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凭更舒适的佩戴体验,开放式无线耳机(我们常称为耳夹式耳机)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成为 TWS 耳机市场中的新势力。根据 IDC《中国无线耳机市场月度出货量跟踪报告・2025 年 6 月》,开放式无线耳机的出货量达到了 1422 万台,同比增长 20.1%,远超头戴式耳机和耳挂式耳机。
但说实话,市面上真正做好开放式无线耳机的厂商并不多,因为不同于常规的无线耳机,开放式无线耳机对外形设计、音质调校都有较高要求,以至于市面上有不少空有外壳、实际听感一塌糊涂的开放式无线耳机。
而倍思在去年曾推出过一款 MC1,严格来说它的产品力也算不上特别出色,但在 299 元的定价面前,一切缺点都可以忍受,这也让雷科技开始期待,倍思能不能推出一款定位更高的开放式无线耳机呢?
(图片来源:雷科技摄制)
终于,倍思在 9 月带来了其最新力作——倍思 Inspire XC1,话不多说,以下是雷科技关于这款新品的体验分享。
首先需要声明的是,倍思 Inspire XC1 目前在京东平台的售价为 764 元,在一众开放式无线耳机中性价比极高,因此雷科技一开始对它的做工和质感并没抱多大期望,毕竟这个价位的耳机,能把音质做好就已足够。
但该说不说,倍思 Inspire XC1 的质感远超雷科技想象,充电盒整体采用类鹅卵石设计,哑光加喷漆的表面处理能避免沾染指纹的情况,腰线开合的设计也适合单手开启;让雷科技没有想到的是,倍思 Inspire XC1 的合模线部分做得相当隐蔽,仅凭肉眼几乎看不到,哪怕上手摸也不会感觉到硌手,这一点已经比某些大厂做得要好不少了。
至于耳机本体,倍思 Inspire XC1 虽然使用的是传统的「三段式」设计,不过相比主流的耳夹式耳机,其两边的体积差异更大,雷科技猜测一是为了平衡两端重量,二是为了方便用户分辨哪边是扬声器部分。
小雷之前曾自购过一款耳夹式耳机,但它的耳柄部分是完全固定锁死的,这意味着它只能在某些用户的耳朵上才能发挥出最大实力。而倍思 Inspire XC1 的连接柄部分采用了柔软的硅胶材质,可随意调节开合角度,不至于出现「只有一种佩戴方式」的尴尬情况。
而在扬声器部分,倍思 Inspire XC1 非常贴心地加入了一个小型气囊,这个由亲肤硅胶包裹的气囊不仅能自适应不同的耳廓厚度,还能牢牢 「钩」 住用户的耳朵。
这也是倍思 Inspire XC1 长时间佩戴也不会觉得压耳的「诀窍」,小雷尝试了一下从早上十点一直戴到下午六点,除了刚开始能感觉到耳朵上挂着东西,后面几个小时里,小雷完全忘了自己还戴着耳机。
不过小雷要在这里提醒下大家:不管是佩戴什么耳机,都要给耳朵预留休息时间,毕竟人的听力损失不可逆,保持正确、健康的用耳习惯至关重要且一生受益。
如果你仔细观察倍思 Inspire XC1 的耳机本体不难发现,它并不像传统 TWS 耳机那样有做左右区分,这是因为其采用了自适应左右声道设计,无论用户怎么佩戴都不会影响音频的表现,这一点非常不错。
该说不说,倍思 Inspire XC1 的佩戴感确实非常舒适,但我们都知道开放式耳机由于形态问题,在音质上有着先天缺陷,它注定难以与一众入耳式旗舰 TWS 耳机相比。
但倍思 Inspire XC1 算是刷新了雷科技对这个价位耳夹式耳机的固有印象,首首先其配备了一个 0.8mm 超大振幅的三磁路单元,甚至还加入了楼氏动铁单元。
在音频界有这么一句话,「大即是好」,单元越大代表其上限越高。得益于这套足够「硬」的硬件,倍思 Inspire XC1 的频响延伸至 40kHz,再搭配高灵敏动圈单元,能带来出色的高音细节、超低延迟的响应速度与细腻澎湃的低音表现,再加上 Bose 的专业声学调校,让雷科技无比期待倍思 Inspire XC1 的实际听感。
进入听感环节,小雷先是选择了几首主流的流行曲目,实测听下来的感觉与小雷自己的 Bose Ultra 开放式耳机有些相似,音效中三频非常之均衡,而且由于在高频和中频中加入了增强效果,拥有非常独特的「空气感」,这一点需要读者们亲自体验过才明白。
以《大石碎胸口》为例,能很清晰地听到背景音中大量的乐器音,动态十足但又恰到好处,不会影响到主歌部分的人声和高频表现,尤其是歌曲结尾的独奏 Solo,倍思 Inspire XC1 很好地还原出了乐器的力量感和细节。
而低频方面,倍思 Inspire XC1 的表现就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毕竟开放式耳机的形态注定不能带来传统耳机那样的封闭感,因此在聆听一些歌曲时会明显感觉到音效部分出现松弛感,不过用来听一些节奏感强烈的歌曲或是以人声为主的流行音乐时会有远超预期的表现。
(图片来源:雷科技制图)
当然,上述仅针对默认的倍思经典 EQ,在 App 中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听感做调整。(雷科技实际体验下来,认为还是 Bose 音效模式表现最好)
值得一说的是,倍思 Inspire XC1 的漏音控制得非常不错,在 50% 的音量下,实测一米开外是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的,将音量提升到 70% 左右时才能听到较为明显的声。
可以说倍思 Inspire XC1 在音质方面给小雷带来了不小惊喜,作为一款定价不到 800 元的耳夹式耳机,雷科技一开始对它并没有抱多大期望,觉得能达到 Bose Ultra 开放式耳机一半的水平即可。但它的实际表现雷科技认为已经达到了 Bose 70% 左右的水准,完美符合「好听的耳机比它贵,比它便宜的耳机没它好听」的定位。
按照惯例,我们先按照雷科技评测模板总结一下倍思 Inspire XC1 的优缺点:
优点:
1. 云朵气囊设计大幅提升佩戴舒适度;
2. 漏音控制出色;
3. 音质调教非常不错,中高频表现非常接近 Bose 的旗舰耳机;
4. 音频时延极低。
缺点:
1. 低频表现一般;
2.APP 做得比较简陋。
作为一款定价 800 元级别的产品,雷科技认为倍思 Inspire XC1 几乎是把所有的好钢材都用在了刀刃上,舒适的佩戴体验、几乎堆到顶的声学硬件、专业团队的音效调教等等,虽然它的外观设计在雷科技看来还是不够有特色,但这已经是倍思能在这个价位交出的最好答卷了,比起花里胡哨的新设计,显然倍思 Inspire 更注重音质层面的表现。
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虽然耳夹式耳机的销量在持续上升,但市面上的选择还不算多。不过,耳夹式耳机本身也有其独特优势。但如何让用户「主动尝试」耳夹耳机,是这些品牌们必须回答的问题:和入耳、半入耳耳机相比,耳夹耳机是一个优缺点共存的产品。
更重要的是价格定位上的两极分化:要么特别贵,要么特别入门,市场上仍缺少一批预算不高但又想要好音质的产品,而倍思 Inspire XC1 的出现算是补齐了这个空位,之后倍思是否还能带来更多音质又好性价比还高的产品,就得交给时间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