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今年国庆假期,天津以 "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为主题,成功打造了一场全城联动、全民共享的艺术盛宴。作为 " 天津银行 · 2025 天津戏剧节 " 的核心版块,活动以戏剧为媒介,将整座城市变为一座没有边界的剧场,成功绘就了一幅 " 演艺 + 文旅 " 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活动通过九大文化地标联动,构建出一张 " 戏剧漫游地图 ",不仅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体验,更显著提升了天津的文化创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统计,国庆中秋长假期间,"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活动共在全市 9 个点位,相继组织了 289 场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吸引 50 余万人次线下参与,全网总曝光量突破 1 亿次,互动量突破 1000 万次。活动内容、相关话题在各社交媒体平台热度持续走高,观众纷纷赞叹 " 太洋气了!"" 天津全城入戏,太棒了!"" 被 89 岁的老戏院拿捏了 " ……这些真实反响,印证了 " 戏聚天津 " 品牌已深入人心,成为天津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发展的亮眼名片。
戏剧走出剧场 城市成为舞台
本次活动推动戏剧艺术全面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实现从 " 在场观赏 " 到 " 在城体验 " 的升级。中国大戏院、古文化街戏楼、金街大铜钱广场、意式风情街、鼓楼广场等九大点位联动,使戏剧走出传统剧场,深入街区、广场、历史建筑与商业空间,在与城市的对话中激活文化记忆,重塑场所精神。
中国大戏院以 " 国庆游艺会 " 形式全新亮相,首次对外开放尘封多年的二楼阳台,结合《名伶之路》情境展览与戏曲快闪等活动,让拥有 89 年历史的老戏院焕发新时代活力。古文化街戏楼推出的《海河故影》沉浸版,以 " 楼上 + 楼下 " 的立体演绎,彰显 " 曲艺之乡 " 的浓郁地方特色。金街大铜钱广场上演的沉浸式话剧《日出》,在故事发生地附近演绎经典,实现文学、戏剧与城市地理的跨时空共鸣。意风区马可波罗广场则依托角楼建筑上演《茶花女》选段,让观众 " 在天津遇见意大利 ",生动诠释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质。
此外,鼓楼广场的曲艺快闪与灯光秀、天津银行支行的戏曲、曲艺互动演出、天津张园的《津门往事》沉浸展、南开大悦城的环境式悬疑音乐剧《无刃之镜》等,共同构建多元艺术场景,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空间的参与性与感染力。
演艺赋能文旅 品质源于诚意
" 戏聚天津 " 的成功,植根于天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与专业院团的全力投入。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绝大多数演出均由天津本地院团的艺术家担纲。他们以 " 真功夫 "" 真感情 " 投身城市公共舞台,用专业演出传递艺术温度,赢得市民游客的一致赞誉。
从去年引发 " 拖着行李箱奔赴戏剧之约 " 的热潮,到今年全网总曝光量突破 1 亿次形成持续文化热点," 戏聚天津 " 已从一个节庆活动,演进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品牌。它不仅带动文旅消费升级,更生动诠释了天津 " 河、海、城 " 交融、" 中 " 与 " 西 " 对话、" 古 " 与 " 今 " 并蓄的开放包容城市气质。
除九大核心点位外,人民公园、西青赶大营、觉悟社纪念馆等地也同步推出系列演出,进一步拓展 " 戏聚天津 " 的文化辐射力,共同构筑国庆期间全城有戏、全民乐享的艺术氛围。
" 戏聚天津 " 不仅是一场文化活动,更是一次以演艺为纽带、推动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的城市创新实践。它让戏剧流淌于街巷之间,让艺术成为可感、可参与的城市风景,充分展示了天津在文化建设与旅游赋能方面的前瞻性与执行力。未来,天津将继续以 " 戏 " 聚人、以 " 文 " 塑旅,持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谱写新时代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天津篇章。(津云新闻记者吴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