业格局的希望。

消息一出,AMD 美股以飙升超 37% 开盘,市值一度突破至 3679 亿美元,虽然盘中震荡回落,但仍收涨 23.71%。更夸张的是,大量 AMD 的看涨期权也因此鸡犬升天,一些本周的期权开盘时涨幅甚至高达上千倍,即使收盘也有数百倍的涨幅。

自从 AI 大模型在全球掀起资本狂欢巨浪以来,英伟达、博通、甲骨文等一众科技巨头的纷纷迎来各自的 " 泼天机遇 ",唯独 AMD 迟迟缺席。

如今,这个 AMD 期待已久的 " 泼天机遇 ",终于照进了现实。

01

一份双赢的超级订单

此次合作之所以被市场空前关注,核心在于其突破了传统 " 供应商 - 客户 " 的浅层关系,通过 " 算力部署 + 股权绑定 " 的双重纽带,将 AMD 与 OpenAI 的利益牢牢捆绑在一起。

从合作框架来看,双方的约定清晰且极具冲击力。

根据协议,OpenAI 计划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 6 吉瓦的 AMD GPU 算力(AMD 要给 OpenAI 提供数十万块人工智能芯片)——若按当前 AI 芯片单价测算,仅硬件采购就将为 AMD 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

更关键的是,部署节奏明确:首批 1 吉瓦算力将于 2026 年下半年启动,这意味着 AMD 的收入兑现并非 " 画饼 ",而是有明确的时间节点支撑。

而真正让市场沸腾的,是双方的股权绑定设计。AMD 向 OpenAI 授予了一份特殊的 " 认股权证 ":OpenAI 可在未来 5 年内,以每股 0.01 美元的象征性价格,购买 AMD 至多 1.6 亿股普通股。若完全行权,OpenAI 将持有 AMD 约 10% 的股份,成为重要股东。

这种近乎无偿的股权授予,看似 AMD 吃亏,实则是一场精准的战略博弈——通过让渡部分股权收益,AMD 锁定了 OpenAI 这一 " 生成式 AI 时代的旗舰客户 ",既确保了合作目标的落地,也为 AMD 的长期价值增长划定了路径。而 OpenAI 也以最低成本获得了芯片供应商的深度支持,形成一荣俱荣的共生关系。

从行权规则来看,OpenAI 要拿到这 10% 的股权,必须跨过两道 " 门槛 "。第一道是芯片部署里程碑:首批认股权证需在 "1 吉瓦算力完全部署 " 后才能生效,后续批次则要等到 "6 吉瓦算力落地 + 关键技术 / 商业目标达成 "。这一条件直接将 OpenAI 的股权收益与实际采购行为挂钩,避免了 " 股权到手、合作缩水 " 的风险,确保 AMD 能实实在在拿到算力订单。

第二道门槛则与 AMD 的市场价值直接相关:部分认股权证的行权,要求 AMD 股价达到 600 美元——这一目标较协议公布前 164.67 美元的收盘价,意味着近 265% 的涨幅。

这一设计堪称 " 神来之笔 ":一方面,它倒逼 AMD 必须通过技术迭代、市场拓展实现业绩增长,才能让 OpenAI 拿到股权收益;另一方面,也向市场传递了 AMD 对自身长期价值的信心——若能达成 600 美元股价目标,公司市值将突破万亿美元,跻身全球科技巨头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认股权证的有效期长达 5 年(至 2030 年 10 月 5 日),为双方合作预留了充足的落地时间,也让 AMD 有足够空间兑现 " 从 AI 芯片二线厂商跃升至头部玩家 " 的承诺。

02

AMD 的机遇,不止于数百亿收入

对于 AMD 而言,此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 " 数百亿美元收入 " 那么简单。

在过去数年的 AI 芯片市场,英伟达凭借 CUDA 生态的垄断地位,占据了超 80% 的市场份额,AMD 则长期处于 " 追赶者 " 角色—— 2025 年 AMDAIGPU 收入预计仅为 65.5 亿美元,不足英伟达的十分之一。而与 OpenAI 的合作,恰恰成为 AMD 打破这一僵局的 " 破局点 "。

