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 天津银行 · 2025 天津戏剧节 " 的核心内容,"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活动在双节假期共在全市 9 个点位相继组织了 289 场沉浸式戏剧演艺活动,吸引 50 余万人次线下参与,全网总曝光量突破 1 亿次,互动量突破 1000 万次。
在中国大戏院二楼阳台," 杨贵妃 " 盛装亮相,一句 "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楼下街对面有上百位年轻游客,他们先拍照再叫好,一出《贵妃醉酒》火了一个戏院,也火了一条街。
当传统的戏台和舞台被延展至历史建筑中、城市空间里,会发生什么?
这个假期,"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特别活动给出了答案——好戏出了圈,观众入了戏,在这一出一入中,在千万观众的沉浸式感受中,天津文化因戏剧而生动具体起来,也被火热讨论起来……
一纸戏单
打造无边界的 " 戏剧万花筒 "
创新戏剧场域,拓展表演空间。国庆期间,津城文艺演出从传统剧场延伸至城市地标," 全城沉浸 " 模式开启,打开了文旅的全新玩法。
国庆天津游,内蒙古游客小赵的手机被 "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刷屏了," 爱看!天津是我去过的、最美的城市,我在微博上也是这么写的。除了逛吃,我还喜欢曲艺,你可能不信,这次我在中国大戏院的‘国庆游艺会’连玩带参观大半天,天津的宝藏太多了!"
从去年的沉浸式《日出》到今年春季的意风区歌剧《茶花女》片段,这个国庆的 "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更将中国大戏院、古文化街戏楼、金街大铜钱广场、意式风情区、鼓楼广场等津城九大地标打造成沉浸式演艺场景,环境式音乐剧、阳台歌剧、曲艺快闪、沉浸式街头话剧、相声巴士等多元演出形式集中呈现。
游客在古文化街戏楼看完了曲艺剧《海河故影》,就等着晚上鼓楼的灯光秀璀璨上演,而在海河对岸的意风区也有精彩——马可波罗广场角楼上的意大利歌剧演出,也在《茶花女》的基础上升级出《费加罗的婚礼》以及意大利经典歌剧专场,丰富着 IP 的内涵。
张园的《津门往事》、中国大戏院的游艺会和金街大铜钱广场的《日出》,更是在方圆一公里左右构建起戏剧矩阵……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多元并蓄的 " 全城有戏 " 的文化氛围在津城鲜活呈现,全面绽放。
" 你们看!我这身儿新衣服好不好看?" 在《日出》的演出现场,演员向里三层外三层的观众发问。" 好看!" 震耳欲聋的回应声,让演员的表演更起劲儿了。
" 我还是第一次走在这样充满戏剧气质的城市里,氛围感拉满了!天津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舞台’,在展现‘戏剧万花筒’,每一出都很惊喜、很精彩。"山东淄博的游客赵煜告诉记者,自己和朋友的这次旅程,因为 " 戏聚天津 " 而升级了。
一城好戏
真舞台真表演见真诚意
" 您瞧好了,千万别眨眼!" 在中国大戏院的表演空间,几十位观众目不转睛地盯着戏法艺术家肖桂森手中的道具,又眼见着它们 " 凭空消失 "。
" 绝了!" 年轻的观众纷纷鼓起掌来,而当他们得知眼前这位艺术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法代表性传承人时,更是暗暗惊呼—— " 这可是真本事!"
这个假期," 戏聚天津 · 无处不沉浸 " 的每天几十场演出,是来自天津歌舞剧院、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天津市曲艺团、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天津青年友好使者艺术团等专业院团的专业艺术家、演员奉献的精湛技艺。
他们收获的除了掌声和欢呼声,还有由衷的赞美:"戏聚天津,‘聚’的更是这座城市文化自信的集中绽放,‘无处不沉浸’搭的是真舞台,拿出来的是真诚意,为天津文艺工作者点赞!"观众在社交平台上真实留言,足见真诚、专业的表演永远不缺观众发自内心的喝彩。
" 戏聚天津 " 的成功,源于天津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与专业院团的全力投入。放弃节假日休息,一丝不苟地走上沉浸式的 " 露天舞台 ",天津专业演员以真心和真本事,奉献了 " 戏聚天津 " 的满分诚意。
天津歌舞剧院院长郑芳说:" 对院团而言,在意风区的沉浸式演出拓展了歌剧艺术从剧场向城市开放空间延伸的演出边界;对演员而言,沉浸式演出让演员近距离感知现场观众反馈,互动体验增强了表演感染力,为演员提升专业素养与临场应变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
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夏炎则表示:" 作为演员,能在这样的演出中面对面地感受观众的反应,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表演、创作能力,这是一次吸收养分的机会,我们的曲艺艺术在这个假期也出圈了,我们也非常高兴。"
一场 " 戏聚 "
打通城市文化的 " 任督二脉 "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演艺盛会,更是一次双向奔赴的文化之旅。
鼓楼灯光秀的光影里,投射的是天津千年文明史、600 多年建城史的文脉,以及炫目的科技感;张园的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再现百年来天津的风云变幻;中国大戏院以《贵妃醉酒》焕新出发,与近 90 年前梅兰芳先生在此演出形成了时空的互动……
除了九大核心点位外,人民公园、天津觉悟社纪念馆等地也同步推出系列演出,进一步拓展 " 戏聚天津 " 的文化辐射力。天津河海交融、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与城市文化,在一场场好戏中得以再现。
在意风区,河北保定观众李威看完了歌剧《茶花女》片段,转身去了曹禺故居纪念馆,而距此不远的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也有着李叔同当年饰演茶花女的剧照,他说:" 天津真的是一座细节满满的戏剧之城,用戏把天津文化联结在一起,再合适不过了。"
观众在集齐一台台好戏的同时,也同步搜集着天津的历史建筑、文化艺术、风土人情,津派文化也因此打通关节,完整呈现。
从去年引发 " 拖着行李箱奔赴戏剧之约 " 的热潮,到今年全网总曝光量突破 1 亿次形成持续文化热点," 戏聚天津 " 已从一个节庆活动,演进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城市文化品牌。" 戏聚 " 带动着文旅消费升级,更深层次激活了城市文化记忆,让艺术成为可感、可参与的城市风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