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缎 10-09
这个十一假期,AI又变天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人类的假日,不过是 AI 加速的间隙。

"AI 一日,人间十年 ",2025 年十一假期之后,我们将会对 " 超级倍速社会 " 这个概念有越来越深切的感知。诚如我们所知,每轮工业革命都将带来指数级社会变革,AI 莫不如是。虽有心理准备,未成想,AI 的体感竟如此迅猛,宛如时间压缩,社会节奏骤然提速。

这个十一假期里,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投资加码,再到 OpenAI 估值神话延续,不再是简单的技术跃进,而是资本、计算力和地缘竞争的综合博弈,一个 AI 时代社会经济版的 "scaling law" 似乎逐渐成型。

令人愈渐不寒而栗的是,当人类还在假日中 " 流放 " 时,AI 却在悄然 " 充电 " ——字面意义上的电力消耗。它提醒我们:以人类为参照系,AI 进步的本质是加速不平等,关于未来," 不堪设想 "。

以下,我们逐一剖析假期中几件标志性事件,每一件都如一枚棋子,正在重构 AI 的全球棋局,不可不察。

01 算力垄断 2.0:OpenAI 与 AMD 的芯片联姻

继英伟达与英特尔 " 世纪牵手 " 后,OpenAI 不甘人后,开始视 AMD 为自己的后手。

10 月 6 日,OpenAI 在年度开发者大会(DevDay)上宣布,与 AMD 达成多年协议,后者将为其提供 AI 芯片,并授予 OpenAI 购买 AMD 约 10% 股份的期权。

这笔交易价值数百亿美元,不仅强化了 OpenAI 在生成式 AI 领域的领导地位,还凸显了行业对计算资源的极度渴求。

逻辑上,这源于 AI 模型训练和推理的指数级需求:据估算,GPT-5 级模型的训练使用了数万块 GPU,但显然未达到预期里程碑,GPT-5 之后,需要更疯狂的算力求索以探明新的极限。AMD 的介入旨在打破 Nvidia 的垄断,提供更具性价比的 MI300X 系列芯片。

专业分析显示,此举将加速 OpenAI 的 "Stargate"(星际之门)超级数据中心项目,目标是到 2030 年部署 6 吉瓦计算力对应的用电需求——相当于美国一个中型城市的年用电量。

冷峻的现实是,这加剧了能源危机:数据中心已占全球电力消耗的 2-3%,而 AI 的扩张可能推高至 8%。吊诡之处在于,这些科技巨头一边宣扬 AI 将 " 拯救世界 ",一边却在构建一个电力吞噬怪兽,仿佛在说:" 绿色 AI?先让我吃饱再说。"

这样的现象,正在触及技术伦理的核心:计算力是双刃剑,能驱动医疗突破(如个性化药物设计),却也可能放大环境不公——发达国家抢占资源,发展中国家只能旁观。

02 泡沫还是价值:OpenAI 估值飙升至 5000 亿美元

同在 10 月 6 日,OpenAI 完成一项员工股份出售交易,以 5000 亿美元估值超越 SpaceX,成为全球最大初创企业。

这一里程碑得益于其 H1 营收达 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16%),但也暴露了高额烧钱:上半年计算支出高达 25 亿美元。

逻辑上,这反映了投资者对生成式 AI 的狂热:ChatGPT 用户基数超 2 亿,潜在商业化路径(如企业集成)让其成为华尔街宠儿。

专业地看,此估值依赖于模型迭代,如新推出的 Agent Kit 工具包,允许开发者构建、测试和部署 AI 代理;此外,ChatGPT 新增即时结账功能和第三方应用集成(如 Spotify、Zillow),将聊天机器人转化为全能平台。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创新放缓,泡沫随时破灭——烧钱率已达营收的 58%。

03 基建投资狂潮:Meta 与 CoreWeave 的 140 亿美元协议

十一前夕,Meta 与 CoreWeave 签署一项价值 142 亿美元的计算协议(至 2031 年),涉及 NVIDIA GB300 芯片,用于 AI 基础设施扩展。同时,Oracle 宣布为 OpenAI 美国数据中心采购价值 400 亿美元的 Nvidia 芯片。

