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天
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荣昌卤鹅⋯⋯每经记者重访网红城:后网红时代,如何重塑城市经济活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则成为出行 " 新宠 ",文旅市场持续复苏。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利中被 " 重新发现 "。

" 泼天流量 " 如何改变和重塑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从 " 网红 " 到 " 长红 " 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的释放都源于发展的决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近年来成功出圈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聚焦 " 后网红时代 " 的城市生长轨迹,以期揭示流量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真相,探寻城市韧性生长的法则。

天水:一座不 " 退烧 " 的西北小城

一碗麻辣烫,让偏居西北的小城天水在 2024 年春天突然站上流量中心。如今,一年多过去,天水是否已归于沉寂?那些因麻辣烫而来的游客,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10 月 1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天水,网红麻辣烫门店前依旧人头攒动。

" 哈海英麻辣烫 " 店主哈海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她的店铺从 9 月 30 日起就陆续迎来大批游客。10 月 1 日早上刚开门,就餐的座位就基本坐满,等候的队伍延伸出二十多米,工作人员忙得脚不点地。" 已经雇了几个临时工帮忙,日常采购也增加了相应备货。" 哈海英表示,"(假期)前几天,政府还帮我们把院子里的桌椅和棚子都换了一遍。"

哈海英麻辣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文瑜 摄

这个看似普通的四合院,正是天水麻辣烫 " 意外走红 " 的起点。

自麻辣烫爆火后,院子里的店铺纷纷转行,做起了麻辣烫生意,由此引发了一波创业潮。目前,天水麻辣烫店铺数量稳定在 1400 家左右,比走红前增长五倍。

如今在天水,不少游客堂食之后,会顺手将几包麻辣烫料包塞进行李。这碗原本只存在于街头巷尾的天水麻辣烫,正悄然升级为一种具有地域标识的伴手礼。

而以 " 马玉林 "" 哈海英 " 为代表的头部商家,也从去年开始布局预包装麻辣烫产品。如今,线下门店、街边超市、火车站⋯⋯随处可见标榜 " 天水麻辣烫 " 的预包装产品。

马玉林麻辣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文瑜 摄

此外,天水还申请将麻辣烫纳入 " 中华名小吃 " 名录,启动集体商标注册,并成立产业协会整合产业链,力图实现 " 抱团发展 "。" 希望天水麻辣烫能像重庆火锅、柳州螺蛳粉那样,成为一个真正代表地方的美食符号。" 当地麻辣烫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

在 " 一碗麻辣烫 " 的牵引下,天水力图将自身丰厚的文化、产业家底推至全国视野。

2024 年,天水接待游客 595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383 亿元,同比增长均超 23%。更值得关注的是,麦积山大景区在全国 5A 景区排行榜中冲至第八,高居西北第一。

在当地政府与从业者眼中,天水的 " 出圈 " 并非偶然。" 文化底子厚,但缺一个破圈的契机。" 天水宣传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坦言,麻辣烫就像一个触发器,提前点燃了天水文旅的引擎。

流量来得迅猛,去得匆忙,似乎是大多数 " 网红城市 " 逃不开的宿命,天水却似乎走出了不一样的轨迹。

爆红一年多后,这座西北小城并未迅速 " 退烧 ",反而呈现出一种平稳且持续的 " 长尾效应 "。每逢节假日,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 一个明显变化是,以前来的大多是周边省份,现在东部、沿海城市的游客也多了,全国各地的车牌在天水都能看见。" 上述当地宣传系统的工作人员表示。

流量不仅带来了人气,更转化出实实在在的产业机遇。

" 以往外出招商时,往往需要从‘天水在哪儿’开始介绍。" 天水市招商局负责人感慨道," 随着麻辣烫在社交平台爆火,现在一提天水,对方都愿意多聊几句,甚至主动提出想来实地看看。"

当地政府也迅速响应流量带来的红利,系统推出《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凝练出集成电路、电工电器、人工智能与信创等 11 条产业链,并编制《投资机会清单》和《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册》,实现 " 按图索骥 "、靶向招商。

