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09
构建全栈AI护城河!科技巨头为未来AI十亿倍增长“引弓”?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 我们将直接在芯片、软件、系统乃至 AI(人工智能)工厂层面与 OpenAI 合作,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完全自运营的超大规模公司。"

近日,英伟达(Nasdaq:NVDA)CEO 黄仁勋在一档播客节目中透露,英伟达与 OpenAI 达成一项新合作,后者希望建立自己的完整技术栈。

AI 浪潮扑面而来,全球科技巨头正在加大 AI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栈 AI 布局正成为科技巨头角逐 AI 的核心壁垒。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 每经记者 ")注意到,在 9 月底落幕的云栖大会上,中国科技巨头阿里云在核心定位上正悄然发生转变。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表示,"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

事实上,当前全球能实现全栈自研的科技公司仍屈指可数。全栈 AI 布局,意味着从底层 AI 基础设施,譬如芯片、数据中心,云计算层以及模型层等,都需要全栈 AI 布局厂商有足够的研发和资本支出力量支撑。眼下,全球 AI 领域的军备竞赛正甚嚣尘上。

AI 产业的科技叙事迎来了新一轮看多行情,高盛、摩根近期上调了对国内主要 AI 科技企业阿里、腾讯的目标价。黄仁勋认为,未来 AI 将实现十亿倍增长。全球科技巨头全栈 AI 布局,为未来 AI 十亿倍增长 " 引弓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VCG211478193393

AI 推理将迎来十亿倍增长

9 月初,全球人工智能龙头英伟达公布了截至 2025 年 7 月 27 日的 2026 财年第二季度业绩。

数据显示,该季度英伟达收入为 467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6%,较去年同期增长 56%;GAAP(公认会计准则)和非 GAAP 毛利率分别为 72.4% 和 72.7%。

英伟达当前主推的 AI 芯片 Blackwell 系列收入在该季度环比增长了 17%,表明其在 AI 算力市场的持续领先地位。

黄仁勋表示:"Blackwell Ultra 的产能正全速提升,市场需求强劲。NVIDIA NVLink 机架级计算技术具有革命性意义,恰逢推理 AI 模型推动训练与推理性能实现数量级提升的关键时刻。"

在近日的一期播客访谈中,黄仁勋对 AI 带动的推理业务增长保持乐观。他预计:"AI 推理即将迎来十亿倍的增长。没错,是百万倍,乃至十亿倍。这才是大多数人尚未完全理解的重点。我们之前谈论的是一个行业,而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场工业革命。"

基于这一论断,黄仁勋解释,在传统的 AI 规模定律(预训练、后训练)之上,引入了全新的 " 思考 " 推理定律——即在回答前深度思考、研究和学习。这将使推理能力呈指数级增长(百万倍乃至十亿倍),最终将智能推向新高度。

AI 推理将实现十亿倍增长,这是黄仁勋在 2024 年曾抛出的一个观点。一年之后再看 AI 行业发展,黄仁勋表示,今年的信心更足了。看看现在的 AI 代理系统(AI Agent)就知道了。AI 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模型,而是一个由多个模型组成的系统。它们可以同时运行,使用工具,进行研究,处理各种任务。而且这一切都是多模态的。

科技巨头构建全栈 AI 护城河

高增长预期也带来了巨额的资本投入。

摩根大通在其近日发布的研报中表示,2025 年上半年,全球资本支出实现 11% 的年化增长,且这一强劲势头在本季度得以延续。

花旗集团最新研究认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资与部署正在以远超预期的速度 " 急剧加速 ",这并非是 2000 年互联网泡沫的重演,其关键区别在于真实存在的企业级需求为这轮投资热潮提供了 " 出口 ",形成了价值验证的闭环。

在访谈中,黄仁勋提到这次新合作的核心,是帮助 OpenAI 首次建立他们自己的 AI 基础设施。英伟达将直接在芯片、软件、系统乃至 AI 工厂层面与 OpenAI 合作,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完全自运营的超大规模公司。在此之前,OpenAI 的数据中心建设一直外包给微软。现在,他们希望建立自己的完整技术栈。

