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价值 前天
欧洲唯一没有身份证的国家,这次真要给大家办证了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6 日,英国首相基尔 · 斯塔默宣布,英国将推出一项针对所有英国公民和居民的强制数字身份证(digital ID)计划。这一举措旨在通过技术手段遏制非法移民,斯塔默表示,该措施将使非法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从而加强边境安全。

据了解,这张电子身份证将嵌入招聘流程,今后雇主招工必须先核查应聘者的数码身份证,确认身份合法性后才能录用。房东租房、银行开户也同理,可以随时联网中央数据库核查对方身份。未来它还可能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比如用于托儿所和福利申请窗口乃至查询税务记录等。

斯塔默搬出这一 " 武器 ",是因为于公而言,英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移民压力,于私而言,移民问题是选民最为关切的问题,关乎选票,为了回应选民,斯塔默必须有所行动。

在各路移民中,从法国海域乘小船偷渡而来的非法移民最令人头痛,带来的治安隐患、就业压力,都考验着社会管理体系,也让民众愈发焦虑。在此之前,雇主对员工的身份核查主要基于护照、驾照和出生证等证件,都是实体证件,相对容易伪造,雇主违规成本很低。因此按照英国政府的说法,数字身份证是给雇佣审查增加了一个技术上的保障。换言之,未来英国人可以凭借手机确定身份,解决求职、医疗、开户和投票等各种生活事宜。

很多人或许会嗤之以鼻,来一句 " 用手机解决这些生活问题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早就实现了 "。他们更会感觉奇怪:身份证不是人人都有的吗?难道以前雇主雇佣员工时就不看身份证?答案是真的没有,英国是欧洲唯一没有个人身份证的国家。

英国人基于长期的公民权利传统,对身份证制度一直相当敏感,将之视为专制的一部分,认为它会侵蚀公民自由。

一战期间,英国首次推出身份证用于征兵统计,战后立即废除。二战时期为了配合战时配给制和防间谍,重启身份证制度,但战后又遭民众反对。

1950 年,一名干洗工人因拒绝配合警察查验身份证被告上法庭,结果法官指斥身份证制度是 " 将公民当罪犯 ",直接导致丘吉尔政府在 1952 年再次废除身份证制度。

2004 年,来自工党的时任首相布莱尔再度试图推行身份证,但 " 侵犯个人自由 " 与 " 浪费公帑 " 就像悬在头上的两把刀,考量着所有社会政策,身份证制度也不例外。保守党在 2010 年上台后,第一时间又将之废止。

英国人对个人权利的看重、对 " 集体 " 的警惕,可以说由来已久。当年的脱欧就是基于这一心理,即使经过二战的巨大冲击,早已不复昔日辉煌,英国人仍然不像法国人和德国人那样致力于欧洲融合。从欧共体到欧盟,英国一直对这种超国家机构心存疑虑。它对欧洲一体化的赞成,仅仅停留在维系各国合作这一层面上。

也正因此,直到 1973 年,英国才加入欧共体。而且,虽然当时的英国经济形势糟糕,国会仍然只能以微弱多数通过加入欧共体的决议,可见民意。1975 年,英国人就曾掀起脱离欧共体的公投。在欧盟成立后,英国坚决反对货币联盟,一直未加入欧元区。同时,它也没有加入申根协定,再之后干脆脱欧。

很多人会将英国的 " 孤立 " 归结为岛国心理。在他们看来,历史上的英国总是联合其他国家压制欧洲大陆崛起的强国,避免一家独大。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当然不会赞同欧洲一体化,让自己从英伦三岛变成 " 英伦三省 "。

这种政治博弈论点当然有道理,但远远不能完全解释英国人的心理。真正贯穿英国发展脉络的,其实是保守主义。被视为保守主义之父的埃德蒙 · 伯克曾说过:" 国家的作用若过度扩张,就会变成自由与自主的敌人。同样,若国家的作用过度削弱,也就会变成自由与自主的敌人。"

这句话其实是英美保守主义的精髓,它极力在国家权力和个人自由中寻找平衡点。我前几年在一篇文章中写过:" 英国人之所以对欧盟这一超国家机构的扩张心存警惕,显然是基于成员国政府自身权力的削弱。自撒切尔夫人执政以来基本保持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始终维持低监管力度,强调‘大市场小政府’,遏制国家权力的扩张和其对经济的干预。而当欧盟日渐扩张时,维护国家主权,不使国家政策被欧盟左右,也成了英国的一大要务,拒绝欧元和申根便基于此。"

说白了就是,英国人连本国政府的权力都尽量限制,又怎会容许欧盟这种超国家机构的权力急速扩张?