这些交易标志着大科技公司对 AI 硬件的集体押注:预计 2025 年,亚马逊、Meta、微软和谷歌的资本支出将达 3200 亿美元,主要用于数据中心。

专业视角下,这体现了从实验到工业化的转变:CoreWeave 作为 GPU 云提供商,专注于高效推理,协议包括 10.5 吉瓦电力外包给伙伴如 Brookfield。显示的逻辑则是,规模效应主导一切——谁掌控计算,谁主宰 AI。

但 " 老生常谈 " 的是,能源瓶颈显露:AI 数据中心可能推高全球电力需求 40%。

这些巨头像就像饥饿的恐龙,争抢最后一块 " 硅肉 ",却忽略了气候 " 陨石 "。它呼应了资本主义悖论:创新驱动增长,却以可持续性为代价。如果不转向绿色能源,这种 " 变天 " 将从技术扩展到生态危机。

04 模型迭代浪潮:Anthropic Claude 4.5 与 DeepSeek V3.2

一周之内,Anthropic 发布 Claude 4.5(Sonnet 4.5),强调长上下文推理和工具集成;同时,,DeepSeek 推出 V3.2,声称将长上下文计算成本降低超 50%。

这些迭代反映了 AI 从通用模型向高效、专精化的演进:Claude 4.5 在编码竞赛中胜出,DeepSeek 则针对企业级应用优化——成本,还是成本。

根据产品指引,Claude 4.5 的 "Agent SDK" 自定义功能允许用户构建个性化代理,提升生产力;DeepSeek 的效率提升则源于架构优化,适用于生物计算等领域。

一定程度上,这正反映着当前中美 AI 竞争的总体趋势:美国领先模型数量,但中国在质量上持续追赶。

当然,竞争固然激烈,但进程往往囊括大量 " 滑稽现实 ",诚如一些辛辣的三方评论所称:这些模型像学术界的 " 学霸 ",互相抄袭却假装原创。

05 AI 视频新里程碑:Sora 2,从研究原型走向消费级产品

更早之前的 9 月 30 日,OpenAI 正式发布 Sora 2,这是其文本到视频生成模型的重大升级版,标志着 AI 在视频创作领域的从研究原型向消费级产品的转变。

Sora 2 提升了视频的物理真实性和可控性,还首次集成同步音频生成,并伴随一款名为 "Sora" 的 iOS 社交应用推出,该应用类似于 TikTok,支持用户生成、分享和 remix 视频。

OpenAI 未公开完整训练细节,但强调通过再标注(re-captioning)增强训练数据,并借鉴如 Step-Video-T2V 和 DiTraj 等研究以改善时序一致性和运动轨迹。早期用户反馈显示,Sora 2 在首次生成中准确率更高,尽管速度较慢。

这些进步使 Sora 2 超越竞争对手如 Google Veo 3 或 Runway Gen-2,在多镜头叙事和世界状态维护上更具优势。

有观点认为,Sora 2 标志着 AI 向通用世界模拟器的迈进,可能赋能机器人和更复杂模拟。

OpenAI 计划通过 API 和全球推广进一步加速 Sora 2 商业化进程,重塑社交媒体(TikTok 瑟瑟发抖);但高昂的计算成本和伦理审查仍是挑战—— " 深假 "、隐私侵蚀、版权争议如影随形。Sam Altman 在发布会上也对 Sora 2 视频工具的版权风险自我调侃:" 希望我们别被起诉。"

某种意义上,我们在创造乌托邦的同时,也在自建潘多拉魔盒。

以上,资狂欢、模型跃进、基础设施扩张交织成网—— AI 的钢筋水泥进程,在我们的十一假期中加速演进。甚至可以说,我们的假日,不过是它加速的间隙。

这也在提醒人类:技术不能孤立至失控,必须与人文共舞。否则,下一个十一,变天的将是整个社会。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amd 数据中心 芯片 美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