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 日,美国白宫因预算案僵局正式进入停摆状态。
这是美国 7 年来首次出现政府停摆,联邦政府的许多部门被迫关停,大量雇员面临无薪休假。
国务卿鲁比奥警告,此次停摆可能危及国家安全。
就在这一背景下,总统特朗普迅速通过社交媒体发文,将矛头转向中美大豆贸易问题,称他将与中国 " 好好谈谈 "。
特朗普在发文中提到三点:
美国大豆种植者正因中国减少采购而陷入困境;
他计划动用政府资金补贴豆农;
他指责现任总统拜登无能,未能让中国履行贸易协议,并表示自己将亲自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这些言论引发广泛争议,不少人认为特朗普此举意在转移国内对政府停摆的关注。
事实上,美国豆农的困境早有迹象。
美国豆业协会此前曾公开致信特朗普,反映出口锐减导致的收入问题,但迟迟未获有效回应。
如今,白宫停摆让特朗普面临更大的政治压力,他显然希望通过农民议题来吸引公众注意力,试图缓解当前的不利局面。
中美大豆贸易问题并非特朗普描述的那样简单。
根据此前中美贸易协议,中国确实承诺采购一定数量的美国产品,包括大豆。
然而,协议执行期间,美方频繁采取加征关税等措施,导致贸易关系紧张。
中国逐步减少对美国大豆的依赖,转而从巴西、阿根廷等国采购大豆。
2025 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量已占其总进口量的 70% 以上,而阿根廷也成为新的重要供应来源。
仅在数日前,中国就从阿根廷订购了 35 船大豆。
这一市场行为引发美国的不满,部分美国官员批评阿根廷 " 忘恩负义 ",但阿根廷总统米莱对此未作回应。
显然,中国的采购调整是基于市场需求,而非政治动机。
特朗普提出的补贴豆农计划也存在疑问。
在政府停摆的背景下,美国财政状况本就紧张,补贴资金的来源令人担忧。
而且,即便补贴能够短期缓解豆农压力,美国大豆出口的长期困境仍难以解决。
中国减少采购的趋势是市场行为,单靠补贴或贸易谈判难以扭转。
此次白宫停摆还可能对中美贸易谈判产生影响。
两国此前已进行四轮谈判,第五轮谈判或将因停摆推迟。
特朗普显然担心中国会利用美国政府停摆的弱点,在谈判中提出更强硬的条件。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渠道,降低了对美国产品的依赖,这无疑削弱了美方的谈判筹码。
综上,特朗普试图通过大豆贸易议题转移国内矛盾,但这一策略能否奏效仍存疑。
美国豆农的困境并非中国造成,而是美方政策引发的结果。
随着中国持续调整进口策略,美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优势正在被削弱。
未来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仍需持续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