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 13 岁的微信公众号,又要站起来了?
在近日举行的 2025 广告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方面公布了一组颇为亮眼的数据。其中显示,截止今年 8 月公众号平台图文创作者同比增长 156%、图文阅读量同比增长 323%,优势类目包括生活、美食、健康、文化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长期以来微信公众号一向以深度内容和时效性较强的及时性消息闻名,但这里所说的图文内容却并非长文,而是更类似小红书、微博所擅长的短图文。
此前在《微信公众号广告位再加一,这次是为了微信电商》一文中我们三易生活就曾指出,出于助力微信电商业务等目的,从升级流量入口到新增广告位,自今年以来公众号正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活跃。
如今的种种迹象表明,图文内容正是公众号为自己找到的一条新出路。此前在 2020 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就曾反思微信存在两个失误," 一是公众平台在很长时间里只有 PC Web 版,限制了内容创作者的范围;二是不小心把公众号做成了文章内容载体,缺失呈现短内容的方式 "。随后在 2023 年,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图文模式,当时也被外界视为或效仿小红书做 " 小绿书 "。
到了今年,公众号对图文内容的动作明显进一步加快。例如在上半年,公众号开始支持创作者在手机端通过微信 App 创建和发表文章、图文等内容,无需再通过网页版公众平台或订阅号助手 App。这无疑就降低了创作成本、为个人创作者 " 铺路 ",本质则是进一步降低图文创作的门槛,让更多用户能够更便利地尝试从 " 阅读者 " 向 " 创作者 " 转变,也有助于其获得更丰富的内容供给。
这也与早期抖音 " 全民创作 " 的策略异曲同工,即通过效率提升来实现内容供给侧改革。微信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也显示,截止今年 8 月,公众号移动端发文创作者同比增长 64%
而且日前有消息显示,公众号主页近期或将迎来升级,由以往的 " 消息、视频号、服务 "3 个入口变为 " 全部、文章、图文、视频号、服务 "5 个。与长文一样获得独立入口,也让图文内容的地位再次得到印证。
至于微信公众号发力图文内容的原因,即使抛开有助于探索种草不提,仅从提升用户使用时长这一角度而言,微信公众号便有充足的理由进行改变。毕竟深度内容的价值虽然不可否认,但无奈的是长篇大论已经不那么适合当下的快节奏,用户也越来越习惯于从碎片化内容中获取信息。
此外在今年夏季,小红书正式推出长文功能,支持用户发布千字以上内容,并提供 " 一键排版 " 功能,甚至可以一键导入公众号内容。敌人都偷家了,微信公众号自然也需要给予回应。
背靠微信这个如今市场地位难以撼动的国民级社交 App,公众号的第一大优势莫过于用户规模。腾讯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微信及 WeChat 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 14.11 亿、同比增长 3%。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相比用户群体过于年轻化的小红书,微信公众号在触达中老年用户上显然更占优势。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为爱发电太过理想化,稳定的商业回报才是创作者长期经营的基石。公众号的创作者除了程序化广告(包含公众号底部广告、文中广告、视频后贴广告、留言区广告),目前还可以通过互选广告、返佣商品和内容推广、微信小店带货等形式进行变现,有着比小红书创作者更多的选择。
以公众号留言区广告为例,从用户高频互动的场景入手来进行广告自动插入,不需要创作者额外的运营成本,对于用户的阅读体验干扰也相对更小。
当然,尽管微信公众号如今日益重视图文内容,而且也拿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但能否凭借图文内容再次迎来繁荣,仍有待时间的验证。即使抛开外部竞争不谈,身处超级 App 之中也就意味着微信公众号需要面临用户注意力被分散的挑战。毕竟从基础的社交场景到朋友圈、小程序、视频号,微信已经变得越来越重。换而言之,虽然用户每天微信在上花的时间很多,但分到公众号的时间却可能并不多。
或许对于微信而言,用户具体如何分配时间无伤大雅,毕竟终究是 " 肉烂在锅里 ",但公众号团队显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