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 8 天长假,年轻人旅行的四大新变化(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8 天超长假期为公众出行和旅游消费创造了绝佳条件。多家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传统观光模式逐渐向 " 多地串联 " 与深度体验转变,成为今年出游的主流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情绪价值正成为驱动年轻群体文旅消费决策的关键因素。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年轻白领更加渴望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愉悦。他们愿意为 " 一个好心情 " 买单,更注重旅行过程中的体验感与情绪满足。
数据显示,新疆、西藏、内蒙古等拥有独特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远途目的地,酒店搜索热度同比上涨超过 60%,且客源主要集中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反映出高消费力人群对高品质、沉浸式旅行体验的追求。
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旅游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 " 到此一游 " 式景点打卡,而是积极探索更具文化内涵与个性色彩的新兴旅游形式。今年国庆," 国门游 "" 博物馆游 "" 工业游 " 等主题旅游迅速走热,成为文旅市场的新潮流。这些主题不仅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厚度,也精准契合了年轻人追求知识、探索未知、彰显个性的心理需求。
据统计,国庆期间,此类新兴文旅产品的预订量同比激增 73%,其中 00 后年轻游客占比高达 62%,充分展现出 "Z 世代 " 作为旅游消费主力军的活力与影响力。
此外,大众对于旅行的期待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一味追求 " 赶场式 " 的密集行程,而是转向追求旅行中的 " 松弛感 ",希望在慢节奏中感受生活的本真。从 " 看得多 " 到 " 体验深 ",从 " 打卡拍照 " 到 " 心灵对话 ",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化与情感化的旅行方式,体现出旅游消费向 " 质 " 与 " 感 " 并重方向的明显转变。
从情绪消费的兴起,到深度体验的流行;从传统观光的转型,到小众主题的崛起,这些变化不仅映射出当代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在旅行观念上的升级,也预示着未来旅游市场将朝着更加多元、个性与沉浸的方向蓬勃发展。
变化一:不去 5A 景区,选择小众景点
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标准,5A 景区需要在 " 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 " 上拿到 950 分以上。但这份标准主要聚焦于硬件设施,要有生态停车场、3A 级厕所、无障碍通道等等,却很少考虑游客的真实体验。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旅游的本质是寻找舒适与快乐,作为旅游市场的标杆,5A 景区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景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商业化现象严重,门票和体验项目价格飙升,让本就囊中羞涩的年轻人直呼 " 伤不起 "。
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旅游论坛上,游客对部分 5A 景区的吐槽不少。" 门票只是开始,各种接驳车、内部景点另外收费 "、" 服务不到位、管理跟不上 " 等评价屡见不鲜。有网友戏称 " 景区把游客当提款机 "。
于是,曾经象征 " 人生必去清单 " 的金字招牌,被年轻一代集体 " 用脚投票 "。数据显示,尽管全国 5A 景区数量已增至 358 家,但整体收入却不增反降,部分知名景区甚至出现亏损态势。
旅游市场呈现出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游客日均消费金额同比下滑,越来越多旅行者开始 " 随遇而安 ",放弃传统 5A 景区,转向小众、高性价比的旅游目的地,反向旅游越来越热。
当 00 后开始主导旅游消费市场," 到此一游 " 的观光逻辑正在失效。5A 景区注重体验和服务的转型升级已是迫在眉睫。既要守护文化的根脉,更需在服务设计、场景营造、技术赋能等方面实现创新式突破。毕竟,在这个 " 体验大于风景 " 的时代,能否读懂年轻人的 " 诗与远方 ",决定着传统景区的未来命运。
对年轻人来说,旅游不再只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一种 " 生活方式 " 和 " 价值实现方式 "。它体现了当代青年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对生活质感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责任的自觉。
变化二:不住酒店,选择露营
国庆假期期间,热门景区酒店价格普遍翻倍,甚至翻两倍,紫金财经小编在假期的行程中路过某市,发现平时三四百的酒店,价格直接冲上 1200 元的高价,逼得小编不得不修改行程。与小编的狼狈相比,这届年轻人内心笃定地选择住帐篷," 用脚投票 " 抛弃高价的酒店住宿。
