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某户外品牌联合某艺术家以敬畏自然之名在喜马拉雅山脉 " 炸山 " 的事情太让人气愤了。
城市都明令禁止烟花爆竹燃放了,竟然跑去最美丽也最脆弱的世界屋脊搞这种 " 行为艺术 ",艺术家还为自己有 " 大闹天宫 " 的本领沾沾自喜。
虽然主办方解释了材料环保、有保护方案、手续合规、清理了现场,也道歉说考虑不周、全力补救。
但各种看不见的金属成分永久性地沉积在了那里,这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恢复,让人好心疼。
有人以及其傲慢的态度大行破坏,但也总有一群人愿意用小小的行动为环保出一份力:比如在青海高原路边捡垃圾、清理路人粪便。
如果不说,你一定不会注意到下面的这两个人是胡歌和刘涛。
他俩是项目的发起人,而《一路前行》则记录了他们参与环保的过程、以及对食物浪费、过度包装等环保议题的探讨。
这本纪录片,豆瓣评分 9.2、还入围过白玉兰,今年年初连第二季都已经悄悄更新完了。
质量非常高,看完全集的我一次一次被他们对环保的赤诚、对自然的敬畏、对后代的责任感打动到忍不住流泪。
其中最触动我的一个点是胡歌谈到自己做环保的私心,也是我今天写这篇文章的初心。
他的私心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他的女儿:
当有一个幼小的生命需要守护时,人思考的就不只是自己,不只是现在,会想到几十年之后,孩子的未来里,是否还有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作为妈妈,我也感同身受,
01.
去大自然,粪便和厕纸你能带走吗?
节目一开始,胡歌和小伙伴们就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进入可可西里保护区卓乃湖近距离拍摄藏羚羊产仔。
节目组有些兴奋,刘涛也表示很好奇,但胡歌却显得心事重重,他害怕他们三个的到来反而让更多的人过来打扰这片清净之地。
万般纠结中,他召集节目组和巡护队开了一个小会,提出来一个严肃又犀利的问题:" 如果不是我们三个人,是普通游客,是不被允许进入的吧。"
巡护员表示当然不被允许,印象中只有少数媒体被允许进去过。
有可能人踩下去的第一个脚印,就是人类在那片圣地的第一次涉足。
导演有不同想法,他觉得被记录、被传播才会让更多人参与保护,三位嘉宾的参与也可以提供珍贵的视角。
巡护员也表示理解,他们作为公众人物可以用自身的影响力去影响更多人关爱可可西里。
这也是一种方式,但胡歌还是决定放弃进入可可西里腹地。
作为公众人物,更应该以身作则,不能为了个人的真实体验,做了错的事。
他想要传递的环保理念,不是通过展现那里的风景有多秀丽,那里的工作人员有多辛苦,而是希望告诉更多的人,大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规律,人和自然需要一定的距离,不打扰就是一种最好的保护,他们还可以去做其他力所能及的事。
真正的敬畏之心有时候是选择不做一些看似光彩的事,去做一些看似掉价的事。
比如留在保护站,陈龙负责给工作人员做饭,胡歌和刘涛去 109 国道旁边清理卫生,很多瓶子里还装着被人遗弃的排泄物。
垃圾收集回保护站之后,还要手动分类,先去厕所倒掉,再踩扁装袋,这活真的很挑战人的心理极限。
野外解决生理需求的确是个难题,胡歌认为这样无可厚非,动物也这样,但是用完的厕纸请自己带走,因为很多纸巾无法降解。
刘涛则无法接受,她觉得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是实在无法克服自己的 " 心理障碍 ",很难做到。
于是就上演了第一季的名场面,两人为是否带走厕纸 " 吵了 " 一路,甚至一度面红耳赤,陈龙在旁边乐得直跺脚。
虽然是个搞笑的小插曲,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人类活动再小心也难免对大自然造成影响,如果没有带走厕纸甚至粪便的决心,最好还是刻意保持距离。
02.