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天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 253 个,总投资 798.63 亿元。

从一碗麻辣烫的 " 被看见 ",到产业底蕴 " 被看重 ",天水正在完成从 " 流量 " 到 " 留量 " 的关键一跃。

淄博:" 网红 " 喧嚣过后的万亿元雄心

提到网红城市,淄博比天水还要更 " 资深 " 一些。2023 年初,淄博凭借一炉烟火气十足的烧烤出圈,堪称现象级 " 网红城市 "。而过去两年," 淄博是不是凉了 " 几乎成了一个周期性问题。它在此起彼伏的网红城市热潮中似乎已被遗忘,但又时不时被拿来比较,成为衡量 " 网红生命力 " 的隐形标尺。

10 月 3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重访淄博。淄博 " 初代网红店 " 牧羊村烧烤浅海店门前,来自天南海北的车辆排起长队。刚停好车的 " 津 A" 车主李楠(化名)探头望了望店内攒动的人头,略带懊悔地对同伴说:" 看来要排队了,不知道今晚几点能吃上。"

淄博网红烧烤店依旧人头攒动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彭斐 摄

" 进淄赶烤 " 的热情余温尚在,但淄博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如今,淄博正努力撕掉单一的 " 烧烤 " 标签,将流量引导至更广阔的文旅版图。

" 早在爆红之时,我们就对流量退却有了担忧和思考,如何将流量转化,并向另外的维度扩散,也成为政府部门着重思考的方向。" 淄博市文旅局有关人士坦言。

2024 年 8 月,淄博出台《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目标直指 " 旅游强市 ",并提出到 2026 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 6500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640 亿元以上。

成效是显著的。在外界普遍认为淄博 " 烧烤热 " 已降温的 2024 年,淄博重点景区的游客接待数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了 12% 和 121.3%。

淄博市文旅局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这个看似‘反直觉’的数据恰恰证明,淄博已初步成功地将因烧烤而来的短期客流,转化为对城市深度游的持久兴趣,实现了从‘网红’到‘长红’的关键一步。"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淄博海岱楼钟书阁、陶瓷琉璃博物馆、颜神古镇等地人潮涌动。除了文旅,在多位淄博当地政府人士看来,淄博已经完成了从被动迎接流量,到主动引导流量服务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切换,冷静地将城市的未来押注在更为坚实的产业引擎之上。

在 2025 年淄博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烧烤 " 二字已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 " 新质生产力 "" 制造业转型升级 " 等硬核词汇。

作为一座工业底蕴深厚的城市,淄博敏锐地抓住烧烤热带来的食品产业机遇,利用自身在食品加工和物流领域的既有优势,聚力打造 " 中国北方预制食品产业发展高地 ",力图将 " 淄博味道 " 从街头巷尾延伸至工业化生产线,塑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淄博锚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 " 四强 " 产业,将其作为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2021 年至 2024 年," 四强 " 产业增加值占淄博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从 48.9% 提升至 59.8%。

此外,在氢能及储能、机器人、无人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上,淄博也已前瞻布局,2025 年计划氢能、储能产业规模突破 300 亿元。

如今,淄博已为自己定下清晰的 "3510" 城市发展目标:以 2022 年为起点,用 5 年左右时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7000 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万亿元大关;用 10 年左右时间,早日跻身 GDP" 万亿元俱乐部 "。

支撑这一目标的,不只是节假日涌入的游客,更是以鲁油鲁炼等百亿元级项目为代表的重大投资,以 " 四强 " 产业为骨架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以超过 1800 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的创新生态。这也是淄博工业立城、制造强市的不变底色与坚定决心。

荣昌:如何将 " 泼天流量 " 转为 " 产业增量 "