与其花掉半个月工资住酒店,不如把帐篷扎在草坪上、湖泊边,用一顿烧烤、一场投影来度过美好的假期。因为相比酒店住宿,露营的成本则要低得多,帐篷、潮垫、炊具全套下来日均成本不到 100 元。有些营地虽然收费,但提供卫生间、洗手池,解决了重要的 " 人生大事 ",再贵一点的营地,甚至能够提供早餐和烧烤食材了,整体算下来的成本,要比住酒店低很多。
数据显示,2025 年十一国庆中秋假期,露营搜索量同比暴涨 320%,预订量同比暴涨 210%,北京、广州、杭州周边的热门营地早在 9 月初就被抢空。与此相对应,某电商平台帐篷销量较节前激增 5 倍。
于是,从南京到武汉,从杭州西湖边到丽江古城外,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用帐篷替代酒店,以应对节假日期间酒店价格的暴涨。这种现象被网友称为 " 帐篷革命 ",年轻人通过露营的方式,既节省了开支,又表达了对酒店 " 节日刺客 " 行为的不满。
除了成本上的考虑,露营早已不是一个人的独处,而是年轻人的社交新方式。很多露营地会组织聚会、聚餐、沟通沙龙等,人们坐在一起分享美食,桌游,而朋友们相约而来,搭帐篷、备食材的过程,恰恰成了最好的沟通环节。露营很好地满足了年轻人喜欢群体性,需要社交沟通的需要,这样的氛围场景独特又接地气,很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从抢酒店到争先恐后的露营,年轻人的选择变了,需求变了,度假的观念也变了。知名网络大 V 九边 Pro 表示,今年开始年轻人旅游疯狂住帐篷,如果你有海外经验,就知道迟早的,那边的年轻人就经常住帐篷不去酒店,这个习惯蔓延到国内了。他表示," 很多时候搭帐篷确实比住店爽得多 "。
变化三:选择自驾,比高铁飞机更自由
"8 点起床、9 点集合、10 点拍照、12 点团餐 ",这种被精确到分钟的团队出游,正在被年轻人集体抛弃。而自由的自驾,是年轻人的不二之选。某知名车企曾做过一项调查,8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享受自驾旅行中驾车的过程。
车轮滚过的不只是公里数,更是年轻人对生活半径的重新丈量。数据显示,2024 年国内自驾游人次突破 35 亿,占全年旅游总人次的 68%,今年的国庆中秋假期,选择自驾的年轻人,一如既往的踏上行程,而路途上的分享,成为驱动他们一直向前的动力。
那首多年的老歌《蓝莲花》里是这样唱的,"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当你手握方向盘,才会真正理解:不被催促的每一分钟,都是旅行中最珍贵的奢侈品。
根据途牛假期前的预定数据显示,10 月 1 日,国庆与中秋双节的首日,游客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 10%。其中,自驾游和自由行的游客数量显著增加,形成了度假和探亲的双重高峰。
自驾的好处多多:不用赶飞机、不怕错过班次,想停就停,只是临时起意去吃顿美食,都能立刻改变行程,这种随心所欲的掌控感,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带娃的家庭、携带动物的旅行者,亦或是行李装备繁多的户外爱好者,自驾提供了无可替代的便利性和空间自由度。
从成本的角度看,自驾游相比其他出行方式更加经济实惠。以一家三口出游为例,机票加上食宿的费用动辄上万,而自驾游只需承担路途中的油费、过路费和住宿费,省下的费用足以在目的地吃喝玩乐。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年轻群体来说,自驾游无疑是最佳选择。
尽管自驾游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自驾游最大的安全隐患莫过于疲劳驾驶。长时间开车极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再遇上复杂路况或恶劣天气,一个闪失就可能酿成大祸。自驾游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中途适当停车休息,切勿疲劳驾驶。
变化四:" 窝囊游 " 风靡,主打心理舒适
去年爆火的是什么?" 特种兵式旅游 "!一天打卡 6 个景点、凌晨赶车不睡觉,主打 " 用最少时间玩最多地方 "。
今年恰恰相反,山一步没爬,景一处不落,选择 " 窝囊游 " 的人越来越多,正在重新定义旅行的意义。
窝囊游的核心就俩字:躺平!只坐电梯的 " 无痛 " 登山、" 龟速 " 落地的缓降蹦极、悠闲躺平的 " 佛系 " 漂流。以最小体力消耗换取最大心理舒适,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选择。" 窝囊游 " 表现为不赶景点、不做详细计划,游客更倾向于自然醒、低体力消耗的体验。
在长达 8 天的国庆中秋假期里,这类主打 " 松弛感 " 的体验式旅游正在成为市场新潮流。年轻人不需要节奏紧凑、行程密集,他们更注重体验式旅游,更注重沉浸感与高性价比,在慢节奏中真正 " 融入 " 目的地。
有人说 " 窝囊游 " 是 " 旅游降级 ",但其实它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 " 旅游升级 "。从 " 走马观花 " 到 " 深度体验 ",从 " 追求数量 " 到 " 注重质量 "。
在社交平台上," 窝囊游 " 的相关话题下聚集了大量年轻人。有网友留言:" 相比‘抗洪式漂流’的激烈,我更喜欢桂林那种穿救生衣躺平、随波逐流的悠闲玩法,既能感受漂流的快乐,又能欣赏沿途山水。"
体验式旅游让人越来越 " 上头 ",不仅折射出游客消费心理从 " 打卡 " 到 " 体验 " 的深刻转变,也是 " 慢游 " 需求与文旅供给侧改革之间的一场 " 双向奔赴 "。随着更多 " 小而美、精而深 " 的高品质产品持续涌现,文旅行业正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通过国庆中秋假期的观察,我们发现,旅游市场正在从大众化走向分众化,未来的赢家必定是那些能精准满足细分需求的产品。比如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的 " 窝囊游 ",旅游市场和商家,需要迅速抓住这种变化。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