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小时前
警惕AI“收割” 银发族:从养生到理财都要当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国医大师 " 讲养生、" 权威医生 " 推产品、" 明星主播 " 卖保健品——如今老年人手机里,这类看似靠谱的内容,很多是 AI 精心编织的骗局。刘女士的母亲,就因相信 AI 合成的 " 白大褂专家 " 短视频,陆续花几千元买保健品,直到女儿发现视频人物口型与声音不同步才识破。

直播间里的陷阱极具迷惑性。只有高中学历的迟某某,被包装成 " 首席严选官 "" 国家一级营养师 ",在直播中把普通压片糖果说成 " 抗癌神药 ",价格翻数倍出售,甚至导致高血糖患者病情加重。这些直播间套路相似:先讲养生常识获取信任,再话锋一转带货,还会引导老年人进私域群 " 洗脑 ",实现持续收割。AI 数字人更成 " 帮凶 ",能 24 小时不间断 " 授课 ",顶着虚假头衔轻易击穿老年人信任防线。

老年人理财领域也成 AI 骗局新阵地。不法分子用 AI 生成 " 银行理财经理 " 形象,在直播间讲授 " 养老理财秘籍 ",宣称 "AI 智能选股稳赚不赔 ",诱导老年人下载虚假理财 APP。还有骗局更隐蔽:以 " 教老年人用 AI 做理财规划 " 为名,将普通理财知识包装成 "AI 量化投资课程 ",收费数千元,实际只是教用免费工具查看行情,利用老年人对 "AI"" 理财 " 的陌生感设局。

情感操控式骗局激发老年人情绪消费。短视频平台上,AI 生成的 " 两岁萌娃 " 精准说出 " 奶奶腰疼要捶背 ",违背成长规律的内容却成了老年人的 " 心头好 "。一旦老年人点赞此类视频,算法 72 小时内会推送多条类似内容,当 "AI 孙子 " 索要红包时,有人便毫不犹豫转账。

要想自主识别多数 AI 陷阱,应牢记的四步流程。第一步 " 查源头 "。遇到 " 专家讲座 "" 明星推荐 ",先向权威媒体、官方渠道核实。第二步 " 辨细节 "。AI 生成内容常存在肉眼可辨的漏洞:人物手指数量异常、衣物褶皱不自然、背景边缘模糊,尤其是直播或视频中,口型与声音延迟,基本可确定为合成内容。第三步 " 拒诱惑 "。牢记 " 三不原则 ":不相信 " 包治百病 "" 三天见效 " 的宣传,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向非亲属转账。第四步 " 存证据 "。若怀疑遭遇骗局,立即截图留证、保存聊天记录,及时拨打 12315 或 110,便于后续维权。

子女作为老年人的 " 数字监护人 ",需主动承担起" 三帮 "" 三查 "协助防范的责任。" 三帮 " 即帮老年人优化手机设置:一是帮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并开启 " 来电预警 "" 短信拦截 " 功能;二是帮开启短视频平台的 " 银发模式 "(部分平台已上线),该模式会自动过滤高风险养生、理财类内容,减少 AI 骗局推送;三是帮绑定 " 家庭守护 " 功能,如微信的 " 亲属卡 " 可设置消费限额,支付宝的 " 老年守护模式 " 能实时推送消费提醒,避免大额损失。" 三查 " 则是定期排查风险:每周查一次老年人手机里新增的 APP,尤其警惕名称含 "AI 养生 "" 老年赚钱 " 的可疑应用;每月查一次聊天记录,重点看是否有陌生群聊推送 " 投资项目 "" 保健品链接 ";每季度查一次消费账单,对不明支出及时询问,避免老年人因怕麻烦隐瞒被骗情况。

当 AI 技术越来越精准地 " 读懂 " 老年人的需求,我们更需为他们筑牢防护网。这些陷阱盯上的不仅是养老钱,更是老年人对健康的渴求与情感的寄托。防范 AI 陷阱,既需要老年人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也离不开家庭的陪伴协助、平台的严格监管、社会的温暖支持。只有各方形成合力,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老年人,让银发族在数字时代安心享受生活。

来源 " 北京网络举报 " 微信公众号

编辑 王欣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ai 理财 短视频 维权 讲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