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天
再访荣昌,从“泼天流量”到“产业增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编者按: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传统旅游目的地人气依旧,宝藏小城们则成为出行新宠,文旅市场复苏仍在持续。

近年来,在文旅消费热潮中,借助社交媒体和流量经济,网红城市层出不穷,一批中小城市也在流量红利中被 " 重新发现 "。

在流量冲刷下," 泼天流量 " 如何改变和重塑了曾经默默无闻的中小城市?潮水退去后,这些城市是回归沉寂,还是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从 " 网红 " 到 " 长红 " 的路径与挑战是什么?

城市的故事生生不息,一切红利都源于发展的决心。近日,我们重访近年来成功出圈的现象级网红城市,聚焦 " 后网红时代 " 的城市生长轨迹,以期揭示流量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真相,探寻城市韧性生长的法则。

2025 年 10 月 8 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重庆荣昌区荣滨南路东段的夏布小镇里,秋日的阳光温和地洒在青石板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香料气息。在 " 卤鹅哥 " 林江的特产馆门口,穿着印有 " 荣昌卤鹅哥 " 字样红色短袖的林江本人悠闲地坐在店门口,与他旁边 1:1 穿着红色大棉袄的人形纸板显得相得益彰。虽然他仍主动配合着零星游客的合影请求,但早已不见今年 " 五一 " 假期时那种几乎要冲垮店面的喧嚣与狂热。

五个月前,因在中国多城投喂 " 甲亢哥 ",林江和他手中的荣昌卤鹅,为这座渝西小城带来了 " 泼天富贵 "。而今,当汹涌的人潮退去,一个更为深刻的经济学命题摆在了荣昌面前:一个由偶发事件引爆的 " 网红城市 ",如何将转瞬即逝的线上关注,转化为可持续的线下产业和长久的地方繁荣?从 " 五一 " 的爆火到 " 十一 " 的稳态,荣昌正在用自己的实践,作答这份关于流量经济下半场的考卷。

" 卤鹅哥 " 位于夏布小镇的特产馆门口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蔡鼎 摄

重访 " 卤鹅哥 ":从流量顶峰到品牌远征

从一个用蹩脚英语向外国网红投喂卤鹅的荣昌草根素人,到如今的荣昌文旅形象代表,林江的身份早已超越了普通网红。" ‘五一’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峰,之后热度有所下滑是正常的,但比起往年同期,销售额还是增长了很多," 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 " 每经记者 ")," 流量有起落,但我更看重如何利用这波关注度,为家乡做些实事。"

这种 " 平常心 " 背后,是其个人 IP 战略的悄然转型。当夏布小镇的现场流量趋于平稳时,林江和他的 " 卤鹅哥 " 品牌却开始了 " 远征 "。就在国庆假期第二天,全国首家 " 卤鹅哥 " 品牌合作店在美食之都四川乐山开业。

" 乐山美食地位举足轻重,竞争激烈。如果荣昌卤鹅能在这里站住脚,那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林江将乐山店定位为一次重要的市场测试,更是荣昌卤鹅品牌向外扩张的探路石。" 肯定还是荣昌卤鹅成就了卤鹅哥。" 他清醒地认识到个人 IP 与区域公共品牌的关系," 如果我的品牌能运营好,把它打出去,对于荣昌卤鹅来说,也是一种共赢。"

爆火之后,林江迅速组建了专业的线上运营团队,涵盖摄影、编导、剪辑和直播带货,以维持并转化线上流量。同时,他也在寻找有实力的供应链伙伴,为线下加盟拓展打好基础。

仍有零星的游客前来找 " 卤鹅哥 " 合影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蔡鼎 摄

从 " 流量受益者 " 到 " 产业赋能者 ",林江的角色转变,正是荣昌试图解答 " 网红如何长红 " 这一命题的关键一步。当个人 IP 不再仅仅捆绑于一个物理摊位,而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时,原点的流量密度或许会下降,但品牌的整体价值和影响力却在持续攀升。

重走网红街:喧嚣退去后的商业冷暖

" 卤鹅哥 " 特产馆所在的夏布小镇,是观察荣昌流量变迁最直观的窗口。

五个月前的 " 五一 " 大假,作为 " 风暴眼 " 的夏布小镇,接待游客 89.11 万人次,同比激增 743.6%,一举超越洪崖洞、磁器口等重庆传统热门景点,问鼎全市 A 级景区游客接待量榜首。

与五个月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布小镇在国庆中秋假期接待游客 37.76 万人次,虽同比仍增长 165.90%,但较五个月前的长假已下滑 57.6%。每经记者采访结束后,一位专程从成都开车来的中年女性买完卤鹅,并与 " 卤鹅哥 " 合影后便匆匆离开,曾经那种需要出动大量安保人员维持秩序的场面已不复见。

" 跟‘五一’相比,生意差不多,比较稳定。" 距离卤鹅店不远的 " 唐司令铺盖面 ",老板唐钢的感受颇具代表性。今年 " 五一 " 期间,他的店员因连续扯面累到 " 面无表情 " 而走红网络。如今,客流回归理性,让他得以在保证生意的同时,也能松一口气。

