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九江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国宝——一件商代的木辘轳将中国木制机械的历史提早了千年,也就是商代中期。但是谁能想得到,这个木辘轳是从农民家的柴房里 " 抢救 " 出来的。
1988 年春节期间,铜岭村村民在铜岭山开山路时,发现了大量古代木头及铜器、木器等生产工具。当地村民纷纷捡拾回家把它们当柴火用。直到一个在当地发掘出来的铜斧头被送到瑞昌市博物馆后,才引起重视。层层上报后,国家文物局立刻下发了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通知书。
同年 9 月,江西省博物馆研究员刘诗中就带着考古队进驻铜岭山。他们进驻后的工作之一就是考古之余和村民聊天,一旦了解村民捡木头回家,就到他们家去看看。
一位村民在聊天中告诉刘诗中,自己曾在矿山捡到过一段 " 钻了方形孔的圆木头 ",隐约觉得这件东西不一般,便没有烧掉,而是一直摆在自家香案下。刘诗中听罢当即蹬着自行车赶去村民家,用一包 10 元的烟,换回了这个宝贝。
经测定,这个不起眼的 " 钻孔圆木 ",正是商代用于矿井提升的机械工具木辘轳,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用于采矿的木制提升工具。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木制机械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这一木辘轳的发现,直接将木制机械的历史提前了千年,也就是商代中期。
另一件战国时期的木滑车 " 身世 " 更坎坷。当它被发现时,已经 " 分身 " 成农民家柴火堆里的十多块柴火了。被考古队 " 抢救 " 出来后,还原拼出了一个战国时期的木滑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定滑轮,是当时矿工用于把矿石从下面矿道中运上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