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商业 前天
立讯精密王来春:逆袭的女掌门要撕“代工厂”标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文 | 杨万里

编辑 | 刘振涛

从宣布赴港 IPO,到传出与 OpenAI 携手布局 AI 硬件,过去三个月,立讯精密再次站到了市场 " 镜头 " 前,市值一度冲上 5000 亿,截至 9 月 30 日,立讯精密的总市值达 4691 亿。

从一家不起眼的小企业走到今天,立讯精密成功背后,离不开创始人王来春的前瞻布局。

普通家庭出身到工厂打工,再到从富士康辞职创业,王来春先是借助 " 老东家 " 的资源成功度过创业艰难期。具备一定规模后,王来春带领立讯精密精准抓住了切入苹果产业链的机会,实现业绩多年高速增长。而随着体量变大,需要新动能支撑,王来春又带领公司发力汽车业务和通讯业务,试图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从打工妹到千亿上市巨头女掌门,王来春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在立讯精密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王来春欲撕掉 " 代工厂 " 的标签。在她看来,立讯精密更像一家具有创新实力的精密制造企业。

" 女工 " 逆袭成最牛女掌门

王来春,立讯精密的灵魂人物。

曾有观点评价称,深圳富豪不可胜数,但打工妹出身创业成功的极为罕见,王来春成为典型代表,也为成千上万的追梦者树立了榜样。

王来春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高考时遗憾地以 13 分的差距与大学失之交臂。此后她曾准备进入深圳一所大学的夜校深造,但受限于家境等原因,最终选择与同学一起前往深圳打工。

1988 年,恰逢富士康刚刚在中国内地建厂,王来春以 " 打工妹 " 的身份进入富士康在中国内地开设的工厂。当时,富士康建厂不久,恶劣的工作条件 " 吓退 " 了一批人。

王来春选择了咬牙坚持,她认为在这里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出路。事实是王来春不仅坚持了下来,还凭借近 10 年努力,一步步从基层做到了管理上千名员工的课长。

1997 年前后,工厂出现了一股离职创业潮。王来春的内心也起了创业的 " 涟漪 ",在郭台强(郭台铭胞弟)鼓励下,王来春下定决心搞创业。

1999 年,王来春走进郭台铭的办公室,将一封辞职信放到了郭台铭面前," 郭总,我想出去创业…… "。面对王来春的辞职和创业的想法,郭台铭愉快地同意了。

已学习了富士康模式精髓的王来春,说服了哥哥拿出积蓄,一起购买了香港立讯的股份,还顺利拿到了港资的身份。回到深圳后,王来春创立立讯精密,从熟悉的电子连接线和连接器做起。

创立初期,由于人脉资源紧缺,王来春和立讯精密找不到有需求的代工商,一度陷入困境。而这时的富士康业务饱满,多到自己的产能都要跟不上了。

于是,郭台铭想到了王来春,给立讯精密送来温暖,将富士康的一部分业务交给立讯精密来做。

立讯精密的招股书显示,2007 年至 2009 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当期营收比重均超过 45%,且富士康是其第一大客户。

有了富士康的扶持,立讯精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不断扩展业务,接受更多订单。

2010 年,立讯精密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在深交所上市,王来春也从曾经的打工妹转身为上市企业的掌门。

逐渐成长起来的立讯精密,有些不甘心做富士康的 " 附庸 "。关键的转折点在 2011 年到来。这一年,乔布斯去世,库克上台成为苹果的新 CEO,苹果公司试图扩充供应商队伍以应对供应链风险。

王来春抓住机遇,立讯精密通过收购昆山联滔电子 60% 的股权进入苹果 iPad 连接线供应链。之后,立讯精密相继切入苹果声学组件、苹果手机组装、苹果手机摄像头模组、苹果金属结构件及手机显示触控模组等。

吃下苹果公司的订单红利后,立讯精密的业绩高速增长。2011 年至 2024 年,立讯精密的营收规模从 25.56 亿元增长至 2688 亿元;归属净利润从 2.572 亿元增长至 133.7 亿元。业绩规模增长超 50 倍。

这时的立讯精密都被外界称为 " 苹果代工厂 ",王来春也有了 " 代工女王 " 的称号,被市场称为 " 最牛的女掌门 " 之一。

或许是立讯精密成长速度较快,富士康与立讯精密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

2020 年 10 月份,有媒体报道称,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已成立工作组以应对立讯精密竞争。消息还称,富士康认为立讯精密对其主导地位构成了严重威胁。