夏布小镇景区,商家在整理摊位上的荣昌卤鹅 图片来源:新华社(资料图片)

尽管如此,街区的业态已在悄然发生变化。" ‘五一’爆火之后,这条街上和周边至少增加了八九十家卖卤鹅的摊点。" 荣昌卤鹅协会会长邹朝文向每经记者透露,巨大的流量和商机吸引了大量新玩家入局,其中不乏小作坊。

" 正常的荣昌卤鹅要卖到 30 多块一斤,但有些新来的(商家)为了抢生意,打起了价格战,甚至卖到十几二十块一斤,连成本都不够。" 邹朝文对此忧心忡忡," 这种靠打‘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卖的卤鹅品质无法保证,一旦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砸的是整个‘荣昌卤鹅’的招牌。"

邹朝文认为,这样的恶性竞争说明当地的食品监管还不够。" 不管是作坊式还是家庭式,都必须按照要求,进正规卫生的货,这才能够保证基本的食品安全。"

行走在夏布小镇和周边,这种 " 冷暖 " 对比十分鲜明:一边是 " 卤鹅哥 " 等老字号门前稳定的客流,另一边则是一些新开店铺的门庭冷落。10 月 8 日晚间的饭点,夏布小镇对面的众多餐饮店显得门可罗雀。流量潮水退去后,那些仅仅依靠模仿和价格战的投机者,正在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而对于夏布小镇而言,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业态良性发展,是从 " 网红街 " 走向 " 品牌街 " 的必经之路。

重解荣昌城:一只鹅撬动的产业变革

如果说 " 卤鹅哥 " 是引爆点,夏布小镇是展示面,那么整座荣昌城的产业联动与升级,才是这波流量红利最深刻的落脚点。

" 今年年初来荣昌,街上还没这么多鹅的元素。" 每经记者乘坐的网约车司机坦言。而现在,行走在荣昌城区,道路两旁的灯柱上装饰着飞鹅的造型,墙体上随处可见 " 中国卤鹅之乡 " 的宣传标语。这座渝西小县城,正在将 " 鹅 " 的印记深度融入城市肌理。

这背后,是一场由需求侧倒逼的供应链革命和城市品牌的系统性重塑。

夏布小镇景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官方数据显示,荣昌常住人口仅 66 万,但今年 " 五一 " 期间却涌入了 234.5 万游客,卖出 29 万只卤鹅,旅游收入近 20 亿元。而即使在五个月后的国庆假期,全区接待的游客也有 233.13 万人次。爆发式的需求,让荣昌本地每年七八十万只的白鹅养殖量显得杯水车薪。邹朝文指出,当时每日活鹅缺口高达 2 万只,大量需要从四川周边,乃至山东、河南等地调运,这带来了品控和食品安全的巨大挑战。

危机亦是转机。荣昌区政府迅速出台《荣昌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到 2026 年全区卤鹅产值超过 10 亿元,并最终建成 " 中国 · 荣昌卤鹅美食地标城市 "。

同时,巨大的市场缺口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资本前来洽谈大规模白鹅养殖项目。一场由消费端引发的危机,最终催生了一场覆盖养殖、饲料、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升级。据统计,卤鹅产业的火爆,已直接或间接带动超过 3000 人就业。

每经记者还注意到,荣昌卤鹅出圈后,该区专门针对卤鹅进行全产业链分析、实地调研,发现不少屠宰企业将拔下的鹅毛晾晒后销到江苏等沿海地区,生产羽毛球、羽绒服。

鹅毛鹅绒资源,成为荣昌招商引资的 " 底气 "。今年 6 月,江苏飞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借助荣昌大力发展卤鹅产业的契机,在荣昌投资 5000 万元建设羽毛球生产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两亿元,可带动 500 人就业。据介绍,该公司还将在荣昌生产羽毛球、羽毛球拍,甚至引入羽毛球赛事,实现加工端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壮大。

其实,荣昌不仅有卤鹅,还有夏布、陶器、折扇三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卤鹅哥火了之后,很多人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夏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代表性传承人綦涛向每经记者坦言,这波流量确实让她的工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从五一到现在,我们线上几乎天天都有订单 "。

但同时,綦涛也表达珍贵的文化 I 了一丝隐忧。当所有资源和关注都聚焦于一只鹅时,如何避免其他同样 P 被边缘化?" 一个健康的城市品牌生态,应当是多元共生的。" 在其看来,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卤鹅这个超级流量入口,构建一个引导游客深度体验荣昌多元文化的消费场景,将被动的流量承接,转化为主动的品牌矩阵构建。

从 " 卤鹅哥 " 一个人的爆红,到一座县城的系统性求变,这只鹅能否带领荣昌实现 " 长红 ",答案或许就藏在这场仍在进行时的城市与产业的协同进化之中。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网红 乐山 四川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