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盟科药业 2025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关键分水岭。
会议以高票表决结果通过了向海鲸药业定向增发 10.33 亿元的关键议案,原第一大股东 Genie Pharma 此前通过公开征集投票权、提议罢免董事等方式对定增方案进行的激烈反对与阻挠,在此次股东大会上宣告失败。
这一决定性结果为盟科药业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资本结构扫清了最大障碍,标志控制权博弈尘埃落定。
此次定增的成功,从根本上解决了盟科药业长期以来股权分散、无实际控制人的核心治理困境。
随着海鲸药业以 20% 的持股比例成为控股股东,其创始人张现涛成为公司新任实际控制人,盟科药业正式告别了 " 群龙无首 " 的局面,结束了因股东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内耗。
此次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将有效破解盟科药业面临的资金瓶颈与商业化短板,开启 " 研发 + 生产 + 销售 " 全产业链闭环的新阶段。同时,盟科药业的治理结构将迎来根本性优化。根据方案,海鲸药业将获得董事会 9 个席位中的 5 席提名权,并有权提名董事长,从而牢牢掌握董事会主导权。
这一变化将带来两大核心改善:
决策效率显著提升:新的治理架构下,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利益高度绑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高效推行符合公司长期利益的重大战略决策。
研发提速:10.33 亿元的募资将为 MRX-4、MRX-5 等核心管线及 ADC 等前沿布局提供充足 " 弹药 ",确保研发进度。
生产增效:海鲸药业在原料药(API)开发与 CDMO 领域的深厚积累,有望帮助盟科药业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毛利率。
商业化破局:依托海鲸药业覆盖全国的成熟销售网络与专业推广团队,盟科核心产品康替唑胺等有望快速实现市场准入和渠道下沉,实现销售放量。
价值待重估:随着定增落地与协同效应的逐步释放,盟科药业正从一家高风险的 Biotech 向具备全产业链能力的综合性制药企业(Pharma)加速转型。这一根本性转变意味着其丰富的研发管线价值将得到市场重估,不再受制于资金与商业化能力的不确定性。基于核心产品在国内 20 亿、海外 15-20 亿美元的销售峰值预期,叠加后续管线潜力,公司具备冲击 150-200 亿长期市值的坚实基础,价值重估空间已经打开。
基于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海鲸药业后基本面的根本性改善,公司短、中、长期催化剂明确。
(1)短期(事件驱动与信心修复)阶段
股东纠纷落幕,治理优化:2025 年 10 月 9 日股东大会通过定增议案,引入战略投资者海鲸药业,结束公司长期无实控人状态,提升决策效率与战略执行力;
财务风险解除:定增后账面现金增至约 15 亿元,彻底缓解资金压力,为研发与商业化提供坚实保障。
(2)中期(管线推进与业绩兑现)阶段:
商业化加速兑现:康替唑胺(MRX-1)及 MRX-4 注射剂将借助海鲸药业成熟的 " 临床 +OTC" 销售网络,实现核心产品销售收入的跨越式增长渠道,双方在战略合作协议中约定,如市场资源整合顺利,2026 年 -2028 年产品销售收入目标分别为 2.60 亿元、3.88 亿元和 6.00 亿元(2024 至 2028 年 CAGR 为 46.5%);
盈利能力持续改善:通过供应链协同,预计生产成本及销售费用率预下降,毛利率提升,构成了利润改善的核心逻辑," 开源 " 与 " 节流 " 的双重效应,将直接作用于利润表,加速盈利进程。
后续管线价值释放:充裕资金支持下,MRX-4、MRX-5、 MRX-8 等多个创新药管线进入收获期,ADC/PDC 等临床前管线加速推进,打开新适应症空间;
(3)长期(平台价值与全球化)阶段:
从 Biotech 到 Pharma 转型:整合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能力,实现向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综合性制药企业的战略转型。
全球市场价值兑现:康替唑胺 /MRX-4 等核心产品进军海外主流市场,分享全球数十亿美元的蓝海市场空间,公司转型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创新药企,综合国内外市场潜力,实现根本性的价值重估。
综上,定增完成后,盟科药业的财务状况将发生质变。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强劲的收入增长预期以及清晰的盈利路线图,共同构成了公司价值重估的坚实基础,其内生的 " 造血 " 能力将得到根本性提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