自然如此可爱,很难不爱
《一路前行》第二季换了一种视角看待人与自然,有时候我们要刻意保持距离,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和谐相处。
胡歌三人组奔赴 4 大生态系统——雪域高原、海洋岛屿、热带雨林、滨海城市,带着大家发现天地万物,到底美在何处、萌在哪里。
只有了解才会热爱、只有热爱才会行动。
某个花开的瞬间和无意的回眸让专家、志愿者发愿护其一生,也可能让普通人生发环保热心。
他们在雪域高原上,认识的第一个就是网红动物 " 藏狐 ",它那张憨厚丑萌的大脸和小眼征服了很多粉丝,成为表情包和文创品的钟爱之选。
更巧的是这一集的总导演张辰亮和它共享一张网红脸,很有喜感。
藏狐超高的人气,不仅给嘉塘草原带来了关注,也带来了保护它的人和钱,成为当之无愧的 " 伞护种 "。
顾名思义,这种动物像一把伞一样保护着草原上其他的生灵,让嘉塘草原生态保持健康。
作为草原上次顶级食肉动物,藏狐不光凭 " 流量 " 营业,也是凭实力成为一方 " 霸主 " 的。
它们最喜欢吃的美食就是 " 鼠兔 ",而草原 " 鼠兔 " 作为草地破坏大王,如果数量太多,就会加速草地的衰退,藏狐承担了重要的灭鼠任务。
嘉塘草原也是因为藏狐比较多,鼠灾没有那么严重。
但它也有 " 耍赖 " 的时候,会去抢另外一个网红动物 " 喜马拉雅旱獭 " 的家。
没错,就是大家常用的表情包上的另一个明星选手。
旱獭是草原上的优秀建筑师,建造的洞穴又大又舒适,藏狐捕猎技术虽然高超,建筑能力却是一般,这种情况下他的 " 大脸 " 特质就发挥了作用,学人家 " 鸠占鹊巢 ",抢地盘。
于是就能看到可笑又无奈的一幕,两个网红为了一个窑洞互相追逐、大打出手。
动物世界有弱肉强食,植物就更是一种 " 弱势群体 " 了,避难和求生技能又降了一个等级。
在西双版纳,胡歌等行人的一个重要环保任务就是 " 放归兰花 "。
之前只听说过动物放生,原来植物也有放生一说,更不知道的是原来大部分兰花都是长在树上而不是土里。
云南曾是兰花的天堂,鼎盛时期到处可见 " 树上挂兰花,地上飘兰香 " 的美丽景象,但是因为一代代人没有节制的采摘已经让野生兰花岌岌可危。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担当起来挽救和保育的工作,科研工作者对兰花幼苗进行人工培育,优选强壮的兰花苗绑在条件适宜的树木上,放归山野。
但问题是绑好的兰花随时可能被 " 路人 " 顺手摘下、被 " 有心人 " 盗采贩卖。
胡歌和科研人员放归兰花的时候不得不 " 翻山越岭 " 寻找人迹罕至的地方,以至于回去时都不知道怎么下山。
古语有云 " 空谷幽兰 ",其实并不是因为幽谷才长兰花,兰花也可以生长在人的身边,但如果没有保护,兰花只能在幽谷生存。
导演张辰亮说自己向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种 " 侣鱼虾而友麋鹿 " 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景象。
地球是所有动植物共同的家,一定也能找到一种方式共生共荣。
03.
只要行动,就有希望
可可西里这片动植物的人间天堂,三十年前却是猎杀藏羚羊的人间地狱。
那时候的卓乃湖放眼望去,遍地都是盗采盗猎的犯罪分子,还有被剥皮之后的藏羚羊尸体。
土生土长的秋培扎西家族痛心疾首,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乡投入到可可西里的生态保护中。
在与盗猎者多次的斗智斗勇中,秋培扎西的舅舅索南达杰因与盗猎者搏斗身亡,他的父亲扎巴多杰在家中被犯罪分子近距离枪杀牺牲。
秋培扎西继承了父辈遗志,驻守和保护可可西里将近 30 年,他给自己立下志向一定要守护这里超过 45 岁。
不过保护环境不一定非要如此 " 悲壮 ",也可以一分钱不花,比如胡歌的一位公益伙伴。
在玉树嘉塘草原,胡歌恰巧碰见了他,4 年前,他们在一次长江源环保公益行动中认识。
别看这位大哥皮肤黝黑、身材魁梧、一头长发,内心却非常柔软。
2008 年的某一天,他在家乡的一条河边看到一个塑料袋,里面都是各种难以逃逸的青蛙,有的还活着,有的已经干瘪。
他深受触动,想到如果能清理好高原上的水源,不管是对谁都有很大的好处,而做这件事不需要有任何经济压力,只需要付出体力就能干好。
于是第二天,他就背起麻袋去捡垃圾,一干就是十几年,哪里有垃圾哪里就有他的脚踪。
在那片脆弱又美丽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人立志只要活着就要搞生态保护,有的是当地人,也有很多是外来人。
比如从顶尖大学毕业的科研工作者,甘愿在最艰苦的一线测量记录,做枯燥乏味的基础研究。
也有真正有敬畏之心的艺术工作者,用画笔、镜头记录并传播环保理念,用手工艺品为当地人增收减牧,而不是去 " 炸山 "。
就如胡歌所说总会有人幸运地被大自然 " 选中 ",内心有莫名的感动,愿意脚踏实地去行动。
作为一个普通人,不一定要像他们一样背负使命、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在正常的生活里做一件举手投足的小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可能是在外出游玩、享受大自然美好时,管理好自己制造的垃圾,随身带走。
可能是买快递时,把快递纸箱收集起来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点
也可能是随身携带水杯,装要喝的咖啡和奶茶,减少一个纸杯的使用。
" 很多事情不需要想太多,做了就有它的意义。"
慢慢地从一个人到两人,从两个到三个人,从三个人到四个人,从四个人到所有人,环保这个小众的事就会变成大众的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