首先,OpenAI 的 " 旗舰客户背书 ",将彻底改变市场对 AMDAI 芯片的认知。作为生成式 AI 的 " 领头羊 ",OpenAI 的算力采购选择具有极强的行业风向标意义。此次选择 AMD 的 Instinct 系列芯片,相当于为其产品性能与可靠性 " 盖章认证 ",后续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等客户大概率会跟进采购,帮助 AMD 快速打开市场。

其次,合作将加速 AMD 的技术迭代。6 吉瓦算力的部署需求,意味着 OpenAI 会与 AMD 深度协同,共同优化芯片架构与软件生态——这不仅能提升 AMD 芯片的性能,更能弥补其在软件生态上与英伟达的差距。长期来看,这种 " 客户驱动的技术迭代 ",将帮助 AMD 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更重要的是,此次合作让 AMD 在 AI 行业的 " 供应链话语权 " 大幅提升。此前,OpenAI 的算力采购几乎完全依赖英伟达(双方曾签订 1000 亿美元协议),而此次引入 AMD 作为 " 双核心供应商 ",意味着 AMD 将与英伟达平起平坐,共同分享 AI 算力爆发的红利。这种 " 从替代者到核心伙伴 " 的身份转变,才是 AMD 此次机遇的核心价值。

当然,在市场狂欢的背后,此次合作也暴露出 AI 行业真正发生的一些隐忧。

最突出的是 AI" 闭环经济 " 的集中化风险。从此次合作来看,资本、股权、算力正不断向少数头部公司集中:OpenAI 提出算力需求,英伟达、AMD 提供芯片,甲骨文等公司建设数据中心,形成了一个 " 头部企业互相绑定、利益循环 " 的生态。

这种模式虽然能加速技术落地,但也意味着风险的高度集中——若 OpenAI 的商业化不及预期,或 AMD 的芯片出现技术问题,整个链条都可能受到冲击,而 AMD 作为 " 新晋玩家 ",抗风险能力仍需考验。

其次是成本回收的可持续性疑问。无论是 OpenAI 的千亿级算力采购,还是 AMD 的芯片研发投入,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撑。

目前,AI 行业的商业模式仍以 " 烧钱换规模 " 为主,商业化变现速度远滞后于基础设施投入。

对于 AMD 而言,虽然此次合作带来了数百亿美元的收入预期,但这些收入需分多年兑现,且依赖 OpenAI 的持续采购。

若未来 AI 行业出现 " 降温 ",或 OpenAI 削减算力预算,AMD 的收入增长将面临压力。

此外,英伟达不会坐视 AMD 抢占市场份额,也有可能在后续会通过降价、推出新一代芯片等方式反击。而凭借英伟达的芯片性能、产能规模和供应链体系的各种优势,如果想要挤压 AMD 的市场空间也不会是太难的事情。当然,从法律对反垄断制约和黄仁勋个人的性格来看,英伟达可能不会对此过于 " 用力 "。

03

结语

对于 AMD 而言,与 OpenAI 的合作无疑是一场 " 泼天的机遇 " ——它不仅带来了短期的股价暴涨和收入预期,更让公司在 AI 芯片市场获得了与英伟达同台竞技的资格。但机遇背后,是技术、市场、成本的多重考验。

未来数年,AMD 能否将这份 " 机遇 " 转化为长期竞争力,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能否按计划完成 6 吉瓦算力的芯片交付,兑现技术承诺;二是能否借助 OpenAI 的背书,快速拓展客户,构建起自己的软件生态。若能做到这两点,AMD 有望真正打破英伟达的垄断,成为 AI 芯片市场的 " 破局者 ";反之,这场 " 泼天机遇 " 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或许,AMD 的崛起会是全球 AI 芯片格局再次重塑的一个开始。(全文完)

▍往回顾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md 芯片 英伟达 gpu 开盘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