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说,国庆节假期,天津的每个景点都来了 1 亿人,这数据虽然有点夸张,但人多是真的。那么好看的天津美景,那么好吃的天津美食,那么好听的天津戏剧和相声……别说五湖四海的游客,就是天津本地人来了都不想走。你在看风景,景区里还有人在看你——看你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立马有人 " 搭把手 "。这就是天津人的热心肠,是天津的志愿精神。
用天津话介绍景点像说相声 小姐姐被游客拍进段子
这个假期,记者来到五大道、海河边、公园、展馆……处处能见到带着微笑、热情服务的志愿者。引导、宣传、讲解、捡拾垃圾、解决困难……志愿者的红马甲,是景区里独特的闪光点,点点微光汇聚成天津人最美好的形象。
" 哪儿好玩,您给推荐一下。"
外地游客刚来五大道,他们 " 逮 " 着个穿红马甲的姑娘,先打听打听。游客眼光真准," 抓着 " 的是典型的天津闺女,小姐姐一口地道的天津话,介绍起景区那叫一个 " 溜 "。
" 您去别的地儿我不管,来到了五大道,热门景点必须给您安排上。民园广场,这是地标性的建筑。扭头就是 1920 街区,回头就是大理道……哪儿拍照好啊,大理道上喷小粉花的小茶壶儿,那可出片儿了…… " 听小姐姐这么一介绍,游客都乐了:" 听说过天津人都会说相声,原来是真的。这得拍下来,回去当段子听。"
能把景区宣传说成段子的是 "80 后 " 天津小姐姐许颖,她是五大道街福林里社区的工作人员,五大道的角角落落都 " 门儿清 "。有需要的时候,特别是旅游高峰的节假日,她就穿起红马甲当志愿者。今年的国庆节假期,福林里社区的志愿者协会组织了 50 多名志愿者,分批在五大道地区提供志愿服务。
" 如果您在旅游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需要帮助,您就认准我身上这‘红马甲’或找警察叔叔,都能为您积极解决。" 许颖对自己和伙伴的志愿服务信心满满,她相信天津人骨子里的热情一定能温暖到每一个有需求的人。她用风趣却不失细致的介绍为五大道做着文旅宣传,还不忘提醒游客 " 避坑 " —— " 有些‘黑导游’可找不得,‘黑车’更是坐不得,您得擦亮眼睛,别让人给忽悠了,咱得花明白钱!" 这能说会道又热情周到的天津小姐姐自带 " 流量 ",不少游客都追着 " 拍 " 她。
福林里社区就处在五大道,地儿好,人更好。志愿者队伍中大多是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的天津大姨和天津伯伯。节日里他们为景区里的游客提供着服务,随身都带着 " 三件宝 " ——地图、抹布、垃圾袋。维持秩序、引导指路、解决疑难,还随时收拾地面的垃圾,摆放好共享单车……今年 67 岁的冯淑平阿姨是五大道地区的老居民,她当志愿者就是 " 活地图 ",一边给游客指路,一边讲名人故事里的 " 秘密 "。
社区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俞军更是游客的贴心人,有人悄悄问:" 阿姨,哪里有卫生间啊?" 她居然能给指出所在位置附近的多个选择。" 节日里我们这儿一些单位、餐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卫生间也对外开放,都能去。" 一位带着小男孩的妈妈不好意思地问:" 我去趟卫生间,您帮我看一会儿孩子行吗?" 俞姨马上答应:" 没问题,来,宝贝,跟奶奶待会儿。" 游客的这种信任就来自天津阿姨的亲切和看到 " 红马甲 " 就放心的安全感。
节日期间,仅五大道地区就有来自部分高校、社区的 200 多位志愿者提供贴心服务。志愿者一天要走万余步,一天要说几千句话,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弯腰捡起垃圾和游客掉落的物品……穿红马甲的天津姐姐和大姨、伯伯是一道行走的风景。
边讲故事边教英语 大孩儿小孩儿都当志愿者
" 姐姐,我妈妈还没来接我,请你帮我给她打个电话。"
" 哥哥,你帮我拧下瓶盖儿。"
假期里展馆、图书馆成了孩子们的聚集地,家长们可 " 解放 " 了,能这么放心,就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穿着志愿者服装的大学生了。
尽管自己在家还是个孩子,但是,被一群小朋友围着喊 " 哥哥 "" 姐姐 ",大学生们马上 " 支棱 " 起来,带着百分之百的耐心和细心,陪聊、陪玩、陪学……假期里,觉悟社纪念馆来了不少孩子,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徐子航和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杨爽,不仅负责维持秩序、引导参观,还是行走的 " 自拍杆 ",帮有需要的人拍照。
位于河西区图书馆内的 BIBF 绘本馆里," 好奇宝宝 " 们拉着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志愿者讲故事。哥哥、姐姐利用英文绘本,边讲边教英语。" 你会这么多英语单词啊,真棒。" 大三学生赵思琦 " 哄 " 孩子的本事挺 " 专业 "。她说:" 我们创造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通过绘本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教会小朋友一些新词、新句,我们自己也有成就感。" 陪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几个小朋友 " 争夺 " 同一本书,怎么办?有家长没按时来接孩子怎么办?孩子不小心把书弄湿了怎么办?"05 后 " 的大学生体验着当一天志愿者被叫上百声 " 姐姐 "" 哥哥 " 的忙碌与收获。
11 岁的王偊馨跟着志愿者队伍从意式风情区出发,沿着海河边,一路走,一路捡拾垃圾、一路提醒游人注意安全,团队里的叔叔、阿姨给游客拍照,她充当小助手走了六七公里。13 岁的王楀琁也跟着队伍边走边服务,有游客咨询海河边的景点,小姑娘滔滔不绝:" ‘天津之眼’是天津地标。那边是解放桥……到晚上海河灯光可漂亮了。" 假期里,天津市慈善协会义工联盟服务队组织了五六十名志愿者参与 " 哏儿都欢迎您 " 的服务,大家沿海河徒步为游客提供指路、拍照、咨询等服务,顺路清理环境卫生。由孩子们组成的 " 超凡少年服务队 ",则用天津小孩儿特有的热情在节日里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微光凝聚点亮志愿精神
" 津一助残公益服务中心 " 的志愿者,帮助有需求的残障人越士走进景区、商场、车站……生态城暖心巾帼志愿服务队与生态城蓝天应急救援服务中心联合组建的 " 巾帼海韵宣讲团 ",他们白天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实用技能,每天下午 5 点,志愿者又奔赴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滨海鲤鱼门等热门景点开启晚班安全保障工作。
在南翠屏公园,天津公交头等舱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为游客倒上一杯热茶,随时应答着各种咨询,普及着应急知识,小修小补、小伤处理、小件管理……
别人假期登山是旅游,蓟州登山协会的志愿者登山是为了捡垃圾,他们开展 " 净山 " 活动,一袋袋垃圾运下山,美丽的风景留在身后。
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志愿者奔波在景区,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这个假期,他们脚不停、嘴不停,展现着同样的志愿精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