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电影 前天
国庆档第一,看完心情很复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最晚的一部,口碑却最好。

4 号才上映的《震耳欲聋》已开分,7.6,国庆档第一。

但 Sir 看完后感受有点复杂。

今天来聊聊。

震耳欲聋

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影子,总感觉在哪看过。

比如和《我不是药神》共用反派王砚辉。

比如兰西雅《向阳 · 花》里扮演聋人,现在她还是。

律师有点像韩国的《辩护人》。

这或许是一部让人观感割裂的电影。

一方面,这部片从表演到制作都很用心。

另一方面,它的电影语言更加讲求即时效果,或者更直白点说,短视频化。

镜头要简单有效,情绪要感染性强。

你很难说这不对,当新一代观众的观看习惯已经被手机屏幕和大数据算法改造,导演就会去选择适应。

电影的一大亮点是。

就让国产片中残障人士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 " 善良且可怜 "。

在这个群体中,同样也鱼龙混杂。

有精明,有自私,有愚昧,甚至也有反派。

《震耳欲聋》更难得的在于。

它不仅仅讲述聋哑人的困境。

更将 " 聋 " 的概念,提升到社会层面上来,推向我们每一个人的处境——

为什么普通人会失语。

为什么无人听到巨大的哭声。

比如吵架,假如其中一方把眼睛闭起来,就说明 ta 在使用 " 冷暴力 "。

电影有个细节。

聋人对声音没有知觉,但他们非常喜欢 " 听 "《感恩的心》。

因为这首歌有配套的手语舞,是他们为数不多能 " 听懂 " 歌词,并且对此产生共情的歌。

讽刺的是。

这首被他们视为心灵慰藉、传递了勇气和信念的《感恩的心》,在现实中却成了无数诈骗分子的 " 开场白 "。

电影里的金松峰(王砚辉 饰),正是深谙此道的高手。

首先,他是一位 CODA(聋人父母的健听子女,看过奥斯卡《健听女孩》的人一定听过这个词)。

因为出身于聋人家庭,所以他非常了解聋人社群的运行规则:

封闭、只和熟人来往、笃信 " 眼见为实 "。

于是。

他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爱做慈善的企业家——金总。

不仅对外号称自己为听障儿童成立了教育基金,还经常在社交平台开手语直播讲座。

教信息闭塞的聋人们如何养老,如何不给后代添麻烦,最关键的是——如何反诈。

他懂得,聋哑人在社会中缺乏被听见的渠道。

于是他专攻这个赛道。

大家都把金总视为听障群体的骄傲,是 " 自己人 ",生活中有什么烦恼和困难,都愿意找他说。

大家感谢他,爱戴他,也希望成为他。

" 鱼 ",就是这么主动上钩的。

当金总打着 " 带聋人致富 " 的幌子,给他们推荐一些 " 低风险、高回报 " 的理财产品时。

几乎没人会怀疑他的善意。

可是,聋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贫穷啊,哪有闲钱买理财?

金总又贴心地给大伙儿想了个办法:

可以先拿自家房本来抵押,房子还是他们的,等回本了再赎回去。

要知道,大部分上了年纪的聋人,是没有语言阅读和文字阅读能力的,基本处于一个 " 文盲 " 加 " 法盲 " 的状态。

所以,他们仅是出于对金总的信任和赚钱的渴望,就把房本交出去了。

还在抵押合同上签了字、画了押。

这是一场孤注一掷的 " 豪赌 "。

电影里,聋人们住在一个名为 " 沪江市玩具一厂 " 的大院里。

可以理解为,他们原来都是这座国营玩具厂的工人,住在分配的住所里,后来用打工攒到的钱买下了这个房子。

这很可能是他们卑微的一生中,最大一笔财产。

而当所谓的理财公司以 " 欠贷 " 名义,上门把聋人们抵押的房子收走时,他们才后知后觉这是个骗局。

想报警维权?

他们听不见,更说不清,还会被催收团伙私下恐吓、威胁。

最终只能落得个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结局。

所以,聋人真就那么好骗吗?

电影给出了远比 " 蠢 " 更复杂,也更残酷真实的答案——

社区里的吴阿姨(迟蓬 饰)被骗后,把自己关在家里,打算点煤气自杀。

楼下围满了同样受骗的邻居,她打着手语问大家:

我只是想戴金镯子

有错吗?

