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暑期档以 119 亿画下句号,以不到 3% 的微弱涨幅超过去年,月底国庆档电影也拉开了帷幕;互动影视作品《盛世天下》12 天销量就已经突破 100 万套,为行业打开销量天花板……
2025 年的电影市场有许多极其罕见的 " 异常现象 ":既有《哪吒之魔童闹海》这样的极致长尾,从 1 月底上映开始,直至 4 月末还能占据周度票房榜首;也有《731》这样的极致短尾,上映的前四天就达到预估总票房的 80%。这些现象的背后,是 2025 年电影市场独有的 " 爆款逻辑 "。
小娱认为,1)随着基本盘的流失,2025 年的电影市场前所未有地依赖头部影片;2)在暑期档后半程与《731》的热度下,观众对电影市场的热情有所回温,国庆档大概率能延续票价低位,可以具备支撑爆款的外部环境;3)当前偏低的预售票房和均衡的票房分布,则意味着观众是否观影以及观影的选择都处于观望状态,需要影片自身质量和前期宣传加持,同时小娱建议关注影片的家庭观影属性。
小娱预测,1)国庆档八日票房落点将在 21 亿 ~25 亿区间;2)国庆档票房达到 25 亿高位需要一部 15 亿 " 爆款 " 电影支撑;3)如果有两部影片达到 10 亿上下,国庆档八日票房可能落在 22 亿 ~24 亿。
从今年票房前列的影片来看,影片的选题能否切中时代情绪,引发国民情绪共鸣,以及导演的功力,决定了一部电影的上限。" 商业性因素由制片人来承担,艺术性因素绝大部分由导演来承担。演员通常完成的是加分项。演员别拖后腿,这是演员的本分。" 大刘直言。
演员演技较差时,可能会成为观众情绪宣泄的出口,但演员演得出彩时,很多时候也无法直接拉动观众走进影院。在这种情况下,演员片酬与其所能带来票房加成之间的性价比,或许会成为未来电影组盘环节着重考虑的部分。
小林告诉娱乐资本论,最近两年,几家大公司 " 买股 " 的年轻演员在出演头部大片前后陆续出现舆情问题,未来这几家公司对年轻演员的选择与培养也会更加谨慎。
比起剧集,电影明星的迭代速度似乎更慢,但最近三年随着观众内容喜好的改变,演员侧明显出现了一些新鲜面孔。以往受到演技认可、被认为是 " 定海神针 " 的大咖演员们,在热钱褪去后,不再能以性价比取胜。而电影产业要健康运转下去,除了导演迭代,也需要培养更多不同赛道、不同价位、不同受众的演员。
从创作细节到整体结构,巫天旭和团队都在寻找一种能兼顾观众期待与作品厚度的答案。与此同时,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平衡感,既要回应当下观众对 " 快节奏 "" 强反转 " 的追求,又不能牺牲长剧该有的逻辑和厚度。
于是,《目之所及》在体量上以全剧 16 集的长度保持紧凑,又在前 8 集做了情节的全面铺排,8 集之后钩子回收,情节逐渐闭环。这也是巫天旭所考虑的,吸收部分短剧优势,但不只停留在表面的爽感,剧集后半段会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关系和情感越来越沉。
这种节奏设计,是对当下审美的一种呼应,也是承皓影视创作精品长剧的一种实践方法:类型剧的外壳,现实关照的内核,审美上的突破。承皓影视选择了 " 盲目的爱 " 这样一个看似小众的切口,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把它撑开,最终形成了差异化。
这样的思路,让《目之所及》不必依赖流量明星卡司,也能在市场上立得住。这意味着它的核心价值并不是流量,而是内容质量和口碑。换句话说,它证明了一件事:即使是在长剧行业大盘整体低迷时,只要作品本身扎实,仍然能穿透噪音,获得观众的认可。
9 月 4 日,红果自制官宣 " 演员合作计划 ",公开表示启动与演员以及相关运营机构的合作,在短剧创作链路的另一关键环节深度介入。
这一合作计划表示:红果自制将引入专业的演员机构服务短剧演员,为演员提供分账激励、项目匹配和系统化运作;同时,对入驻的演员运营机构,也将提供入驻激励和孵化支持;并为全行业制作方开放合作演员档期,视情况给予创作激励,帮助其用已有项目预算找到更优质演员。
这是一个月内红果自制的第二项重磅新政。此前在 8 月 6 日时,红果自制还官宣了剧本政策端的全面升级。