一个由偶发事件出圈的 " 网红城市 ",如何将转瞬即逝的线上关注,转化为可持续的线下产业增长和长久的地方经济繁荣?从荣昌身上,或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10 月 8 日,国庆中秋假期的最后一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市荣昌区荣滨南路东段的夏布小镇,在 " 卤鹅哥 " 林江的江哥特产馆门口,穿着印有 " 荣昌卤鹅哥 " 字样红色短袖的林江本人悠闲地坐在店门口,他的身边则摆放着 1 ∶ 1 复刻的穿着红色大棉袄的人形纸板。" 卤鹅哥 " 仍主动配合着零星游客的合影请求,但早已不见今年 " 五一 " 假期时游客蜂拥而至的喧嚣与狂热。

仍偶尔有游客找 " 卤鹅哥 " 合影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蔡鼎 摄

五个月前,因在中国多城投喂网红 " 甲亢哥 ",林江和他手中的荣昌卤鹅,为这座渝西小城带来了 " 泼天流量 "。

" ‘五一’假期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之后热度有所下滑是正常的,但比起往年同期,销售额还是增长了很多。" 他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流量有起落,但我更看重如何利用这波关注度,为家乡做些实事。"

" 卤鹅哥 " 特产馆所在的夏布小镇,是观察荣昌游客流量变迁最直观的窗口之一。

" 五一 " 假期,作为 " 流量担当 " 的夏布小镇,接待游客 89.11 万人次,同比激增 743.6%,一举超越洪崖洞、磁器口等重庆传统热门景点,问鼎重庆市 A 级景区游客接待量榜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布小镇在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 37.76 万人次,同比增长 165.90%,人流量较五个月前的 " 五一 " 假期下滑明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时注意到,一位专程从成都开车来的女士买完卤鹅并与 " 卤鹅哥 " 合影后便匆匆离开,已看不到曾经那种需要出动大量安保人员维持秩序的场面。

夏布小镇的特产馆门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蔡鼎 摄

街区的业态也在发生变化。" ‘五一’假期爆火之后,这条街上和周边至少增加了八九十家卖卤鹅的摊点。" 荣昌卤鹅协会会长邹朝文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巨大的流量和商机吸引了大量新玩家入局,其中不乏小作坊。

行走在夏布小镇和周边,这种 " 冷暖 " 对比十分鲜明:一边是 " 卤鹅哥 " 等老品牌门前稳定的客流,另一边则是一些新开店铺门庭冷落的景象。10 月 8 日晚餐时点,夏布小镇对面的众多餐饮店门可罗雀。流量的潮水退去后,那些仅依靠模仿和打价格战的投机者,正在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对于夏布小镇而言,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业态良性发展,是从 " 网红街 " 走向 " 品牌街 " 的必经之路。

" 今年年初来荣昌,街上还没这么多‘鹅’的元素。"《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乘坐的网约车的司机表示。如今,行走在荣昌城区,道路两旁的灯柱上装饰着飞鹅的造型,墙体上随处可见 " 中国卤鹅之乡 " 的宣传标语。这座小城,正在将 " 鹅 " 的印记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官方数据显示,荣昌常住人口仅 66 万,今年 " 五一 " 期间却涌入游客 234.5 万人次,卖出 29 万只卤鹅,实现零售额约 20 亿元。即使在五个月后的国庆中秋假期,全区接待的游客也有 233.13 万人次。爆发式增长的需求,让荣昌本地每年七八十万只的白鹅养殖量显得杯水车薪。邹朝文指出,此前每日活鹅缺口一度高达 2 万只,需要大量从四川周边乃至山东、河南等地调运,这带来了品控和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

危机亦是转机。荣昌区迅速出台《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 2026 年全区卤鹅产值超过 10 亿元,并最终建成 " 中国 · 荣昌卤鹅美食地标城市 "。

从 " 卤鹅哥 " 一个人的爆红,到一座县城的系统性求变,荣昌的实践为全国众多 " 网红城市 " 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样本。这只 " 鹅 " 能否带领荣昌实现 " 长红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仍处于 " 进行时 " 的城市与产业协同进化之中。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麻辣烫 网红 玉林 西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