不过,富士康方面予以否认。

昔日富士康的 " 女工 ",如今变成了富士康的劲敌,变成了数千亿市值上市公司的女掌门。不断成长的立讯精密,已展现出王来春的 " 野心 "。

无惧外部挑战,力求撕掉 " 代工厂标签 "

紧抱苹果公司的大腿让立讯精密高速成长,也让王来春的财富迅速增加。在立讯精密的财报中,苹果产业链贡献的收入曾超过 70%。

这种深度绑定犹如双刃剑,当苹果产业链波动受影响时,立讯精密也势必受到波及。

2021 年 3 月份,受美国 337 调查、Air Pods 出货量预期下调等因素影响,立讯精密资本市场单月股价下跌 27.75%;2025 年 4 月初,因关税扰动导致部分资金大幅抛售苹果产业链股票,立讯精密股价也曾 5 个交易日下跌 29.22%。

除了资本市场的影响,立讯精密的实际产线也会受到影响。被苹果视作下一代 " 空间计算设备 " 的 Vision Pro 头显设备是由立讯精密昆山工厂组装完成。当苹果 Vision Pro 头显因销量不及预期减产时,立讯相关生产线也会受到波及。

此外,高度依赖大客户的立讯精密出现了毛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形。2019 年,立讯精密的毛利率跌破 20% 关口,2024 年进一步降至 10.41%。

毛利率变动引起外界争议,有一些观点将立讯精密标签为 " 代工企业 "。面对外界以 " 苹果代工厂 "" 果链 " 等标签来定义立讯精密,王来春绝不认同。她认为这是对精密制造行业的误解。

因为王来春正在带领团队撕掉 " 代工厂 ",撕掉 " 苹果代工 " 的标签。

王来春已认识到,规避风险的关键在于避免 " 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该公司拟持续深化新兴市场业务的开拓与布局。

2021 年,王来春推出 " 三个五年计划 ",全方位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医疗等业务,在汽车业务领域,她制定了 Tier1(一级供应商)业务进入全球前十的战略目标。

在面对记者的采访,王来春表示," 希望 10 年后,大家提到立讯精密,不仅会想到它是消费电子品牌的核心供应商,还能想到它是众多汽车品牌客户的 Tier1 供应商。"

2025 年 5 月,立讯精密机器人总部基地项目签约落户常熟市经开区,项目投资 50 亿,凭借消费电子产业端侧入口优势,立讯精密向 AI 产业链布局。

今年 8 月中旬,立讯精密干了一件大事,宣布冲刺港股 IPO,加快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立讯精密本次港股 IPO 拟募投的项目之一是扩充产能及升级现有生产基地,其中包括提高汽车电子业务的产能及升级其生产基地、提高消费电子业务的产能及升级其生产基地。

消费性电子业务是立讯精密第一大营收来源。2025 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 978 亿元,占营收比重达 78.55%。

汽车业务和通讯业务则被立讯精密视为第二成长曲线。立讯精密预测,未来 5-10 年汽车与 AI 通信两大板块将呈现类似 2016-2017 年消费电子高速增长的态势。

立讯精密港股 IPO 不仅是融资募资发力第二增长曲线,更重要的是,摸着宁德时代等巨头港股上市成功之路,如果上市成功,借助港股市场灵活且多样化的股权激励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为立讯精密全球化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与专业力量。同时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价值,吸引更多的国际巨头客户。

此外,据媒体报道,立讯精密与全球 AI 技术领军者 Open AI 达成合作,计划推出一系列消费级 AI 终端设备。这或许意味着立讯精密不再只是苹果的 " 下游配件商 ",而将成为 AI 硬件崛起的核心合作伙伴,深度向 AI 链迈进。

2025 年上半年,立讯精密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业务实现营收 111 亿元,占营收比重达 8.91%,同比上升 1.7 个百分点;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实现营收 86.58 亿元,占营收比重达 6.95%,同比上升 2.36 个百分点。

从规模来看,短期大部分营收仍来自消费性电子业务," 果链 " 的贡献依旧处于大头,但新的动能正在培育中。

王来春意识到了依赖苹果产业链的弊端,她正带领立讯精密努力地向外拓展,拟开辟新增长曲线。现在,王来春和她的立讯精密已经迈出了撕掉 " 代工厂 "、撕掉 " 果链 " 标签的步伐。

  " 立讯未来 5-10 年的发展方向是清晰的 ",王来春判断。立讯精密未来发展如何,尺度商业将继续关注。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王来春 立讯精密 富士康 郭台铭 深圳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