也正因此,面对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人即使同意一体化有利于国家利益,但更强调的始终是独立与自由。

在很多习惯 " 整齐划一 " 的人眼中,英国简直就是奇葩,脱欧公投像闹剧,当初的苏格兰独立公投也像闹剧。

但要注意的是,英国公投始终有着高投票率,可见英国人具有高度的自治意识,也可以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意愿。

英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推动,就在于超凡的自治能力。这种自治能力覆盖了英国的各个阶层,造就了社会各级自发形成的自我管理系统。也正是这种自治能力,使得英国一直具备着抗拒集权的能力,这也恰恰是其他传统大国极为欠缺的特质。

1215 年,《大宪章》签署,成为日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它创造了 " 法治 " 理念,第一次以法律文本的方式规定对个人权力的保障,并宣告 " 国王在法律之下 "。

确定君主立宪制后的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先河。我们熟悉的责任内阁和现代政党政治,都发端于英国。

在历史进程中,英国坚持地方自治,始终在保护市民的人身自由、土地保有权自由、独立司法权和自由贸易权等。即使是工党,也曾在 1997 年执政后对英国宪法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向各地下放权力。这种政治制度上的演进,使得英国拥有了宝贵的自治传统。

英国人对个体权利的看重,对权力的警惕,就是他们对身份证制度持审慎态度的原因。人们普遍担心手机里的个人数据是否会被过度采集,公权力是否会借着核查名义滥用信息。

相比英国,欧盟在数字身份领域的尝试更久。

早在 1999 年,欧盟就已制定《电子签名指令》,赋予电子签名与传统手写签名同等法律效力。不过随着技术进步,这一指令早已过于 " 简陋 "。2008 年,欧盟又推动了跨境安全身份链接项目,打造电子身份识别的互通操作平台,以便公民能够使用本国数字身份凭证进行跨境身份认证。2014 年,欧盟又出台关于电子身份识别的《数字身份条例》,彻底取代《电子签名指令》。它旨在提供可互通操作的欧盟框架,欧盟成员国可自愿推行本国电子身份认证计划,其他成员国则有义务承认该国实施的电子身份。不过,这一条例并没有对成员国的数字身份计划作出强制性要求,加上技术标准各异,因此实际操作性有限,更加无法适应近年来的新技术进步。

结果,2024 年,欧盟又发布了新修订的《数字身份条例》,真正 " 与时俱进 ",涉及数字身份钱包、数字身份的信托服务、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合格电子归档服务等,使得欧盟公民可以享有安全参与数字社会和在线访问欧盟公共和私人服务的权利。它直接适用于所有成员国,无需转化为国内法,确保成员国开发的数字身份钱包在欧盟内部能够互通、互认,有利于解决成员国技术标准不同导致的跨境服务障碍。

欧盟国家的数字身份进展有快有慢,最快的当属国土虽小但在 IT 产业方面全球知名的爱沙尼亚,Skype、TransferWise 等全球顶级科技公司都诞生于这个国家。早在数年前,首都塔林就已经是世界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在公共道路上合法通行的首都,街上还经常有快递机器人送外卖和包裹。早在十年前,爱沙尼亚就已经实现 99% 的政务服务在线办理,仅有结婚、离婚和买房这种需要慎重处理的事情不能在线办理。这一切就依托于电子身份证,集成身份认证、数字签名、银行卡、医保卡、驾照等功能,真正让民众享受便利。

相比之下,英国这种老牌发达国家显然 " 传统 " 得多。若不是因为移民问题过于严重,数字身份认证这事儿肯定遥遥无期。

这个计划的推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且成效如何,大多数英国人显然并不乐观。

对于一向重视少数族群和弱势族群权利的英国人来说,需要在推广数字身份认证的同时,为没有智能手机或护照的群体提供解决方案。不少英国网民就认为,数字身份认证潜藏社会危机,许多坚持传统生活方式的老人或存在不便的残疾人,会面临无法证明身份的危险。此外,数字身份认证和许多社会事务可能存在冲突,比如它涵盖群体是 18 岁及以上成年人,但 16 岁以上就有投票权,这就可能剥夺了 16-18 岁之间群体的线上投票权,只能选择线下。

人们还普遍认为,数字身份认证对于非法移民没有多少约束力,这个群体并不会乖乖排队领证,真正需要为此付出时间、精力和适应期的反而是规规矩矩的公民,相当于守法者为非法者买单。而且,从其他国家经验来看,实体身份证也好,数字身份认证也好,都只是工具而非解决问题的关键,法国一直有身份证系统,但非法移民和地下经济问题一直严重,可见关键在于执法而非工具。有人更是尖锐指出,要想改善难民问题,与其搞什么数字身份认证,还不如关闭难民庇护酒店,取消所有免费赠予难民的物资和福利来得实际。

更重要的是其中隐藏的风险,虽然英国官方强调数字身份认证会采用先进加密技术,但英国民众普遍认为此举扩大了政府权力,会侵犯公民自由,而且政府保护敏感数据的能力也备受质疑。尤其是近期以来,从 IT 巨头到银行,从连锁品牌到大型车企,都发生过网络攻击导致隐私泄露的问题,在这个领域,政府并不比商业巨头们更高明,英国内政部现有的电子签证(eVisa)系统就曾多次出错,导致合法移民无法工作或租房。

更何况,在民众看来,政党或政府利用高科技谋取政治私利的风险始终存在。数字身份认证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英国人不愿看到的 " 管理成果 ",包括审查制度、政治压迫和经济排斥等,让公民变得 " 透明 "。

所以,英国要想实质性推动数字身份认证,必须要证明三点:系统安全、零滥用风险和弱势群体不被抛弃。但要想做到这三点,无论在技术上还是人性上,似乎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雷厉风行 " 的强行推进意味着对民主的破坏,在英国不可能实现,完善推进又无法确保几个基础条件的完全实现,因此无法得到民众共识,所以必然是个无解难题。更何况,即使这届政府推行,下届呢?当然,无法推行也未必是坏事。要权利还是要管理,要隐私还是要便利,一直都是英国社会的选择题。

图源 | 网络

作者 | 叶克飞

编辑 | 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身份证 英国 移民 法国 非法移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