全球范围内,目前主要有阿里巴巴与谷歌等头部 AI 公司,正不约而同地通过构建全栈式 AI,打通从底层硬件到应用的完整闭环生态。

放眼当下的 AI 赛道格局,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进入这个赛道的难度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中国的科技巨头对 AI 爆发式增长的感知依然敏锐,阿里、腾讯等都在加大对 AI 的资本支出。

9 月底,阿里 CEO(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表示,"AI 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行业对 AI 基础设施的需求也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正在积极地推进 3800 亿元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

阿里云 CTO(首席技术官)周靖人在接受包括每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阿里云是全球少数几家在大模型和云计算方面都能够做到全栈自研、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这方面是我们独特的一个优势。"

周靖人认为,AI 领域,所有的创新是联合在一起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今天模型之间的竞争,其实也是系统的竞争;云服务的竞争,也是模型的竞争。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其实,从业绩反馈来看,"AI+ 云 " 正在推动阿里云业绩增长。阿里 2026 财年 Q1(自然年 2025 年 Q2)财报显示,该季度 AI+ 云业务表现强劲,阿里云收入增长继续加速至 26%,创三年新高;AI 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 8 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

阿里云换锚,从 AI 迈向 ASI

在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清晰描绘了 AI 正在从 AGI 迈向 ASI(超级人工智能)的图景。

第一阶段," 智能涌现 ",特征是 " 学习人 ";第二阶段," 自主行动 ",特征是 " 辅助人 ";第三个阶段," 自我迭代 ",特征是 " 超越人 "。

周靖人认为,当前通往 ASI 链路,在第二个阶段,能够去做各种工具的使用。但这中间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而要达到第三个阶段,让模型去做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这中间还有很多技术的难题。

这也意味着,AI 发展仍有成长空间。而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率先洞察了全球 AI 叙事的增量空间。

2025 年初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上涨,如今市值超 3 万亿港元,创下近 4 年新高。近日,摩根大通将阿里巴巴港股目标股价上调近 45%。

摩根大通分析师亚历克斯・姚表示:"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阿里巴巴已实现全环节布局——从算力、平台到应用,同时还能直接改善商家的经济效益。"  

作为阿里一年一度的科技盛会,云栖大会走过了 10 周年,这场科技展会今年的三大主题清晰而明确地梳理了阿里 AI 生态链条中的三个重要节点:通义大模型全家桶剑指模型端的开发,算力馆是更底层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前沿应用馆则是当下 AI 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应用。

如果说过去十年阿里云的核心定位是一家云计算公司,那么当下,其定位的 " 锚 " 正在悄然更迭。

吴泳铭在云栖大会上宣布:" 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阿里云的定位要做一个改变,阿里云的定位是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以及遍布全球的 AI 云计算网络,向全球各地的开发者提供开发者生态友好的 AI 服务。

这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宣言,而是紧迫的竞争使然。

当前大模型的竞争已经不是单模态的模型,而是朝着多模态模型演进。据了解,目前阿里通义开源了 300 余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 6 亿次,全球衍生模型 17 万个。对于如此高节奏发布模型,周靖人提到了全球 AI 模型的进展在加速,阿里通义千问和全球其他 AI 领域的领先者你追我赶,而且是模型迭代、模型创新等多维度的竞争。

在谈及难点时,周靖人表示:"AI 时代,大家拼的是模型迭代的速度、创新的速度,这背后也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譬如今天有了某个想法,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数据、有没有相关的算法实验,以及最后实施的可行性。这背后一个强大的系统工程,而不单单是一个模型本身的创新。"

Token(计算机领域多场景使用的数字标识符)作为 AI 时代的计量单位,随着模型的加速迭代和 AI 应用在各行业的渗透,其消耗量正快速增长。

吴泳铭表示,"AI Chatbot(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是人类有史以来用户渗透率最快的功能。AI 的行业渗透速度超过历史上所有技术。Tokens 的消耗速度两三个月就翻一番 "。

无论是大模型还是当下热门的 AI Agent,谁在消耗巨量 Tokens?我们将在《B 端战场的 AI 叙事:一场极致的效率和场景争夺战》|AI 观察系列策划②深度拆解。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英伟达 人工智能 科技巨头 黄仁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