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前天
从藏羊抵押到非遗授信,高原农牧“钱紧”难题有了新解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青海省海拔 3800 米的高原草场上,90 后的公保南杰算了一笔账:过去 10 年时间里,他创办的狼宁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下称 " 狼宁合作社 "),养殖的牦牛数量从 10 头增至千头,营业收入也从万元级攀升至千万元级。

公保南杰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10 年前那笔来自当地农商行的 5 万元小额信用贷款,是他创业起步的 " 火种 "。

公保南杰的经历并非个例。在广袤的青海高原,农牧区金融痛点复杂多样,核心资产难作融资依据、信用缺数据难评估、轻资产产业融资遇阻,再加上 " 服务远、流程繁 ",不少潜力产业被困在 " 缺钱 " 的死循环里。

近期,经济观察报记者跟随青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走进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等地实地调研,发现多家农商行正跳出传统信贷框架,不搞 " 一刀切 "   的宏大方案,而是以简化手续、定制产品、" 信用村 " 等 " 小突破 " 精准破局,让小牧场长成大合作社,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牦牛是 " 隐性资产 "

生于牧民家庭的公保南杰,在 20 岁时决定自己创业。彼时,他尝试向当地的青海河南农商行申请了一笔 5 万元的纯信用贷款。依托此前青海河南农商行开展的牧户信用评级工作,这笔贷款很快被审批通过。公保南杰用这笔钱买了 10 头牦牛。

" 高原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我每天凌晨 4 点起床添草喂水,深夜蹲在牛棚记录牦牛的生长数据。" 公保南杰回忆道。3 个月后,牦牛出栏让他净赚近 5 万元。

此后,基于公保南杰扩大养殖规模的需求,青海河南农商行分两次给他追加授信,分别为 10 万元、50 万元。

在信贷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公保南杰的牦牛养殖数量逐步扩张,从放养到集约化养殖的需求也日益凸显。因此,在 2022 年,他联合 11 户牧民成立狼宁合作社,当时被评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 千头牦牛示范社 "。

2023 年,狼宁合作社计划新增 400 头牦牛养殖,并建设标准化饲料加工车间。摆在公保南杰面前的一个难题是,眼前手中的资金并不足以支撑后期的扩张及运营,面临 200 万元的资金缺口。而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既无传统抵押物,牧民社员也对贷款流程一窍不通,融资工作因此一度陷入停滞。

得知这一情况后,青海河南农商行安排熟悉牧区情况、懂养殖产业的客户经理才让三木知全程对接,并针对生态畜牧业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向狼宁合作社推荐了 " 乡村振兴 · 牛羊出栏贷 " 产品。与此同时,该行主动对接县农牧局,为狼宁合作社申请全额贴息支持,最终发放了 200 万元 3 年期的流动资金贷款,并且可以提前还款。

公保南杰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才让三木知登门,说贷款利息全免还能提前还款,彻底帮我们卸下了包袱。"

" 他的务实做法和养殖热情很打动我们,更重要的是,我们始终认为金融服务生态畜牧业,不能只看‘抵押物’,更要看到‘生态价值’与‘民生价值’。"   青海河南农商行行长完玛本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道。

完玛本表示,有机牦牛市场认可度高、溢价空间大,规模化养殖能提升抗风险能力,这些都是合作社还款能力的重要保障。" 牧户的养殖热情、产业的发展前景、生态的可持续效益,都是值得银行投入的‘隐性资产’ "。

每只藏羊都有   " 身份证 "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藏羊之府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下称 " 藏羊之府合作社 ")理事长尕洛托也有着相似的获得感。

" 你看,每只羊的信息都在这上面。" 尕洛托拿出了两本记录册,册子里清晰记录着每只藏羊的 ID、产权人、入栏时间、产地、品种、检疫状态等信息。

这些信息来自藏羊身上植入的 " 生物耳标 "。

2025 年初,尕洛托计划引进良种扩大养殖规模,因抵押物不足被多家银行拒之门外。过去,牧场牛、羊等因 " 可移动、难估值、风险高 ",难以成为信贷认可的抵押物,养殖户想扩大规模常因缺抵押陷入 " 钱紧 " 困境。

让他意外的是,贵南农商行主动上门,针对这类需求,相应推出专为高原牧业设计的   " 藏羊活体抵押贷 "。同时,该行联合保险公司搭建了 " 生物耳标 " 质押体系,为藏羊之府合作社 1000 只藏羊逐一植入耳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活体资产的可视化监管与精准估值。