还有一位小卖部老板,马叔。

为了不把先天性耳聋的毛病遗传给后代,他这辈子一直孤身一人。

后来他被骗,把小卖部抵押了去买理财,也无非是想给无儿无女的自己,找一个条件好点的养老院:

我不想一个人

死在家里

是的。

聋人并非大家刻板印象中,那种可怜兮兮、无欲无求,还心怀大爱的 " 圣母白莲花 "。

他们也有虚荣心,有对物质的渴望。

他们只是想靠自己赚更多钱,过上更好生活的普通人。

事实上,电影只拍出了现实中聋人被骗的 " 冰山一角 "。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 2018 年的 " 龙盈 " 投资诈骗案——

以帮助聋人创业,投入少、高回报等噱头,吸引聋人投资,并承诺一周期就能拿到 50% 的返利分红,年回报率近 400%。

相当于,投资 5000,一周就能获利 1781 元。

明摆着的陷阱对吧?

但还是有 3 万多聋人被骗了,涉案金额将近 6 个亿(比今年国庆档目前每一部电影的票房都要高)。

辐射全国各地,广西、湖南、广东、新疆等地尤为 " 重灾区 "。

聋人怎么会相信有这种好事?

因为骗他们的,也是一个聋人——包坚信。

他早年靠卖灯饰发家致富,成为一名成功企业家后,到处给聋人群体谋慈善,做演讲。

一度还被评为 "2010 年最具爱心企业家 "" 中国残疾人自强创业之星 "。

△ 站中间穿白衣服的就是包坚信

包坚信是聋人圈子里的明星人物,很多聋人都视他为偶像、救星,都想成为像他一样的成功人士。

所以,抱着 " 自己人不骗自己人 " 的侥幸心态,很多聋人都自愿走进了这个有 " 钱 " 途的圈套。

其中,还不乏小有名气的聋人演员。

比如铁锋,中国模仿卓别林最有名的聋人。

而当他们后知后觉发现被骗时,却求助无门。

因为这背后,是一个更残酷的系统性困境——

全国有 2780 万听障人士,而专职的手语律师却不到 20 人。

这意味着,当骗局发生,绝大多数受害者几乎无处申诉。

他们不是不想说,而是说了也无人能懂,无人来听。

这种 " 既被犯罪者欺骗,又被制度漠视 " 的双重压迫,才是悲剧最深的根源。

聋人被骗这类案子,一般律师都不接的。

除了不会手语,沟通成本高之外,还有一个最现实的问题:

这个群体普遍没钱没权,律师费,大概率是付不起的。

而且,为他们发声,就相当于是在和资本作对,非但吃力不讨好,还很可能遭到恐吓和威胁。

就像电影中,男主角李淇(檀健次 饰)说的:

你接一个案子

名和利 你总得占一头吧

他是一个出身于聋人家庭的 CODA 律师。

他不聋,却分享了 " 聋人 " 的身份。

在学校遭受了无数的欺凌和侮辱。

更扎心的是,学校还让他以《我的聋人父母》为题演讲为自己募捐,站在台上捧着捐款箱接受同学们的 " 善意 "。

这种强行施加的怜悯,让他对自己的出身愈发感到羞耻。

所以他一心想着出人头地,逃离这个聋人的圈子。

成年后的李淇,作为一名持证上岗的律师,他从没接到过挣钱的案子,一直蹲在老巷子里经营着一间破破烂烂的 " 地摊所 "。

为了赚钱,他更愿意昧着良心,去讨好那些和底层劳工发生纠纷的黑心老板。

点头哈腰地给他们当 " 孙子 "。

当聋人女孩张小蕊(兰西雅 饰)来找他帮忙时,他又表现得傲慢和冷漠。

连案子的细节都没了解清楚,就把人给拒了。

帮不了

我一小时 两千

没错,一个底层律师为了向上爬,选择站在所有底层的对立面。

这就是电影的悬念。

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为什么会激活埋藏的良心。

他如何从 " 恐弱 ",到相信弱者也配拥有尊严。

李淇代表今天很普遍的心态——

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人,对尊严有着最直白的渴望。

只是他错把 " 踩着别人往上爬 " 当成了获得尊严的唯一路径。

他,在道义面前一次次选择 " 装聋作哑 ",利用和无视了这些需要他帮助的聋人群体。

间接导致了这些悲剧的发生。

所以,《震耳欲聋》最终扣问的,是诈骗分子,是律师的良知,是聋人的愚蠢和贪婪吗?

或许,电影真正叩问的是,坐在大银幕下的我们。

当那些 " 看不见 " 的群体试图发声时,你是否选择了视而不见?

当正义需要代价时,你是否选择了明哲保身?

我们或许都曾在生活里,为了 " 站在 32 楼说话 " 而选择性失聪。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主角那样挺身而出。

但至少要保持正常的 " 听觉 " ——

听见他人的呼声。

一个人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我们一起听,那些微小的声音就不会再孤立无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明焉过秋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