升级后的剧本新政,不仅提升了短剧剧本的最高保底金额和分成比例,还将针对编剧工作室纳新、带新、扩容等情况进行限时激励,并针对个人编剧创作进行专项扶持。
娱乐资本论观察到,两大新政的影响力正在行业内迅速扩散。目前,大量短剧剧本工作室正积极招募潜力新人,也有不少个人编剧在红果踊跃投稿。演员端,据悉,不少头部短剧演员运营机构正与平台对接,部分已完成入驻。同时,不乏传统经纪公司也看到这一机会,正与红果展开深度接洽。
据娱乐资本论统计,包括《云渺 5》《十八岁太奶奶 3》在内,还有 16 部短剧续季待播,涉及类型、题材多元,甚至看上去很难做季的言情剧《日夜妄想》也分为上下部,在结尾留下彩蛋。
对于长剧与电影来说,系列化有利于延长内容生命周期,还能用 IP 衍生周边创造更多商业价值,但目前超过三季的 IP 作品屈指可数。
短剧显然有做系列化的独特优势: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原班人马更好集齐、版权统一。百川中文创始人洛古特认为,长篇网文具有连载特征,天然适配短剧系列化。制作方格物致知甚至希望《一品布衣》能超越长剧,成为第一部拍完一部长篇网文的作品。
续季需要同时吸引新老受众,但很难像首季一样拥有明显的强情绪爽感。随着季数增加,头部演员的档期越来越难约,要想出超越观众期待的剧情创意更难创作,《云渺》系列也打算在第五季完结正传。还有日渐增长的制作成本,有短剧的续季成本比第一部增长 40 万,盈利压力陡增。
但受访者大多认为,系列化仍然是短剧精品化趋势中不可或缺的一步,有可能留下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创造出内容 IP 价值,也有可能开拓出更多的商业空间。短剧系列化热潮,现在才刚刚开始。
《盛世天下》不靠社会热点话题和擦边,单靠游戏品质就取得了今天的销量和热度。小娱认为,这离不开 New One Studio 全平台上线的策略。
《盛世天下》是 New One Studio 第一次尝试多端全球同步上线的策略。除了 Steam 和 WeGame 之外,iOS、安卓、微信小程序都已经制作完成。团队还正在开发 H5 版本,后续将在腾讯视频上线。不过,《盛世天下》在腾讯视频上的体验与原版游戏有所不同,保留互动元素的同时提升视频的观看体验。
根据今年第二季度的财报,腾讯视频的用户付费率为 31%,证明了腾讯视频用户有比较强烈的付费意愿。在内容和用户群体相匹配的前提下,《盛世天下》登陆腾讯视频将撬动一大批圈外用户实现付费。
《盛世天下》凭借扎实的内容品质与精准的宣发策略,为互动影视行业提供了破圈新范式。它跳出既有的互动影视传统路径,通过腾讯视频等大众平台触达传统 Steam 难以覆盖的轻量级用户群体,极大拓宽了品类的用户基础与市场想象力。
该作在全球多端同步上线标志着互动影视从 " 垂类内容 " 迈向 " 大众娱乐产品 " 的关键一步。百万套销量验证了通过平台跨界、内容适配与用户精细化运营,互动影视完全有能力突破首周销量瓶颈、实现长线运营与规模扩张,从而打开数十亿乃至更广阔的市场天花板。
CV、玩家和厂商,原本是互相成就的三边关系:CV 为角色增光添彩,玩家因为喜欢 CV 的演绎而爱上角色并产出各类 UGC 内容,厂商则根据玩家的反馈去寻觅合适 CV 演绎角色,三方形成良性循环。
但如今,这三者之间变成了一种彼此制衡的存在。
如去年小娱所说,二游大爆发给了 CV 明星化契机,而幕后角色走向台前,难免会出现身份及自我定位的模糊,最终导致因私德塌房的问题。坦白说,经历了前几年的诸多 CV 塌房事件后,现在活跃在台前的、有名的 CV 在这方面已经很审慎了,但在玩家心中,那颗嫌隙的种子却已经种下。
基于 CV、玩家和厂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选择不公开 CV 的做法。比如《世界之外》《恋与深空》《无限暖暖》《燕云十六声》等。可以说,有点知名度的新游,都开始隐藏 CV 了。
但是无论是否约束 CV,耳尖的玩家还是能通过 CV 的声线猜个八九不离十。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家对 CV 业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的声线更多变,不要一个声音配所有角色的原因——谁想和别人共享爱人呢?
