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杂志 前天
评分倒数第一,我是真没想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四年前《刺杀小说家》凭借天马行空的东方奇幻设定、双线并行的叙事结构,在争议中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

四年后,续作《刺杀小说家 2》如期而至。

结果却成了国庆档目前评分最低。

这部承载着导演路阳 " 中式奇幻宇宙 " 野心的作品,为何赢了票房,却没能赢得观众认可?

《刺杀小说家 2》的故事发生在第一部结局的六年之后,依旧延续了 " 现实世界 " 与 " 小说世界 " 双线并行的叙事框架,却在世界观上做出了关键升级 。

两个世界不再是简单的 " 相互影响 ",角色能够实现真正的双向穿越。

在小说世界里,第一部最终决战中舍弃巨人躯体、回归肉身的赤发鬼(邓超 饰)从未放弃野心,他偶然发现自己的命运早已被更高权力者注定,不甘心的他决定夺取左右世界的权力,走上 " 弑神 " 之路。

但仅凭自身力量远远不够,他将目光投向了守护云中城百姓与铜虎、小桔子、黑龙三位家人的空文。

赤发鬼利用空文对未来的焦虑,展示了 " 神的预言 " 中一切崩塌的景象,声称只有找到神明才能改变命运,成功说服空文与自己暂时结盟,共同踏上 " 寻神之路 "。

随着剧情推进,小说世界引入了 " 秘术 " 设定,赤发鬼的 " 饕餮术 " 能吞噬他人夺取能力,这恰好映射了他对待权力的态度 。

信奉弱肉强食,认为只有通过暴力与掠夺将一切握在手中,才能让世界平稳运行。

影片也揭露了赤发鬼的过往。

他本是战乱中流浪的屠户,权力对他而言是生存的必需品,早年杀死前任帝王久天登上权力之巅的经历,让他试图故技重施,计划吞噬空文获得创世神力。

与之相对,空文的 " 秘术 " 是与他人的共鸣,他寻神的动机纯粹是为了改变不幸命运、拯救朋友,对待权力始终保持克制,从未想过凌驾于他人之上。

现实世界的叙事则围绕小说家路空文的困境展开。

过去六年里,他创作的《弑神》成为畅销作品,著作权却被名为 " 蝉 " 的神秘主体占据,自己还被塑造成 " 沽名钓誉的抄袭者 "。

为了恢复名誉,路空文接受 " 蝉 " 的提议撰写《弑神 2》,却不知 " 蝉 " 只是将他当作可随时抛弃的工具 。

这正是现实中资本对创作者的缩影,创作者沦为资本运作的螺丝钉,作品成了流量工具。

更棘手的是,路空文还需对抗内心的 " 心魔 "。

他创造的赤发鬼,本质是自己对权力、报复、不甘的投射,当他被 " 蝉 " 引诱、遭舆论攻击时,心魔便会怂恿他报复、疏远家人。

影片中,路空文曾两次接近 " 赤发鬼状态 ",一次是掐住 " 蝉 " 的脖子泄愤,另一次是想让小说里的空文 " 体会彻底的绝望 ",这也抛出了核心议题。

创作者有权为了艺术效果,让虚构角色承受苦难吗?

两条故事线在角色双向穿越后迎来交集。

小说世界的少年空文穿越到现实,发现自己苦苦寻找的 " 神 " 竟是创造自己的路空文,而路空文也在与少年空文的相处中,逐渐摆脱自我怀疑。

少年空文不仅帮助路空文解决了被 " 蝉 " 威胁的现实危机,还让他重新思考创作者与角色的关系 。

最终,路空文选择与小说里的空文建立平等、尊重的朋友关系,放弃了 " 创作者全能 " 的幻觉。

而小说世界的高潮,落在赤发鬼的结局上。

他试图吞噬空文却失败,最终亲手摧毁象征自己权力的高塔,坠入深渊。

影片借久天之口暗示,赤发鬼并非纯粹的邪恶,他仍有人性,渴望认可,只是过去的价值观深入骨髓,让他无法回头。

从制作层面看,《刺杀小说家 2》延续了前作的东方美学风格,2800 多个视效镜头占比超 90%,烛龙舰队、饕餮术、复生术等场景视觉冲击强烈,心树、赤沼、太初秘境等设计源自中国古画,秘术设定也基于中式武侠体系,与西方魔法形成区别。