同时,贵南农商行积极鼓励农户投保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机制。" 一旦发生牲畜死亡,保险就能够及时赔付。" 贵南农商行过马营支行行长岗格尔说道。日常里,工作人员通过耳标清点羊只数量、检查存活与健康状态,若遇下雨或其他灾害导致羊只损失,可直接启动保险流程。

通过 " 生物耳标 " 质押系统,尕洛托十分顺利地拿到了其所在县首笔 " 藏羊活体抵押贷 ",期限为 2 年,利率达 3.5%,贵南农商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贴息 60%。

在这笔贷款的支持下,尕洛托顺利引进优质种羊,还配套升级了养殖棚圈与饲草储备设施。他提到,这笔资金推动藏羊之府合作社引入藏羊良种,年出栏良种羊苗从 500 只跃升至 1000 只。

从种花椒到做产业

在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千亩花椒种植基地上,初秋的鲜椒被运往青海万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 万雲公司 ")加工车间,经筛选、晾晒、研磨、萃取后,变成花椒粉、花椒酱等产品走进全国商超。

近年来,万雲公司深耕花椒全产业链,循化农商行的陪伴支持也逐步深入。

"2024 年 7 月,我们顺利拿到 260 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为 2 年,利率达 5.95%。"   据万雲公司负责人苏小真介绍,这笔贷款成了该公司产业升级的 " 助推器 " ——不仅研发出花椒油深加工生产线,还拓展了多个种植基地,带动周边 50 余户农户稳定就业。

苏小真表示,自 2013 年至今,循化农商行已累计为公司授信 1500 万元。" 银行愿意持续加码,是看到我们从‘种花椒’到‘做产业’的转型,尤其是科技投入带来的竞争力。"

" 前后 6 次授信,银行不看我们有多少房子、机器,反而关心种了多少地、带了多少农户增收,这才是真懂农业。" 苏小真说。

" 信用评估是高原农业金融的难点。" 循化农商行行长汪囡坦言,除了融资难、需求不匹配,农牧户信用评估往往缺乏依据。对此,循化农商行联合县农牧局、村委会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主体建立 " 农牧户信用档案 ",整合土地面积、种植规模、带动就业人数、作物产量等 28 项数据,形成量化信用评分体系。

与此同时,循化农商行还大力推进 " 信用县、信用村、信用户 " 的创建。截至 2024 年,青海省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累计评定信用户 1.9 万余户、信用村 125 个、信用乡镇 9 个,成功创评 " 市级信用县 "。  循化农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该行累计向信用户让利 5300 万元,将农牧户信用贷款额度从 5 万元提高至 20 万元,让更多农牧户凭信用就能获贷。

让非遗 " 活 " 起来

" 回家乡做贡献。"90   后返乡大学生仓央尖措的选择,藏着高原非遗产业发展的温度。最困难时,他曾受乐乐玛蒙藏特色手工制品开发有限公司(下称   " 乐乐玛公司 ")资助完成学业。也正是在乐乐玛公司,他习得蒙藏传统手工技艺,成为非遗传承人,与手艺人一同守护老手艺。

2011 年成立的乐乐玛公司,以蒙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为核心,将牦牛毛、羊绒等天然原料转化为鞋垫、挂毯、工艺礼品等 500 余种产品,既让传统缝边、盘绳手艺走出草原,更远销加拿大、瑞士等海外市场。但在 2013 年左右,该公司曾陷入生存危机——仓库堆积的货物、快失传的手艺,加上 80% 员工是贫困妇女、含 15 名残疾人,资金缺口成了最大难题。

非遗企业多为轻资产运营,缺乏土地、房产等传统抵押物。金融机构出于风险管控,往往要求企业提供足额抵押物,导致非遗企业融资难度大。例如,许多非遗手工艺企业因无法提供抵押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限制了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升级。

转机出现在 2013 年秋天。青海河南农商行工作人员走访牧区时,被乐乐玛公司墙上的 " 州级非遗传承基地 " 证书所吸引。

第一时间,青海河南农商行敏锐捕捉到企业 " 文化传承   +   民生保障 " 的双重价值,突破传统信贷模式,构建 " 三维支持体系,从 " 重抵押 " 转向 " 重价值 ",将非遗传承贡献、社会效益等 " 隐形资产 " 纳入评估;开通 " 特色产业绿色通道 ",建立 " 当日考察、当日审批 " 机制。2013 年、2023 年,该行分别为乐乐玛公司发放 100 万元抵押贷款、98 万元担保贷款。

在资金的支持下,乐乐玛公司建成了新厂房,开展了 3 期非遗技艺培训(培养省级传承人 24 名),成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靓丽的 " 蒙藏文化名片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青海 河南 融资 破局 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