那么已经公开 CV 且面临换角问题的游戏,换了人就能实现平稳过渡了吗?未必。
团播粉丝里女性占比本就更高,她们嗑 CP 的底层需求,就像看霸总剧时会代入女主一样,这种 " 我(或我投射的对象)被珍视 " 的感觉,才是嗑 CP 的核心爽点。
米勒表示,看男主播与榜一大姐的 cp,女粉的代入感会打折。大姐对男主播的支持,更容易被解读成 " 长辈式的照顾 " 或 " 欣赏式的帮扶 ",少了点 " 霸总守护小白花 " 的张力;再加上男主播的打赏榜里,往往不止一位大姐," 专属感 " 一弱,连 " 嗑点 " 都变得模糊。
" 团播粉丝还是女性占比更大,她们倾向于‘霸总爱上小白花’的传统故事模板,喜欢霸道总裁的唯一性,有一定代入感,这和看霸总剧的心理很像。" 曾做过娱乐主播的言司,一语道破关键。
卡卡在直播中感谢榜一的录屏下,评论区的高赞留言会说 " 单方面宣布小猫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哥!!"" 这就是引导者的魅力吗?"
这些留言背后,是女性观众对 " 被珍视、被守护 " 的情感投射,而团播女主播,恰好成了这份投射的完美载体。
被 " 嬷 " 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年男艺人共同的宿命,每一个中年男艺人的评论区都能看到嬷嬷挥舞着大旗,在旗帜上,他们是四五十岁的 " 宝宝 "" 妻子 " 和 " 妈妈 "。
后两个性转的称呼则是泥塑粉的杰作。" 泥塑 " 一词是 " 逆苏 " 的谐音,则 " 逆玛丽苏 ",指将角色 / 人物进行性别转换的现象,例如突出男性身上的女性气质,称呼其为 " 老婆 "、" 公主 "、" 女儿 " 等;或突出女性身上的男性气质,称呼其为 " 老公 "、" 儿子 "、" 哥哥 " 等。
与其对应的就是 " 正苏 ",谐音为 " 整肃 " 的群体,他们放大自担本身性别的特质,强调其对于异性的吸引力。
在社交媒体上,二创更博眼球的通常是男性泥塑粉的作品。在他们创作的同人图、AI 换脸图中,男性角色 / 艺人往往穿着可爱 lo 裙,妩媚长裙,或拥有一头长发,名字也会被改为更有女性特质代称,例如李乃文会被泥塑称呼为 " 李乃雯 ",于和伟被叫 " 于和薇 ",吴京变 " 吴晶 "。
" 梦公嬷泥整 " 的亚文化世界,大多数时候还是存在于互联网的交互之中,大家通常在网络世界放得更开,用标榜自我爱好的口吻,大谈 " 性幻想 " 与情感故事。
线上的二创同人作品尤为活跃,上过热搜的 papi 酱梦文就让 " 梦女 " 这个名词再次顶到路人的风口浪尖,让大家感到猎奇的是连 "papi 酱 " 都有梦女。同样的 " 嬷嬷 " 这个词出圈,多少也有中年男演员们被 " 嬷 " 这个现象的助力。
九月份电影和剧集市场很热闹,请大家继续支持娱乐资本论,让我们共同见证文娱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