" 云中五虎 " 的新增设定,还为武打戏份与特效的融合提供了空间,近身格斗拳拳到肉,特效招式华丽,这些都让影片具备了 " 爆米花大片 " 的潜质。

但为何这样一部看似 " 有野心、有制作 " 的作品,会遭遇观众的集体 " 不买账 "?核心问题出在故事完成度与主题表达的混乱上。

首先,叙事逻辑存在明显漏洞。

少年空文本是为改变伙伴命运踏上寻神之路,穿越到现实后却突然抛却使命,与路空文一起看演唱会、过日常生活,人物动机断裂。

路空文前期执着于 " 夺回名誉 ",甚至与关宁、小桔子反目,见到少年空文后却轻易放下执念,情感转变缺乏铺垫。

赤发鬼若早有不被路空文左右的自由意志,那他 " 反抗命运 " 的主题便失去支撑,这些漏洞让观众难以代入剧情。

其次,主题表达反复摇摆,甚至自相矛盾。

影片起初试图探讨 " 资本对创作者的压迫 "" 角色的自我意识 "" 权力的本质 " 等深刻议题,比如通过 " 蝉 " 的角色批判流量市场对原创权的掠夺,通过少年空文的抗争强调 " 我命由我不由作者 "。

但到了后期,这些议题都被抛诸脑后,沦为 " 正邪对立 " 的套路 。

最终解决危机的方式,又回到了 " 路空文写小说对抗反派 " 的陈旧戏码," 小说怎么写世界就怎么变 " 的设定,彻底推翻了前期对 " 角色独立意识 " 的探讨,让深度表达流于表面。

更关键的是,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削弱了情感共鸣。

赤发鬼成了 " 贪欲 " 的符号,他渴望权力的深层原因从未被清晰解释。

" 蝉 " 作为资本的代表,只有 " 坏 " 的标签,缺乏立体性。

关宁、小桔子等配角,也只是 " 朋友 " 的符号化存在,永远无条件为路空文付出。

加上影片强行插入的尴尬笑料 。

比如路空文穿越时呕吐、时空门乱开制造的狼狈场面,不仅没能丰富人物,反而让角色更显单薄,难以让观众产生共情。

此外,叙事节奏的失衡也加剧了观影体验的割裂。

影片前期采用 " 上帝视角 + 公路片 " 的混搭模式,提前告知观众 " 少年空文要杀的神是路空文 ",让公路片失去了悬念感。

中期情节又陷入 " 复制粘贴 ",五虎将接连死于饕餮术,缺乏新意。

后期为了制造高潮,让角色在两个世界频繁跳跃,混乱的场面让部分观众直呼 " 看不懂 ",原本该有的情感冲击力被稀释。

四年前,《刺杀小说家》凭借 " 只要相信,就能实现 " 的 " 痴人精神 ",打动了不少观众 。

路空文作为世俗意义上的 " 失败者 ",却能通过小说对抗强权,这种 " 小人物的英雄梦 ",是影片最动人的内核。

但在《刺杀小说家 2》中,这份 " 精气神 " 消失了。

路空文从 " 执着的创作者 " 变成了 " 摇摆的普通人 ",两个世界的联动从 " 梦想的载体 " 沦为 " 奇幻噱头 ",当 " 一个作家的奥德赛 " 变成 " 多重故事的大杂烩 ",影片自然失去了最能触动观众的初心。

对于一部商业类型片而言,制作与想象力是 " 加分项 ",但扎实的叙事与清晰的情感锚点,才是 " 基础分 "。

《刺杀小说家 2》空有宏大的世界观与华丽的特效,却没能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将这些元素串联,最终让 " 中式奇幻宇宙 " 的野心,败给了潦草的叙事。

或许,对路阳导演而言,下一部作品若想挽回口碑,需要先回到 " 讲故事 " 的本质。

毕竟,观众愿意为 " 奇幻 " 买单,更愿意为 " 有温度、有逻辑的故事 " 买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