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10-09
为何“赚钱”App能够“大行其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原标题:《走路赚钱?小心,这些 App 有坑》

走路赚钱、听小说赚钱、看视频赚钱 …… 近期一些打着 " 随时随地帮你赚钱 " 噱头的 App 不断冒头。这些 App 大多针对中老年用户群体设置消费陷阱,且形式不断翻新、手段更加隐蔽。不少中老年消费者下载后稀里糊涂订购消费产品,陷入一场精心设计的围猎。为何 " 赚钱 "App 能够 " 大行其道 "?

本想 " 赚钱 " 却被 " 坑钱 "

"5 月 4 日支付老年大学网校会员 888 元、掌上老年学堂会员 898 元。" 今年 6 月,福建的林女士无意间看到母亲手机上有两笔扣款,心生疑惑,其母表示并未上过任何网课。经详细翻查,原来是某赚钱宝 App 里的弹窗广告,诱导其母支付了这两笔费用。林女士尝试打开该 App 后发现,跳转第三方平台、网页弹窗接踵而至,一步步都在诱导付款。

除被单次大额扣款外,在此类走路赚钱 App 中还有广告以 " 单次小额支付 + 自动续费 " 的模式,诱导用户开通运营商的增值业务或者连续会员月卡。

不久前,湖南的一位女士发现母亲手机里有一条中国移动发来的验证码短信,才得知母亲下载了 " 走路赚开怀 "App 并点击了广告,无意间订购 35 元 / 月的全年流量包,且已扣费。短信显示,该业务由与广州骏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电子渠道办理。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走路赚钱 App 存在一条 " 引君入瓮 " 的套路链条——先将自家广告投放到短视频、短剧等中老年用户较多的平台中,诱导其下载,用户操作时极有可能被误导点击广告,进而引导其开通对应广告主的付费业务。

半月谈记者从小米应用商店下载了一款 162 万下载量的 " 走路赚零钱 "App,打开后霸屏弹窗不断弹出。无论点击 " 登录 " 或 " 还未登录 ",均会跳转至外部链接,或显示 " 立即领取 " 视频会员。点击后," 领取 " 却摇身一变,成了每月 25 元的会员与话费的产品 " 订购 ",默认自动续费。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说,中老年人被按钮虚假指示后,极易通过多次点击,订购自动续费产品或者开通运营商的增值服务,被多笔扣款才后知后觉。

中消协今年 8 月发布的《2025 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发布 " 走路赚钱 "" 免费领红包 " 等宣传语吸引老年人点击,声称用户只需利用零散时间在手机上进行简单操作,即可获取一定回报,使得许多用户纷纷参与其中,而这些不法商家利用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收取 " 会员费 "。

陷阱多如牛毛,维权难上加难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走路赚钱类 App 之所以能够瞒天过海、大行其道,其背后有多重漏洞:

——协议 " 卸责 ",风险 " 甩锅 "。用户协议单方面扩张运营方权利、免除运营方义务。今年 7 月,四川省消委会对一批被投诉的走路赚钱类 App 的用户协议进行调查,发现部分 App 运营方存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形,如设立只利于自身的格式条款,同时强制用户承担过多责任与风险,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严重失衡等。调查显示,部分 App 用户协议规定,对平台展示的广告,运营方既自主决定发布形式,又免除对广告真实性的审核责任,用户因广告受骗的损失 " 自行承担 "。

——付费一步到位,退款层层设限。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用户都面临退款难。林女士说,当时耐心问了母亲为什么付款,母亲并不了解,然后通过支付宝付款记录才找出了背后真正的收款方。向收款公司客服申请退款时,对方以超过 7 天为由拒绝,最后她告诉对方已报警才得以索回。

辽宁的一位女士说,母亲曾多次拨打客服电话被挂断,自己也是拨打了 6 次才接通。走路赚钱平台、支付渠道、收款公司都有 " 捂紧钱袋子 " 的理由——平台客服称这是属于第三方的交易,支付渠道认为用户自主输入密码,收款公司甚至扬言 " 系用户自愿购买 "。

——侵权产业链化,环环相扣。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走路赚钱类 App 强制约定争议由运营方所在地法院管辖,但实际用户遍布全国,且此类 App 收款方分散,呈现产业链化的趋势,客观上增加了异地用户的维权成本,加重了消费者责任。如 " 走路赚开怀 " 平台归属地广西南宁的 12315 就回电称,扣款涉及 3 家公司,关系复杂,建议其走法律诉讼渠道维护权益。

让不法 App 失去 " 寄生 " 的空间

受访专家认为,此类 App 虚构 " 走路赚钱 "" 免费领红包 " 等信息,往往夸大其词,甚至完全虚假,欺诈对象多为中老年群体,利用后者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风险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实施欺诈,社会影响恶劣。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律师团副秘书长邓永表示,这些信息的发布者往往隐藏在网络背后,难以追踪,给受害者维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陈音江建议,有关部门应推动建立涉老消费重点监管清单,对直播间虚假宣传、网络诱导点击扣款等加大查处力度;相关直播平台应加强对商家资质和商品的审查,优化广告展示逻辑,避免向老年用户定向推送高风险内容。

受访专家认为,一方面,App 应用商店应建立审核机制和动态反馈机制,对多次被投诉的 App 采取下架、限制上架等措施;另一方面,互联网 " 大厂 "、通信运营商往往是这类 App 的广告主," 大厂 "、通信运营商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改变广告投放和会员订购策略,让不法 App 失去 " 寄生 " 的空间,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此外,邓永等专家建议,社区中心、老年大学等机构要主动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安全培训,重点讲解 " 诱导广告识别 "" 免密支付关闭方法 "" 异常扣款应对步骤 " 等知识,提高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记者:胡林果 钟焯)

来源:半月谈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小米应用商店 中国移动 维权 福建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